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临港工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宁波临港工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部分临港工业产能过剩,以及国内外需求结构的变化,临港工业如何应对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应对的好坏将影响宁波今后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这种现实背景,从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及资源与环境情况分析宁波临港工业的现状,以期对临港工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图1为2002-2008年按二位数工业行业大类划分的宁波临港工业生产总值。

宁波临港工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郑敏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八大产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其中包括钢铁、船舶等临港工业。面对部分临港工业产能过剩,以及国内外需求结构的变化,临港工业如何应对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应对的好坏将影响宁波今后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这种现实背景,从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及资源与环境情况分析宁波临港工业的现状,以期对临港工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本文在收集数据时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划分将石化、钢铁、冶金能源机械设备、汽配及修造船等临港工业划分为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个行业。

1.从国民经济形势看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逐步实施,国内经济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向好。据2010年最新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11.9%,比2009年同期增长快5.7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K 19.6%,比上年同期增长加快14.5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7.2%,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2.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7.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5.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9.7%。

此外,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5320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1%,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7%,铁路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4%和1.7%。

从2010年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可以看出,上下游产业的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将刺激对钢铁、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工业品的需求。

2.从临港工业品的出口形势看国际市场需求。

表1为2006-2009年主要临港工业品的出口数据。从出口的绝对量看出,除成品油和船舶出口呈稳步上升外,其他工业品都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其中,下降幅度最为剧烈的是钢坯及粗锻件,由2006年的904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4万吨,仅为2006年的1/226;其次是生铁及镜铁,2008年的出口数量仅为2006年的1/3;原油出口量经历2007年和2008年的下降后到2009年开始上升,但相对2006年的出口数量还是有所下降;钢材出口垃由2006年到2007年的急剧上升,之后开始下降且幅度较大,2009年出口量只有2006年的一半左右。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1~5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中,原油出口量为101万吨,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55.5%,成品油出口适为121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3.1%,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为5万吨,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2.14%,钢材出口量为197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3%。

表1 2006~2009年主要临港工业品出口数据

续表

数据来源:2006~2008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9),2009年数据来源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纸及纸板(未切成形)、生铁及镜铁、船舶等工业品出口量未有数据。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对国内临港工业品的需求仍处于较低端的产品形态,但相比较而言,对原材料和初级工业品的需求开始下降且绝对量也减少,如对钢坯及粗锻件的需求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看都有大幅度下降。从整体上看,国际市场需求在经历2008年和2009年的低迷期后,在2010年1~5月开始有所上升,可以初步预见的是国际市场需求开始复苏且需求结构慢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国内临港工业品结构的变化。

1.宁波临港工业行业总量结构。

图1为2002-2008年按二位数工业行业大类划分的宁波临港工业生产总值。从总体上看,六大类临港工业生产总值及其各行业生产总值从2002年到2008年间都是上升的。从各临港工业行业看,生产总值最大的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其上升幅度也是最大;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生产总值位居第三,之后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总值最小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

图2为2002~2008年宁波临港工业行业比重结构。从图中看出,临港工业占宁波工业总值的比重很大,且还在上升,2008年达到35.31%。在六大临港工业行业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由于总量较大,其比重升降的幅度也很大;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但相比而言,2002~2004年间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高,2005~2008年间趋于平稳,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比重有很明显的上升趋势;之后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期间比重有不同程度的波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重排第四,但其总体趋势上升;比重最小的仍然是造纸及纸制品业。

2.宁波临港工业行业增长速度

图3为2002~2008年宁波临港工业增长速度。从整体上看,所有临港工业行业增长速度都为正,且平均增长速度都位于20%~60%之间。从临港工业总量上看,临港工业增长速度经历了2004年高增长之后,处于下降趋势,平均增长速度比较高,达到33.35%。从分行业上看,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5.75%,且占工业总值的比重也在上升;其次是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6.1%,且比重也在上升;之后是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速度最慢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其增长速度经历四年较快增长后又急剧下降。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临港工业是宁波经济发展中的第一大工业,其产值占了所有工业产值的1/3。在临港工业中,石化行业是宁波第一大临港工业,虽然其增长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其绝对总量及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其他临港工业暂时还无法超越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正处于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很快且比重正上升。实力最弱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其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是最小的。并且,据《2009宁波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宁波地区销售收入前20位工业企业中,临港工业企业占13个,其中属于石化行业有4个,销售收入位居第一的是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属于钢铁行业有2个,电力行业有4个,造纸行业有2个,造船行业有1个。

图1 2002~2008年宁波临港工业生产总值

图2 2002~2008年宁波临港工业行业比重

图3 2003~2008年宁波临港工业总值增长速度

2008年,宁波规模以上临港工业企业总数为1591家,分别比2003年增加了1.7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数为236家,比2003年增加了2.15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数为840家,比2003年增加了1.76倍;造纸及纸制品业企业数为190家,比2003年增加了1.75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数为278家,比2003年增加了1.57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企业数为16家,比2003年增加了1.29倍,如图4所示。

图4 2003-2008年宁波规模以上临港工业企业数

6年时间内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很有可能限制临港工业产业规模水平,不利于其规模化生产。并且,由于临港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特点,如石化、钢铁、船舶、能源等行业固定资本投入高,比重大,固定资本周转周期长,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为了研究宁波临港工业产业规模水平的大小,本文将宁波临港工业产业规模与全国相同产业的规模进行对比,如表2所示。产业规模水平的计算公式为平均企业规模比经济规模,经济规模指长期平均成本为最低的企业规模,比值越高则反应产业规模经济水平越高。由于长期平均成本数据难以查询,本文用平均主营业务成本替代,并以全国产业规模作为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宁波临港工业产业规模水平的高低。

从表2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宁波临港工业中的造纸行业、石化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行业以及交通设备制造行业产业规模偏小,有的甚至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据统计,宁波市石化企业总数近千家,但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两百多家;宁波70%左右的造船企业单船造船能力都在3000吨以下;造纸行业的企业规模也不大,除中华纸业、牡牛纸业有限公司和海山纸业有限公司夕卜,其他造纸能力不到8000吨,与世界造纸企业平均8万吨还很大差距;宁波钢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钢铁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因此,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规模偏小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和成本的节约,不利于提高竞争力,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www.daowen.com)

表2 宁波与全国临港工业产业规模水平的对比

数据来源:《宁波统计年鉴》(2004~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9)。

表3为宁波临港工业集中度,采用指标是相对集中率ClPKR,计算公式为:,其中,Sjk为区域i产业k占所有区域该产业份额,S,为区域i产值在所有区域总产值的比重。当整个空间分布一致时,该指数取值为0,取值越大集中度越大。从表2中的数值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08年临港工业集中度变化幅度不大,总体趋势平稳。从均值上看,造纸业是宁波六大临港产业中分布最集中的行业,其次是石化行业,空间分布最为分散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船舶、机械制造及汽配行业。

从宁波临港工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宁波石化工业基本形成了以宁波石化工业区、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产业布局,但据有关资料统计,2007年,近千家的石化企业布局在这三大沿海化工园区的企业不到100家;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两百多家,分布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北工业园区、骆驼工业区等各大工业园区,但数量不多,产业布局分散;船舶行业主要分布在北仑、象山港、石浦港三大修造船产业集聚基地,在象山港分布比较多,但大多企业单船造船能力小且数量多,并且大中型企业分布比较分散,没有比较突出的起龙头作用的企业;宁波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有120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有800多家,在北仑、慈溪奉化、海曙、江北、江东、宁海、象山、鄞州、余姚、镇海等地区都有布局,但集中于工业园区内的不多,布局比较分散。

表3 2003~2008年宁波临港工业集中度

数据来源:《宁波统计年鉴》(2004~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9)。

表4为2007年宁波市42部门中临港工业的里昂惕夫矩阵系数表,表中的系数是用来衡量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引起各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因此它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即关联度。从表中的系数可以看出临港工业除与自己本行业联系比较密切外,与其他临港工业的关联度不强,某行业生产增加一单位时,引起其他行业产出水平直接和间接的增加很少。相对而言,石化工业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联系比较紧密。

表5为2007年宁波临港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影响力是指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感应度是指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如果这两个系数大于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或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从表5中看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感应度大、影响力小的行业,这两个行业在宁波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对其他行业有显著的支持性作用,具有基础产业的性质;造纸行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属于感应度小、影响力大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比较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工业属于影响力大、感应度也大的行业,具有支柱产业的性质。但大多数临港工业企业集中于产业链中的中上游,下游产业不发达,并且许多企业和项目以单体形式存在使得产业对单体企业倚重过高,造成产业的不平稳发展。

表4 2007年宁波临港工业里昂惕夫矩阵系数表

数据来源:《2007年宁波投入产出表》。

表5 2007年临港工业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

数据来源:《2007年宁波投入产出表》。

临港工业对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依赖性强,但宁波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弱,因此两者矛盾突显,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水资源的制约,宁波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局部地区用水紧张,如镇海和北仑这两个需大量工业用水的地区自身水资源不充裕,水资源供不应求。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临港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而国家对土地限制的政策使得临港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土地的制约。三是由于产业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资源严重制约工业发展,如船舶业中船体分段生产的方式,使得船台利用率低及土地岸线资源紧缺。四是临港工业的排放物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临港工业中的石化、能源等行业都是对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的行业,据统计,宁波市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到1729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3752.7亿标立方米,固体废物排放量为935.42万吨,并且局部地区污染比较严重,如镇海由于化工企业多,布局不够合理且环保措施不健全,环境质量下降,居民生活状况日趋恶劣。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经济形势渐好,能对临港工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宁波临港工业本身在产业规模、产业集中、产业间关联及资源和环境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若其不加快产业内部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仅靠大力投资等粗放型发展是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很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中,难以实现宁波经济转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粗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布局。改变石化企业空间布局分散的局面,积极引导企业迁移至三大工业园区;推动钢铁行业集中布局,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头效应和集聚效用;推动船舶行业产业集中布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第二,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优化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高端和高附加值钢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延伸造纸行业产业链,大力发展造纸行业下游产业,提高产业规模水平和竞争力;完善船舶行业产业链,提高科研和创新水平,增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三,提高资源要素供给配给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缺乏工业区用水困境;合理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能力;加强重污染地区的防治与治理,提倡循环经济。

(作者系宁波大学商学院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耀东.我国焦炭工业的现状、问题及其调整对策[J].产业经济学,2009(5):82~89

[2]刘耀东.我国煤炭工业的现状、问题及其调整对策[J].产业经济学,2009(3):65~74

[3]吴向鹏,甘旭峰.宁波临港产业提升发展探讨[J].港口经济,2009(2):49~52

[4]范金,郑庆武,梅娟.应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6]刘春宇,安尼瓦尔·阿木提.新疆石油产业集中度、关联度与布局构想[J].新疆大学学报.2009,37(4):18-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