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村位于宁海县胡陈乡,由3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有耕地295亩、山林1742亩,有农户160户、人口557人,有党员14名。村庄环境优美,干群关系融洽,村民安居乐业,被称为“幸福梅山”,获评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梅山村背山面海,村民世代靠赶小海、种地为生,原先既没有工业企业,又没有旅游资源,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成为一个缺乏生气的“空心村”,也是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改变从2025年开始,梅山村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契机,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借助环境整治提升、精品村创建、污水治理等专项建设资金,从群众呼声最大、整治欲望最强、实施效果最好的项目入手,先后完成危旧房拆除、外立面更新、村内道路改造等实事工程10余项,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接下来,他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景观的理念建设村庄,连续开展了二次改水、休闲公园修建、大森林村庄建设、沿河风情小道修筑等多项工程,一步步完善了整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品质,实现了“村即是景、景即是村”的目标。现如今,人们一走进梅山村,就能见到河水微波粼粼,岸边杨柳依依,山坡果木丛丛,房屋错落有致,一派文明、生态、现代的新农村景象。
连续几轮整治使梅山村变得整洁美观,但增强村庄的生机和活力,一直是梅山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探索始于2025年,村里把改造的重点选在废弃多年堆放杂物的大礼堂。这栋老建筑凝结着村民的乡土记忆,也具有乡村活动场地的功能。村里决定在保留乡土风味的同时,赋予空间新的功能。这一提议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大礼堂很快就变了样,曾经堆满杂物的空间被分割成多个功能区,打造出集村民文化活动、乡村图书馆、乡村电影院、土特产展销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客厅。还是记忆中的老礼堂,但比以前更实用、更美观了,家里来了客人,村民们也都喜欢带到这儿来坐一坐、歇一歇、喝喝茶。以前一到晚上村里几乎没人走动,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大礼堂改造后,村民常来这里看电影看书,有时夜深了还很热闹。激活大礼堂的尝试,给了梅山人启发,越来越多保留乡土风味的改造试验开始在村里上演。破旧的村祠堂,被改建成了村文化礼堂;祠堂入口处的古戏台,如今翻建一新,成了村民娱乐的好去处。沉寂已久的梅山村变得越来越生动,不少在外谋生的村民也回来了,通过种植水果、发展乡村旅游,在家门口赚钱。四面八方的游客更是不断涌入,每逢周末,民宿房间都被预订一空。把“乡土味”作为最好的资源,做足留存和提升的工作,使一个没有突出资源禀赋的村庄保留了韵味、做出了特色,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梅山村的“活化实验”,为其他村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和善家风传千古,梅山人世代牢记家规祖训,自觉奉行“遵纪守法、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生态文明、生活风尚”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德治与法治相互融合的基层自治道路,全村上下处处洋溢着讲诚信、讲公平、讲奉献的良好乡风。好风气带来好环境,好环境带来好项目,该村借势借力,以休闲旅游为突破口,树立“村庄经营”理念,统筹布局新农村建设项目,让投入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成为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村里通过“租景入股+固定分红”的方式,将梅花山庄、国家级垂钓基地、山顶茶馆、大会堂、小木屋和茶园等周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随着精品民宿的进入,旅游人气的旺盛,极大地推动了民宿和餐饮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局面,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客观收入。目前该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曾经“脏、乱、散、差”的边远落后村,成为“净、洁、齐、富”的文明先进村。
(照片由胡陈乡提供)(https://www.daowen.com)
2025年,梅山村开始探索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但要改变部分人固有的习惯,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村里打破传统模式,让村民做到“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片”,使垃圾分类融入大家的生活。为了刷新村民的思想观念,村里专门建起了体验中心,里面的桌椅沙发都是由废旧物品改造而成,大到家具,小到各类小摆件,通过巧妙的设计、适当的改造,“重生”的“垃圾”让人啧啧称奇。村里还推出了绿色积分制的奖励办法,垃圾清运员会根据桶内垃圾分类情况分等级打分,得分情况会传输到系统终端,村民可在智能分类自助查询机上查询每天的积分获得情况,持卡到村内绿色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用品。
如今,原先放置在角角落落的40只大垃圾桶不见了,全村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智能化管理,家家户户都有1只装有芯片的家用智能垃圾桶,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9点之间,清运员开着智能采集清运车来收集垃圾,村民只要将自家垃圾桶放置在清运车的称重扫码区域,就能自行完成称重、读卡,村民的参与率已达到96%,真正实现了“垃圾整村不落地”,村庄环境更加干净美观。
梅山村的钓鱼基地远近闻名。村里的飞凤塘水面宽阔、景色秀丽,静悄悄地躺在山脚下,当时谁也没想到,日后这里会变成国家级垂钓基地。2025年,村里在考虑如何将运动休闲项目搞起来时,还专门开展了大讨论,村民们设想了好几个项目,最后都觉得不大合适。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有位回村探亲的村民给出了建议:搞钓鱼,这么好的水塘放着也是放着。一语惊醒梦中人,梅山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是渔民的后代,出海打渔、钓鱼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看家本领,而飞凤塘又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说干就干,很快梅山村垂钓基地正式落成,成为当时浙江省内屈指可数的符合国家级标准的钓场。几年来,梅山村成功举办多场重量级的钓鱼赛事,小山村成了钓鱼村,在增添了人气的同时,还成了撬动农村经济的新杠杆,通过服务外包引进社会化企业运行,逐步走出了一条“运动+农业”增效的路子,带动了周边村落的餐饮、住宿的发展,农家乐生意火爆,民宿一床难求,农特产品更是成了抢手货,钓竿、鱼饵等垂钓运动衍生经济也方兴未艾。
接下来村里还将组建一支专门的队伍,承接赛事组织运营。原来这些事情都是外包给企业做,以后也可以自己做,给年轻人搭平台,把体育赛事办得更出彩,吸引更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也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来村里旅游度假,体验美丽乡村的无穷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