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探析养老保障内涵及相关概念

深入探析养老保障内涵及相关概念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1.2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障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风险,要保证身在社会中的个体,在遭受风险时能得到帮助和依靠,就需要向他们提供保障。

深入探析养老保障内涵及相关概念

2.2.1.1 养老保障的内涵

所谓养老保障或养老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概念包括三层含义:(1)养老保障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2)养老保障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3)养老保障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10]

按照上述概念的阐释,国家和社会是养老保障的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突破主体局限,农民自身、家庭成员在养老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这种情形还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外,中国的城市对退休年龄都有统一的标准,通常男性为60周岁、女性为55周岁。由于农民多是自主劳动,所以对他们而言,不存在退休的年龄杠,会依据意愿和身体状况来自主决定。所以很多农民年老时并没有停止劳作,60岁以上甚至还有七八十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还会参加农业劳动,以积累用于养老的物质条件。因而,本文中的农村养老保障可界定为:为向农村老年人提供晚年生活的安全保证,由社会(包括国家、政府、集体及其他社会力量)、家庭或农民个人为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而对其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这样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就宽泛了,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具体来讲:第一,要提供经济支持,也就是解决农民“老有所养”。1982年,世界老年人大会在维也纳召开,会上指出老年人收入需得到维护和保障的重要性,提出保障老年人收入意味着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应该确保老年人有足够的收入支付某一特定社会的最低标准的生活费用。第二,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也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对老人起居的照料、身体的护理等。除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生活中主要依靠自我照料外,其余的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大部分都要依靠家庭成员。第三,要进行精神养护,也就是要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进行关注,时常关心老年人心理状况,给予精神安慰。对于这三个层面,长久以来更多的人只关注前两层面,认为那就是养老,其实第三个层面非常重要,而且因为它在过去的缺失而今天应倍加关注,成为农村养老保障的重点内容。

首先,由于生理上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落差,老年人比一般人更需要精神养护,而农村老年人在其身体好时,一直从事劳动,这似乎成为他们的支柱,而一旦体力上不允许进行劳动时,他们的心里便会产生强烈的空虚感,再加上他们原本的生活比城市老年人缺乏娱乐活动,精神匮乏,所以通常来说更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关心。其次,因为农村经济并不发达导致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农民生活水平也不高,所以农村老年人常患病,他们总是鉴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很少去及时医治,久而久之形成顽疾,而通常处于疾病状态的老人特别需要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再次,由于与年青一代相隔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差异、境遇经历不同,所以存在着严重的代沟,尤其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很深。青年人的个性与自我,一般不愿意服从老年人的想法,当老年人的家庭权威受到动摇,便使他们产生强烈失落感和被抛弃感。最后,因为老年人身体越来越老化,生存时间渐渐变短,他们就更加珍惜生命,希望能幸福快乐的安享余生,渴望精神生活充实,想得到社会认可的愿望就更为迫切。

2.2.1.2 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障(www.daowen.com)

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风险,要保证身在社会中的个体,在遭受风险时能得到帮助和依靠,就需要向他们提供保障。不同国家赋予了社会保障不同的内容。美国对社会保障的首次阐释是在其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呈现的,具体为:“对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因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对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受保险的退休者、残疾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每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11]英国的社会保障定义是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里提出的:“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比如通过公益的服务(如免费医疗、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持收入的计划。”[12]而中国社会保障的概念是在1986年召开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关于社会保障的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展开了讨论,郑功成给出的定义是其中的代表,他说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主要内容涵盖三个层次:给付现金支持;提供服务类帮助;文化、伦理、心理慰藉等方面的保障,该解释与养老包含的三方面内容非常接近。

虽然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学者们的界定存在差异,但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1)国家强制实行社会保障并担当实施主体;(2)社会保障基金的承担方为政府、单位和个人;(3)保障目标是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4)保障的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1993年11月召开,由此开启中国社会保障的新篇章。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正式规定社会保障涵盖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几大方面。社会保险成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其内容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对照前文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内涵的阐释,我们可以发现,养老保障中其保障职能由社会担当的部分,是构成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但是本文定义的农村养老保障不仅有社会这一大角色,还有家庭,所以社会保障既包括养老保障的一部分内容,又不能完全涵盖养老保障,所以两者之间既有相重合的地方,又有不同点。

2.2.1.3 养老保障与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为预防年老不能再从事劳动时的生活有保障,在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内缴纳部分保险金,在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离开工作岗位后有权向国家或有关保险机构申请领取养老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中被保险人最稳定、享受保险时间最长、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13]社会养老保险的出现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它不仅是政府推行的社会政策,而且是劳动者享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实现形式,养老保障的内容包括养老保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