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特色小镇建设的注意事项

特色小镇建设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色小镇自提出以来,各方都强调要防止“千镇一面”现象的出现。特色小镇建设要有色彩的概念,要有一些文化的标识。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特色小镇建设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另外,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能触碰国家的政策红线。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是形形色色,没有模式可言的。建设特色小镇,最终目的是能够形成小镇生活方式。当前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既有成功的范例,也存在盲目大干

特色小镇建设的注意事项

特色小镇自提出以来,各方都强调要防止“千镇一面”现象的出现。对于特色小镇,我们该如何界定其成功?又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成功的特色小镇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产业特色鲜明。坚持“一镇一业”,主攻最有基础、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尽量避免同质竞争,确保每一个镇都有自己的“金字招牌”。二是空间布局合理,就是要做到“小而美”。“小”,就是要合理控制城镇规模,防止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美”,就是要从规划设计、整体布局、建筑风貌、文化内涵、现代元素等多个细节入手,做到建筑有风格、街道有景致、旅居有情趣、城镇有品位。三是生态环境优美。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保护“自然之理、乡村之趣”,形成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有景的优美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四是人文气息浓厚。一个建设成功的城镇,应当是区域特色、人文气息、现代艺术巧妙结合,充分展示历史印记和民俗风情,并形成各具特色而又充满文化韵味的魅力城镇。五是服务功能完备。具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配套、良好的管理服务,集产业、旅游、文化、居住等功能于一身,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让居民舒心创业、休憩和居住。

成功的特色小镇建设还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与规划的关系。作为顶层设计,规划必不可少,但传统的规划基本上无法满足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因为它涉及生产、生活、生态以及城市、乡村等各个领域及门类,既需要高度的专业化,又需要实现多领域的融合,难度很大,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应实现多规融合。即特色小镇建设只能有一张图,而不能搞若干个规划。二是重视“软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要有色彩的概念,要有一些文化的标识。这方面如果做得好,也能够改变“千镇一面”的现象。三是要讲盈利模式,有维护成本的意识,这是我们以往的规划里所没有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特色小镇建设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四是要深挖当地的特色基因。现在有个别地方的规划还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涉及本地特色的内容占比很小,大概只有10%~20%;而实际上,规划中最应该突出的正是本地的实际,如果做出来的规划也适合于别的地方,基本可以判断这不是个好规划。五是要做混合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功能区的融合,实现土地的混合利用,这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微景观,体现出“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既可以减少对当地原有风貌的改变,也能够区别于城市景观。

二是与房地产的关系。成功的特色小镇一定是非房地产化的,但也不能没有房地产,不然人口集聚以后住在哪儿呢?关于如何看待房地产产业发展,我们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给房地产产业提供了一次转型的机会,即房地产产业可以利用特色小镇的建设,做产业地产、旅游地产,然后转向服务、运营。

三是与产业的关系。从产业角度来说,特色小镇建设能不能成功,有两个挑战因素:一个是特色产业能不能做起来,二是能不能打造出有品位、有文化、有特色的人居环境。前者的关键在于选址:其一,如果小镇位于城市群内部,处于大城市的周边,就可以利用大城市的高端资源做一些资本、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如杭州周边的基金小镇、北京周边的机器人小镇等。也可以发展为大城市服务的产业,现在浙江大部分的特色小镇是这类模式,成功率比较高。其二,如果是中西部地区的小镇,可以将重点放在开发特色资源上,如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可以做田园综合体,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可以做森林特色小镇。在西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可以着重发展当地有优势的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搞特色经济,而不要搞工业型小镇或做其他大规模的开发。(www.daowen.com)

另外,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能触碰国家的政策红线。比如,中西部地区有很多特色资源,主要是有好山好水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很多都是水源地,或者是受国家保护的林场、湿地等,核心区是绝对不能开发的,也不能使周边地区的开发威胁到核心区。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做好前期评估,如果前期评估做不好,就容易出问题。

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是形形色色,没有模式可言的。建设特色小镇,最终目的是能够形成小镇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特色小镇,无论是科技型、传统历史型还是经典产业型等,都要与产业结合,实现产城融合和充分就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居民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特色小镇的建设核心主要有八个:一个是实现小镇居民充分、全面就业,这是核心问题;二是形成“十分钟生活圈”,打造一种生活社区;三是挖掘地方文化,即保留传统的集体记忆;四是保留小镇原有的特定文化和文化空间;五是小镇的自然风貌要有独特性;六是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七是安全有保障;八是交通比较便捷,拥有一个合适的就业半径。有学者认为,小镇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社会的表达,未来城市社会无底、无形、无边,其实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小镇所连接而成的区域空间。比如农民,完全迁移到城市不太可能,但可以就地市民化,在原有的生活空间里享受市民化的生活方式,这是可以实现的。

特色小镇的产城融合,大体有四个模式:一是根据地区的板块经济特色,在原有经济和产业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创新实现优势重组,同时建立广泛的产业网链和价值链,进而形成特色产业群和特色产业价值链。二是根据文化传承和历史文脉,结合市场需求,挖掘、规划和建构一种产业模式。三是依托地区的多种要素整合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使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四是找到一个亮点,创造性地建构“空隙定位战略”,通过规划、创意的力量开发出来。无论何种产业模式,特色小镇的产业要素和文化要素一定要具有唯一性,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有良好的就业规划、空间规划及建设团队。因此,成功的特色小镇一定是规划出来的,只是规划的深度和强度不一样。比如,有的是完全规划出来的,有的是挖掘出来的,有的是整合出来的,而有的是提升出来的。在本质上说,特色小镇的规划不同于以往的规划,是融合空间、产业、文化、就业、生态、人才、服务管理等的复合型规划,是一种战略整合规划。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一个“特”字,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立镇之本。当前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既有成功的范例,也存在盲目大干快上、机械式复制等现象,使本来应该各具特色的小镇失去了特色,也背离了建设初衷。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你争一顶“帽子”、我抢一个“头衔”,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