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指标体系

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指标体系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新目标、新要求。江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制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引导和激励全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为全国发展探路。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值设置上,结合省“十三五”规划及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设置相应目标。

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指标体系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新目标、新要求。江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制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引导和激励全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为全国发展探路。

原声再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经济发展更高质量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江苏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大类共设置7项指标,分别从生产总值、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外向型经济、企业利润等方面反映经济总量、结构优化、提质增效水平。在主要指标目标值设置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即全省和各地以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基数乘以2确定各自目标,同时推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如全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1 425亿元,“翻一番”为82 850亿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结合2020年全省人口规划目标,设置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值为10万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比全国目标高出4.2万元。

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创新驱动更加协同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苏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奋力谱写新时代制造强省新篇章。在创新驱动大类共设置6项指标,从创新投入、人力资源、创新产出、创新贡献度和信息化推动等方面反映创新发展状况。其中,在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值设置上,以省“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高于全国目标。

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富民步伐,让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江苏坚持把富民作为优先发展目标,着力推动富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互进。在人民生活大类共设置12项指标,从收入、脱贫、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用水安全等方面反映共享发展成果。在主要指标目标值设置上,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一番”,即全省和各地分别以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乘以2确定各自目标。如全省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006元,“翻一番”目标约为3.4万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高出全国目标0.9万元。

综治中心是江苏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治理的“大脑中枢”。全省96个县(市、区)、1284个乡镇(街道)、21 686个村(社区)已全部建成规范化综治工作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各部门网格及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构建了“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www.daowen.com)

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担负历史责任,补齐生态短板。近年来,江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生态环境大类共设置9项指标,从能耗、水耗、地耗、空气、水、垃圾、污水废物处理、绿化等方面多维度反映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绿色发展成果。其中,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目标值设置上,考虑到2015年为0.46吨标准煤/万元,相关专项规划目标为“十三五”时期累计下降17%,据此测算到2020年末约为0.38吨标准煤/万元,设定目标值为小于0.4吨标准煤/万元,优于全国目标。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值设置上,考虑到2015年为34.66公顷/亿元,“十三五”规划目标为累计下降27%,据此测算到2020年末约为25.3公顷/亿元,设定目标值为小于30公顷/亿元,优于全国目标。空气方面,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的天数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以省“十三五”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为依据,设置相应目标。

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文化发展更加繁荣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江苏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培育未来竞争力的大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文化发展大类共设置5项指标,从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供给、文化消费、社会文明等方面展现文化建设成果。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值设置上,结合省“十三五”规划及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设置相应目标。

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江苏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着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在社会治理大类共设置6项指标,从治安状况、法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区建设等方面反映社会治理成效。在具体指标目标值设置上,到2020年,公众安全感达92%以上,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95%以上。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各项指标上,更重要的是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扎实实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在指标体系之外单独设置一项满意度指标,反映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认可程度。把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作为全面小康的落脚点和衡量标准,使全省人民实实在在共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成果。

知识链接

满意度指标

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满意度是公众参与的主观感受指标,反映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认可程度,由省统计局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采用问卷、电话访问等抽样调查方式取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