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三年受益,四年建成:探访皎口水库工程指挥王继德

实现三年受益,四年建成:探访皎口水库工程指挥王继德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口述/王继德整理/谢耀荣采访皎口水库工程指挥王继德老人有点费周折。作为皎口水库工程施工主力——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几经合并、改名、改制和多次迁址,近年来杳无音讯。

实现三年受益,四年建成:探访皎口水库工程指挥王继德

口述/王继德

整理/谢耀荣

采访皎口水库工程指挥王继德老人有点费周折。作为皎口水库工程施工主力——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几经合并、改名、改制和多次迁址,近年来杳无音讯。2021年2月,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原宁波地区水利局第一任局长储贵彬的儿子,也是省水电工程三处首任处长孟祥禄的女婿储在农,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了解到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已落户萧山,并已改制为“浙江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顺着线索,终于辗转联系到了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吴志夫副总。吴总是位热心人士,当即答应尽快寻找到王继德老人,如有消息第一时间电告。三天后,吴总的电话来了。

2021年3月17日上午,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会长沈季民等一行前往萧山采访。王继德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除了耳有点背,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记忆力也不错。他知道是曾经工作过的“第二故乡”同行来人,一早就兴致勃勃地等候在公司会议室了。稍事寒暄,我们便马上进入了主题。

问:王老,先请您谈谈对皎口水库项目的印象。

王继德:皎口水库项目是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创建初期承接的大型水电工程项目之一。以前,每当我们工程处完成一个大项目,或多或少总会留下大型工具、设备之类的物资,这也是我们施工单位积累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可是皎口水库项目完工后,什么也没有留给我们,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这个项目资金确实很困难。但是我们在这个工程中得到了不少可以复制的施工案例,收获了不少施工的管理经验,因此皎口水库工程是我们值得追忆的建设项目。

问:你们是怎么接受建设皎口水库任务的?

王继德:我们于1969年11月从安吉老石坎水库工地调到皎口水库,我担任工程指挥,大家都叫我“王指挥”。皎口工程上马时,正处“文革”时期,省级机关多数领导都已靠边站了。但我们是施工单位,与行政机关不一样,我们是要靠工程施工吃饭的,所以我们第三工程处几个领导被“冲击”了一下之后,就迅速地“站起来”去“抓革命、促生产”,转场到皎口水库建设工地来了。

问:接受皎口水库工程建设任务后,你们首先遇到的是什么困难?

王继德:当我们接受皎口水库工程建设任务后,经过与地方接触、了解,感到这个水库的施工管理体制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往像这样的大中型工程,其领导和经费控制都直接由省里掌握,皎口水库工程却把组织、领导权力都下放到鄞县革委会,并且工地的领导成员基本是地方行政人员,缺乏水利建设的基本知识,更没有建造大中型水库的实践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预感到压力会很大。

问:鄞县领导向你提出要求水库建设“三年受益,四年建成”,你当时有把握吗?

皎口水库大坝初具面貌

王继德:当时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因为主体工程开工时正值汛期,而一、二期基坑的开挖量很大,没有季节调剂余地。如我们答应,将为此承担巨大的灾情风险!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我们主要靠两条:首先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这是关键。在皎口水库这样的大型工地上,施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思想杂,矛盾多,再加上当时受“文革”干扰,处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中,加强工地的统一领导非常重要。我们在皎口水库工程项目上首次采用了让专业队伍领导结合进工地领导班子的形式,这也是我们承接大型工程中唯一一次采用这种组织形式。1970年2月工地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我们三处的赵景泉、陈汉生两位同志进入了工地革委会班子。1971年工地成立党委时,马恒春、赵景泉、李潮兴和我共4人入选了工地党委会。两个班子变成了一个班子,这样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了工地的统一领导。工地党委一班人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组织上做出决定后,大家身体力行,共同落实,形成了全工地一盘棋。其中值得称道的是,在当时重派性的外部环境包围下,皎口水库工地在三处职工、地方民工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人为内耗现象,从领导到员工都能集中精力,投入工程建设,这在当时算得上奇迹了。

其次是全力组织、教育、带好配合我们三处施工的8000多人的民工队伍。皎口水库工程带有一定的民办公助性质,大量任务要由鄞西群众承担。我再三教育我们三处职工,要正确对待当地基层干部、民工,不能以老大哥自居,最好办法是“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我作为工程指挥,用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和当地领导成员打成一片,在工作中做出表率,既出主意又听意见,从思想感情上交朋友,工作安排上结帮手,从而确保了工程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问:听说皎口水库项目各方面条件是你们承接工程中最差的一个项目?

王继德:这不假。此前我们承担过省内不少水库建设项目,皎口水库应该是我们承接工程中各方面条件最差的一个,特别是生活条件。皎口水库虽然被列入了省基本建设的大型工程项目,工程经费由省里划拨,其实国家经济很困难,经费相当紧张,但当时觉得工程能被列入计划已经不错了,所以在施工中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勤俭办工程的方针,一切开支都尽量节省,绝不多花一分钱。一开始,我们的施工人员都分散住在农民家里。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我们要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但是上千人昼夜轮番出入村庄势必干扰当地农民正常生活,为此我们搭建了大批民工棚。当时搭建的工棚可以说不能再简陋了。由竹、木和油毛毡搭成的简易工棚,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暑天阳光晒得滚烫,油毛毡冒油,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冬天,呼啸的西北风穿进工棚,寒冷异常。我们的建设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4个严寒和酷暑。但他们为了水库能早日建成,毫无怨言。(www.daowen.com)

问:作为施工的主力部队,你们是如何组织实施,把好工程质量关的?

王继德: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与工时、耗材是对立的矛盾。作为施工单位,“节约”工时、“减少”物耗是很自然的事。但我们在组织施工中,主动摆正位置,在服从建设部门质量监督外,自觉把质量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日常施工中,工程设计的执行、质量把关,全部由我们三处担当。我们这个工程处共有1000多名职工,除行政工作和少数后勤人员外,直接投入工程的有施工科、试验室、测量组、调度室和3个工程队。一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开挖、爆破、采石等工种;二队的主要任务是大坝混凝土浇筑、块石砌筑及与之相配套的木工、钢筋、架子、皮带机等工种;三队的任务是机械设备操作、维修、保养、运输及金工制作等。队下属的各班组都有精兵强将把关,严格按照建设单位认可的施工工艺流程实施。

问:建设期间材料、设备短缺,施工工艺落后,你们是怎么克服的?

王继德:本来像这样的大项目,通常可以按总额千分之三至五的比例提取费用用于设备购置,但皎口水库项目没有,所以在建设期间,设备、材料欠缺经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通过技术革新加以 解决。

在大坝施工中,第一关是开挖。皎口水库河床覆盖层厚、开挖方量大,从蜜岩工地到樟村,路途又远,通常比较灵活可靠的出碴运输工具是汽车,但皎口水库工地运输车辆不仅都是旧车,数量也严重不足。为完成抢挖基坑的任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解放思想,为减轻民工的劳动强度,改造了既有设备,采用“762机关车”(一种简易的轨道运输车,一般有五节车厢,因轨距为76.2厘米得名)下基坑的出碴方案,用简易地垄配皮带机的出碴方法,解决了出碴难题,使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再如在坝基处理施工中,缺乏300型钻机,我们大胆尝试采用01—30型手提式风钻造孔和分段灌注的施工方法,从而创造了用轻、小型设备替代常规专用设备,因陋就简、改革工艺、创新技术的范例。

导流洞试放水

在基坑开挖中,我们也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大坝施工的格局。大坝伸缩缝的沥青填料施工,老办法是采用“三毡一油”“一毡一油”的施工方法,即将调好的油膏挑运到坝上,再往缝面上涂抹。这样的人工涂抹费时费力,在施工中会相互干扰,工人一不小心会被烫伤,有害气体还会影响工人的健康。为解决这一难题,职工们改革这一落后工艺,经反复试验,摸索出“预制沥青填料板”的施工方法。沥青预制板是皎口水库工地上最突出、最有效的一项技术革新成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保证了质量。

皎口水库建设期间,我们三处职工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不少优异的成绩,但从整个参加工地建设的人数来说还是少数。所以,我们的注意力还放在如何充分发挥民工队伍的巨大潜力,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他们的工效上。如在砂骨料筛分中,我们在料场安装装车料斗、皮带机地垄,在大坝工地安装相关设备进行两次筛分,这些土设备在施工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问:1971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宁波推广“优选法”。听说皎口水库建设指挥部专门派人去听了报告,回来后还进行推广?

王继德:用科学的办法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应该说是逼出来的。为了加快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节省工程投资和建筑材料,我们要求工地干部、职工、民工想办法开展技术革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当得知华罗庚要来宁波推广“优选法”后,我们非常欣喜,当即派出工程技术负责人裴贻谋同志前去听课,回来后又马上让他在大会场结合皎口水库施工实践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接着,我们在工地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抓住薄弱环节,积极推广应用“0.618法”“瞎子爬山法”等优化技术。当时,全处工人、技术人员积极性高涨,不到半年时间共出优选成果34项。如在坝基帷幕钻孔投放钢砂时采用分数法优选,不但减少钢砂用量,且提高进尺速度和深度,为提前完成坝基帷幕处理、按期封孔蓄水创造了条件。在块石开采中,在确定炮孔深度,抵抗线、装药量等方面的几个参数中,用单因素法进行优选,取得了较好效果,使出石率从65%提高到85%,平均炸药耗用量由每立方米0.2公斤降低到每立方米0.115公斤,达到高产、安全、低消耗。

问:您是水利战线的老战士了,负责过许多水利建设项目施工任务,到了晚年您有什么感慨吗?

王继德:首先非常感谢你们,让我在有生之年再一次回顾当年难忘的历程。皎口水库建成是来之不易的。回忆在工地1500多个日日夜夜,感触很深。工程建设期正处“文革”时期,给施工管理调度增加了难度。但由于上级和工地党委的正确领导,参加建设的干部、职工、民工的奋发努力,设计、施工、管理的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克服了困难,如愿完成了皎口水库建设。

时间过得真快,我曾为水利事业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家庭困难抛置于脑后,一心一意艰苦创业,为水利事业从北到南奋斗几十年,退休后粗茶淡饭度晚年,但一想到那些为水利事业致伤、致残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我能够安享晚年还是感到庆幸的,非常感谢一路陪伴的同 志们!

王继德 1930年生。历任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皎口水库工程指挥、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处长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