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通过对正式制度距离、非正式制度距离与进入模式关系研究的发现:在正式制度逆差情况下,随着国家间正式制度差异的增大,企业更倾向于关注母子公司之间一致性问题,因此,会选择建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在正式制度顺差情况下,随着国家间正式制度差异的增大,企业从陌生市场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难度提高,国家法律体系更加不完善,对外来企业的保护更加薄弱,企业在当地经营的风险更大,企业关注点聚焦在如何生存的问题,即合法性问题。因此,企业会倾向于寻找当地伙伴进行合作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相比较正式制度距离,国家间非正式制度差异越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全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主要是因为非正式制度差异越大,企业与当地合作者之间认知差异越大,在合作过程中沟通较为困难,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企业选择建立全资子公司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
同时根据本书模型4a与模型4b的实证结果,本章可以进一步证明,当企业进入制度质量较高的东道国时,由于东道国制度更加完善,法律法规系统更加健全,企业在当地经营时,对企业所需要遵从的规则制度比较容易掌握。此时,企业会将进入海外市场时的注意力转向如何更容易地将母公司的管理范式、核心竞争力,以及好的管理实践转移到子公司。但是,随着非正式制度差异的增大,会大大提高母子公司之间沟通交流的成本,而且如果企业选择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由于对当地非正式制度的不熟悉,很难较快地适应当地的商业范式,而这些都有可能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如前文提到的,随着非正式制度距离的增大,企业监督合作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也会增加,综上考虑,随着非正式制度差异的增大,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的形式进入该市场,尤其是在东道国制度水平更高时,这种倾向会更加明显。
(1) 本书为了表达方便,将这6个维度的名称对应缩写为“民主议政、政治稳定、政府效率、政府监控、法制环境,以及腐败控制”。(https://www.daowen.com)
(2) 由于大部分国家只有前四个维度的数据,所以本书只选用前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研究。
(3) 该指数包括5个风险指标:治理框架(Governanceframework)、政治暴力(Politicalviolence)、商业和宏观环境(Businessandmacroeconomics)、政权变更风险(Forcedregimechangerisk)和资源民族主义(Resourcenationalism)。该指标的分值为0到100,评分越低代表该国的风险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