理论教育 拓展产业分析方法:SCP、价值链、生命周期、成本-收益、收益-风险

拓展产业分析方法:SCP、价值链、生命周期、成本-收益、收益-风险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分析的方法多样,没有一套标准的分析方法,因此,本节重点介绍了SCP分析法、产业价值链分析法、产业(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收益—风险分析法,这五种产业分析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拓展产业分析方法:SCP、价值链、生命周期、成本-收益、收益-风险

本节是对产业分析常用方法的叙述。产业分析的方法多样,没有一套标准的分析方法,因此,本节重点介绍了SCP分析法、产业价值链分析法、产业(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收益—风险分析法,这五种产业分析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一、SCP分析法

SCP分析是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假说形成的产业分析方法,以这三个行业指标来描述产业状态,评估一个产业垄断势力的强弱及其形成的原因。SCP分析法是从竞争角度分析产业的重要方法。

SCP主要从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进入与退出壁垒等)、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进行分析。

▶二、产业价值链分析法

产业价值链是从价值上看的产业链,反映的是产业各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及其情况变动。产业价值链对于分析产业及企业价值变动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链和价值链

产业链是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链条或系统。产业链从产业经济活动的实物上表现为产业实物链,即供—产—销的生产环节,从价值上则表现为产业价值链,反映产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价值增值情况及其变动。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提出,认为每一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是基于产业纵向连接关系的一组价值生产环节,其实体是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产业链条关系,每个生产阶段不仅完成着实体产品生产,也实现着价值增值,形成了以实体生产链条为基础的价值递增环链。

(二)价值体系分析

产业价值体系是实现产品价值的方式,它决定了产品价值的组成、贡献和高低,因此,价值体系分析就是对各个环节的价值贡献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全部价值进行判断,对价值链上的价值转移进行分析。

1.价值结构分析。以矿泉水的价值体系为例,其价值体系由矿泉——包装矿泉水——运输后矿泉水——销售点矿泉水构成,表9-1为其每个价值链环节的基础构成。

表9-1 矿泉水的价值体系

全部价值为2.0,由每个环节的价值贡献加总而成,每个环链上的价值贡献都由本阶段产品总价值减上游产品总价值得出,如包装生产的价值贡献为0.55-0.05=0.5。从价值结构上看,销售价值贡献最大,其次是矿泉水包装生产,再次是运输,自然资源矿泉的价值贡献最小。从增加值率分析,矿泉水包装生产获得的增加值最大,其次是销售和运输。在上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价值结构按每个环节附加值占全部价值的比重分析得到更详细的价值结构构成,如表9-2所示。

表9-2 矿泉水的价值结构分析

2.价值创造分析。如果产品经过调整,为客户带来了新的价值,则最终产品价值提高。但这种提高不会均匀地分配给价值链条的每个环节,而只能给那些产生贡献的环节。例如上例中对包装和售价进行改进,将销售点矿泉水的价值提高到3.0,包装的价值提高到1.0,此时包装和销售一同分享新创造的1.0的价值,假设认为双方贡献各占50%,则新的价值体系结构如表9-3所示。

表9-3 矿泉水的价值创造分析

由此可见,销售的价值贡献率没有变化,运输和矿泉的价值贡献有所下降,包装的价值贡献上升。这也就说明,当产业链的任何一环节有创新活动,就有可能通过产业链传递到最终产品,并增加最终产品价值,而且有助于创新活动的产业链条上所有环节都有可能获得利润增加,而那些没有参与创新贡献的环节则没有收益的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例只是从简单的单一产品进行分析,未考虑市场需求因素。一般而言,创新会带动市场需求,因此也可能使得未参与创新的其他环节获得正的外部收益。

3.价值转移分析。价值体系的改变并不一定是由创新带来的,它可能是由从产业链上的竞争状态决定的,即产品价值没变,只是产业链上垄断势力分布的变化而导致的价值体系的变化。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1)最终产品价值不变,产业链条上垄断势力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势力未改变环节的利润会降低,垄断势力提升环节的利润会提高。

(2)产业链条上竞争加剧,形成价格竞争,通过产业链传递到最终产品,使其价格下降。产业链条上任何环节的竞争都可能使产业链条的其他环节受益,同时也会因为价格降低和产量扩大而增加社会总体福利。

(3)最终需求提高,产业链条整体垄断势力加强,但分布在不同环节上的价值比例因为市场势力的不均匀而有所改变。

(三)微笑曲线

产业价值链,特别是制造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存在一定的变动趋势,微笑曲线正是这种变动趋势的反映。微笑曲线把产业生产经营环节分为上游、中游、下游环节,(见第五章图5.1)。

微笑曲线表明产业按顺序依次进行的每个生产经营环节都会产生附加值即新增价值,而每个环节的附加值是不一样的,存在上、下游附加值高,中游附加值低的差距,因此上、下游利润较高,中游利润较低。

上、下游环节之所以附加值高、收入高,主要是因为上、下游环节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含量更高、劳动更复杂、难度更大,此外可能还有垄断因素带来的收益,所以这两个环节往往被称为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中游环节由于技术含量较低、劳动简单,竞争激烈,只能获得较少的附加值和利润,因此被称为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微笑曲线对于分析企业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一般存在两个价值重心:一是研发,二是销售。很多国家都将自己的战略产业定位在微笑曲线的两侧,以使自己处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上。我国目前许多产业仍缺少高端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经营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附加值和利润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

▶三、产业(品)生命周期分析法

一个产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这就是产业生命周期。如图9.3所示。

图9.3 产业生命周期图

(一)产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

产业周期概括了产业循环往复的经济变量变化现象,经历产业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循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在时间轴上重复相同的波形,经历几乎完全相同的历史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由四个阶段构成,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业生命周期分析的意义在于掌握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进而判断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一系列产品生命周期构成了产业发展趋势,可以用包络线表示,它是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分析的发展趋势,如图9.4所示。

产业周期最重要的指标是周期长度和幅度,幅度往往难以测量,所以一般测量周期长度。周期长度即周期顶点之间的时间长度,即两个高峰之间或两个低谷之间的时间长度。

产业周期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季节周期,它的时间长短是固定的,根据四季分为四个阶段。在现代社会,不仅存在自然季节周期,还存在社会性季节周期,如节假日对销售的影响很大。

第二种是宏观周期,指产业根据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业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反应程度不一样,因此周期发生的时间和波幅也不一样。

图9.4 产业生命周期包络线

第三种是市场均衡周期,也是最重要的产业周期。市场均衡是通过产品供求和价格调节形成的,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反之价格上升。供求均衡不是立即实现的,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此外,市场供求均衡往往不是对称变化的。一般来说,需求冲击较小,所以价格上升较慢;而供给冲击较大,价格下降更快,但也存在个别相反情况,因此需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

(二)产业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确定一个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产业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变化,除了遵循长期变动趋势外,还受到季节、环境变动和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因此,产业投入产出指标的时间序列图形总是表现为一条起伏不定的曲线,很难从直观上判断,需要借助相关数理模型进行分析判断,常用的判断产业生命周期的方法有三种:拟合曲线分析法、计算判断法和经验对比法。

1.拟合曲线分析法。运用拟合曲线分析法,最典型的就是龚柏兹曲线拟合法。这是英国人寿保险学家龚柏兹(B.Gompertz)1820年为预测人口增长而提出的曲线,由美国学者普莱斯(R.Prescott)在1992年首次应用于市场预测。其数学模型为:yt(k>0),其中yt为第t期指标值,t为时间变量,k、a、b为参数。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lg yt=lg k+btlg a。

为了分析和判别龚柏兹曲线模型的特征,可令t=1,2,3,4……n,便可得到相应的lg yt值,进而可分析出lg yt随t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也就是龚柏兹曲线模型的特征。若令lg yt=y′,lg k=k′,lg a=a′,则龚柏兹曲线模型可转化为:y′=k′+a′bt

可以利用分组法,将动态数列分为三组,每组各有n个观察值,分别计算各组观察样本的对数值lg y并求和,设为,可估计得到参数k′、a′、b的值如下,进而对k′、a′求反对数,可得到k、a的值:

根据S曲线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参数a、b的估计数值,可以实现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论估计:(www.daowen.com)

(1)a′>0,b<1,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生产成本较高,市场占有率低,销售缓慢成长。

(2)a′<0,0<b<1,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生产工艺和质量趋于稳定,批量生产,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不断增加。

(3)a′<0,b>1,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市场逐渐饱和,销售稳中有降,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稳定。

(4)a′>0,0<b<1,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市场基本饱和,生产能力过剩,售价竞争加剧,市场占有率收缩,销售出现负增长,积压滞销,利润下降。

2.计算判断法。计算判断法是对能够反映产业生命周期特征的指标进行计算,借以判断产业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运用计算判断法,常使用产出增长率分析法来进行。产出增长率是以某个产业的产出量增加快慢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该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根据经验,一般产出增长率小于10%的为形成期,超过10%则进入成长期,成熟期的产出增长率大致在0.1%—10%之间,衰退期则呈负增长。当然,划分的各个阶段的产出增长率是一种经验数据,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特点,要灵活运用。

3.经验对比法。经验对比法就是根据国外同样产业的发展经验,以判断本国某个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并根据已掌握的信息,预测各阶段的延续时间与增长速度。当然,由于国情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同样的产业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产业周期,国外的经验数据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判断某个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哪个阶段时,国外经验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生搬硬套。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

产业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发现高成长和高利润的行业,对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获得投资收益。因此,更简单来讲,行业投资机会就是发现行业收入和利润的转折点:发现行业收入和利润下降的转折点,有利于规避投资风险;反之则有利于抓住投资机会。

行业收入和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品的价格,而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如市场划分、产业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程度、要素价格变化、供求双方情况等。决定行业盈利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每个行业都有几个关键的投入要素,这些要素的成本构成了行业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它们的价格变化会严重影响到行业成本的水平,进而影响行业收益,是分析产业盈利能力的重点所在。

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对产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进而据此作出科学决策的有效分析法。当一个行业的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这时投资是科学的;当一个行业的成本大于或等于收益时,这时投资是不理智的。

1.成本—收益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划分行业的成本收益指标;

(2)根据各项指标计算出行业的成本和收益;

(3)比较行业生命周期中成本和收益的大小;

(4)根据计算结果做出行业分析结果。

2.成本收益分析法主要有三种方法:

(1)净现值法(NPV)。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行业盈利性。净现值为正值,则行业具有盈利性,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则该行业不具盈利性,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建设投资总额

其中NPV为净现值,it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ot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R为折现率。

(2)现值指数法。是通过计算比较现值指数指标来判断行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所谓现值指数是指未来收益的现值总额和初始投资现值总额之比,其实质是每一元初始投资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额。

(3)内含报酬率法。内含报酬率也被称为内部收益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现值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行业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行业是否具有盈利性的一种方法。若一行业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率则该行业具有投资价值,且内含报酬率越高方案越优。

内含报酬率(IRR)=r1×|b|,

其中r1为低贴现率,r2为高贴现率,|b|为低贴现率时的财务净现值绝对值,|c|为高贴现率时的财务净现值绝对值。b、c、r1、r2的选择在财务报表中应选择符号相反且最邻近的两个。

▶五、收益—风险分析法

(一)产业风险的含义

产业风险是指产业受到替代、环境、制度和政策的影响而出现产业整体衰退并造成损失的现象。产业风险不是指个别企业倒闭或退出市场,而是整体产业出现退出的危机,是非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产业风险形成的原因

产业风险可分为技术风险、贸易风险、环境风险、制度和政策风险。

1.技术风险。在新产品更新换代条件下,一些产品会整体被其他产品所取代。如DOS操作系统被Windows系统所取代。一般来说,技术风险是可以预期的,此时的产业退出行为是市场动力决定的,退出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对产业整体影响不大。这种转换具有不可逆转性,损失一旦形成便无法挽回。

2.贸易风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受到其他国家比较优势的影响而降低,或者受到贸易壁垒因素的影响,使本来可以顺利发展的产业受到限制。其中比较优势的改变是可以预期的,变化也比较缓慢,但市场信号不明确,难以及时把握;贸易壁垒则是十分突然的,对产业影响具有灾难性。

3.环境风险。许多产业受到原料、能源供给以及土地、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无法继续生产而出现了整体衰退。如原料严重短缺、能源供给紧张,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4.制度和政策风险。某些产业受到制度或者政策性限制时,产业会迅速衰退。

(三)产业风险分析和评价

1.产业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识别和判断产业风险主要是识别和判断产业风险的种类、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程度。首先,现实中,往往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存,因此抓住其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对风险识别和判断至关重要。其次,要了解风险的性质,是人为的还是非人为的,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这有助于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人为的和可控的风险因素,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或预防措施加以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因素,则应该尽可能采取措施以避开可能的损失,或采取措施分散风险。最后,在了解风险性质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风险程度的判别,以此为依据决定采取何种程度的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与避让分析。对产业风险进行控制,其实质是对产业风险中那些人为的或可控的因素进行控制。如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

对可控产业风险进行控制的同时,还要对不可控风险以适当的方式加以避让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为了避让行业风险,除了放弃进入和退出之外,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的避让措施有: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风险能力;风险发生后,采取积极、及时的措施进行补救,以避免更大的、不应发生的损失;分散风险。

3.产业风险评价。产业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和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该风险的影响,寻求适当的风险对策。借鉴国际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产业风险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产业特点,对产业各方面情况进行问题设置,每一个问题都有几个选择答案,每一个答案都对应着风险要素因子,将该因子和该项系数相乘即得到该问题的风险值。最后把各项目所有风险值加总,并用它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项目风险的大小。一般认为,小于40%的为低风险,40%—70%为中等风险,70%以上为高风险。

(2)可靠性风险评价法。这种方法是以过去风险损害统计资料为依据,确定一个安全指标,并将计算的风险率与该安全指标相比,若前者较后者大,则产业风险大。

(3)成本—收益分析法。该分析法是研究当采取某种控制或避让风险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与可取的风险降低程度相比较的分析方法。可接受风险越小,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并作出选择。

综上所述,每种评价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以得到最科学的产业风险分析结果,为正确的产业决策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