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转移与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转移与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认可的全球已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这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多被区域经济学家应用于解释区域产业布局和转移问题。(二)产业集群理论1.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近年来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兴起,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问题的热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或五个阶段,由于生命周期中产业集群不同方面的演进涉及技术、创新、产品等,不同学者对生命周期划分方法有差异。

产业转移与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当下,中国面临着传统行业过剩产能,亟待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崭新的途径,而跨境园区则是推动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实施的重要平台。跨境园区的建设可以使得我国发展成熟的产业转移至国外,在拥有丰富资源且需求旺盛的东道国建立园区,既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解决途径,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产业集群的跨境转移与全球产业转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认可的全球已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对各国各地区的产业集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产业转移的集群路径也较为清晰。学术界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产生了诸多经典理论。

关于产业转移的动因,阿瑟·刘易斯分析发达国家之所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而导致的。小岛清于1978年提出了著名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的含义为该产业在本地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为了在别国重新获得比较优势而进行对外投资,故边际产业是最适宜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周期分为创新、成熟、标准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本国生产仍具有竞争力;第二阶段,应根据生产优势转移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生产布局的改变,若该产业在本地生产仍具有优势可保留,若失去优势则考虑转移出去;第三阶段,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此时最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对外转移。这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多被区域经济学家应用于解释区域产业布局和转移问题。

(二)产业集群理论(www.daowen.com)

1.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近年来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兴起,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问题的热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或五个阶段,由于生命周期中产业集群不同方面的演进涉及技术、创新、产品等,不同学者对生命周期划分方法有差异。其中,1998年,Tichy G认为包括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这种划分普遍得到了认可。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对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驱动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产业集聚的技术;集聚带来的经济性演变;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Abemath和Utterback在1975年提出A-U模型,将产业集聚划分为流动、过度和确定三个阶段,提出生命周期过程中产品创新比重不断增加直至达到规模效应,将产业技术的演进作为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也有学者认为产业集群演进的驱动因素是企业集聚的经济性,集群内的企业数量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每个企业产生外部经济性,即每个新进入的企业能为集群带来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和知识的共享。但超过这一临界点时,新迁入的企业则体现为一种损害。

2.产业集群网络理论

产业集群发展趋势越来越呈现网络化态势。吴德进和严谨[5]将集群网络定义为根据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具有产业关联性的关系集合。杨玉兵和潘安成[6]认为集群网络更多地体现了集体学习的功能,其将各种信息和知识在集群企业中共享。集体学习理论认为,集群组织间合作以企业之间积累关系为基础,集体学习行为不仅能够帮助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活动中知识转化率。集群网络对集群竞争力影响的研究从资源要素层面拓展到了企业关联层面。[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