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功能目标与评价指标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功能目标与评价指标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生产系统对产品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缩短准备周期和制造周期,提高按期交货的保证能力,与生产系统的组织形式及所采用的计划控制方式有密切关系。以上这七项功能就是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体系。(四)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企业生产系统一般具有以下五项评价指标。

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功能目标与评价指标

(一)生产系统的含义

生产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并将投入要素转换成为某种产出要素的一个有机整体。生产系统是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支撑企业生产过程运行的物质基础。

(二)生产系统的构成

生产系统由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组成。

(1)结构化要素是指生产场地、厂房、机器设备、工位器具、运输车辆以及各种生产设施,是生产系统的物质形式。这些结构化要素要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和一定的空间布局进行配置。结构化要素的构成反映生产系统的工艺特征和技术水平,决定生产系统的功能特点和生产能力。建立一个生产系统,结构化要素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一旦建立并形成一定的组合关系之后,要改变其状态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生产系统的配件时应慎重行事。

(2)非结构化要素指的是生产的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作方式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安排和控制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规范和手段。建立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所需投资相对较小,并且建立以后,允许灵活地改变、调整它的组成和内容。所以采用何种非结构化要素,其决策的风险不像结构化要素部分那么大。但是非结构化要素的组成因素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实施时受人的因素的影响较大,往往同一套制度和方法,由于贯彻时把握上的不一致,产生的效果便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是非结构化要素的重要特点。

(三)生产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功能目标

如何构造企业的生产系统,取决于对系统提出什么样的功能要求。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制造产品,要制造什么样的产品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生产系统。一个企业决定生产何种产品,受社会需求和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也决定于企业采用何种经营战略。所以设计和构造一个生产系统,要求它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取决于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企业的经营战略。

1.用户的七种需求

具体地说,用户需求就是用户对产品的各种要求。用户的需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七个方面:

(1)款式。其表现形式为产品品种规格的特殊性、产品系列的宽度和纵深度、产品品种的新颖程度等。对品种款式的不同要求,反映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2)质量。它表现为产品的使用功能、外观、可靠性、寿命和经济性。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评价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准。

(3)数量。用户对产品数量的需求是因时因地变化的,这就形成市场需求的波动起伏。

(4)价格。指用户为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所需付出的代价,包括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需支出的各种费用(如消耗的动力、维修费用、占用的空间等),还涉及与可替代产品的比价,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价等。

(5)服务。指售前、售后对用户提供的服务,如使用培训、安装服务,使用过程中提供的维修、保险等,以及在产品更新换代后为老产品提供的服务保障等。

(6)交货期。指用户对产品有交货时间的要求。对生产通用产品的企业而言应有随时提供现货的能力,对专用产品则通过合同与用户商定交货期限。

(7)环保与安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有些产品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如飞机、电梯锅炉、儿童玩具等。环保的要求是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及其报废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

2.系统的七种功能

用户对产品提出的上述七方面的要求,是通过企业生产系统加工出相应的产品来得到满足的。为了使产品能满足用户提出的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生产系统就需要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功能。相应地,企业的生产系统就应该具备七个方面的功能,形成生产系统基本的功能目标体系。

(1)创新。即生产系统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对产品系列宽度和深度的扩展能力。创新能力还表现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吸收能力、应用能力和系统自我完善的能力。

(2)生产质量。指生产系统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生产系统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原材料供应和作业过程等多方面来控制产品的质量,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使顾客满意,并能保持质量的稳定性。

(3)柔性。指生产系统对产品品种款式和生产数量变化的应变能力。由于市场需求多变,而且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柔性要求将越来越高。

(4)成本。指生产系统对产品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保持低的成本水平,企业在价格上才有竞争优势。

(5)继承性。产品升级或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为了使用户在产品升级后减少损失,就要求所生产的产品有继承性、可扩展性兼容性

(6)按期交货。产品能否按期交货,取决于产品的生产技术准备周期和制造周期。缩短准备周期和制造周期,提高按期交货的保证能力,与生产系统的组织形式及所采用的计划控制方式有密切关系。

(7)环保与安全。要使产品满足环保与安全的需要,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系统成为绿色生产系统,在制造过程中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生产的产品成为符合安全要求和不污染环境的绿色产品。

以上这七项功能就是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只有每一项功能都达到当时社会要求的基准水平,生产系统产出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用户的需求通过产品转化为对生产系统的功能要求,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还受到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由于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常常采用市场细分化的经营策略。此时,企业已不满足于自己的产品能达到上述七方面的基准要求,而且还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特色,即能满足目标市场中用户提出的特殊需求。

(四)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www.daowen.com)

企业生产系统一般具有以下五项评价指标。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包括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紧凑合理,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生产对象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安排紧密衔接。

(2)生产过程的平衡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平行交叉作业,这样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3)生产过程运行的均衡性(节奏性)。是指企业的生产任务从投料到最后完工能够按预定计划均衡地完成。所谓均衡,是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生产工作量。节奏性的概念与均衡性大体相同,只是它的时间间隔较小。

(4)生产系统构成的比例性。是指生产系统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恰当的比例,使其与生产任务所要求的能力相匹配。

(5)生产系统的柔性。指用同一组设备和工人,在生产组织形式不变的条件下,它适应加工不同产品的能力,并且能保持高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生产管理的目标与职能

1.任务和目标

(1)为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生产过程按计划要求高效运行,全面完成产品品种、质量、成本、交货期和环保与安全等各项要求。

(2)有效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压缩占用的生产资金,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为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要努力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使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出新产品,并使生产系统适应多品种生产,能够快速地调整生产,进行品种更换。

2.职能

(1)计划,包括生产发展的长远计划、新品种研制开发计划、计划期的生产大纲以及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日程计划等生产作业计划工作。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

(3)指挥与协调是组织计划实施的重要职能。

(4)监控与考核是促使生产过程严格按计划进行、保证计划实现的有力手段。

(六)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问题

(1)如何保证和提高质量。

质量包括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功能、安全性能和保全性能等多方面含义。这些特性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相应地转化成为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质量管理

(2)如何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市场。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生产所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薪酬等资源成千上万,如何将全部生产要素在它们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生产管理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产品数量与交货期管理。

(3)如何才能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利润

这涉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涉及生产率的提高,还涉及资金的运营和管理问题。归根结底,它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努力降低生产运作成本——成本管理。

(4)如何提供独具特色的附加服务。

对于产品制造企业而言,随着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的提高,在产品销售过程和顾客的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附加服务越来越多。当制造产品的硬技术基本一样时,企业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附加服务,就有可能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说,在基本服务之外提供附加服务,也会赢得更多的客户。一些跨国公司如IBM、索尼等就是以十分重视提供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我国的企业如海尔也是大打服务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5)如何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企业在生产对社会有用的产品的同时,也会生产出一些负产品——如废水、废气、废渣等,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当今,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合理获取、节约利用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对此也责无旁贷,为了实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目标,企业应当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