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行政垄断对企业的影响及竞争中性原则的作用

行政垄断对企业的影响及竞争中性原则的作用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行准入规制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常常竞相发展类似产业,造成资源浪费、产品趋同、恶性竞争等问题,国家出于顶层规划和确保发展质量的目的,设立准入门槛,要求企业持证经营。竞争中性原则有助于中国打击各种过度使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清理废除各种妨碍市场化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行政垄断对企业的影响及竞争中性原则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企电信电力铁路能源领域享有行政垄断地位。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设置法律法规,只允许特定企业在该行业竞争运营,并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市场。限制方式既包括“显性”门槛,即规定准入企业的产权比例;也包括各种“隐性”门槛,比如运营企业需要获得特定牌照,但牌照只授予特定类型企业。实行准入规制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常常竞相发展类似产业,造成资源浪费、产品趋同、恶性竞争等问题,国家出于顶层规划和确保发展质量的目的,设立准入门槛,要求企业持证经营。地区性行政壁垒指的是,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权力建立地理市场壁垒,针对在本地销售的外地产品,采用制定规章或行政通知等方式,增加外地产品流通成本,达成限制其市场份额的目的。从图7-4可看出,在烟草制品业、开采辅助活动业中,行政垄断给行业竞争带来了非中性的影响。只有打破行政性垄断,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竞争中性原则有助于中国打击各种过度使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清理废除各种妨碍市场化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图7-4 国企数量占比大于10%的行业(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