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上市的主要途径

企业上市的主要途径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企业上市的方式有很多。该方式通常是企业选择上市方式时的首选,也是最基本和典型的上市方式。狭义的借壳上市是一种集团战略,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借助已上市的子公司逐步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目的的一种方式。买壳方式在对上市中的审计与法律审核方面的要求要轻松得多。

企业上市的主要途径

目前,企业上市的方式有很多。按照上市方式分为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借壳),也可分为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按照上市地点分为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此外,还有一种形式为境外上市企业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

1.直接上市(IPO)与间接上市(借壳)

(1)直接上市(IPO)

首次公开募股(IPO)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这是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该方式通常是企业选择上市方式时的首选,也是最基本和典型的上市方式。刊登上市公告书,在交易所的安排下完成挂牌上市交易标志着IPO上市的结束。

IPO上市可以在发行的同时进行融资,并且在公开发行推介时有助于企业的形象宣传。但同时,IPO上市也存在诸多困难。第一,发行门槛高。IPO上市的主要难点在于证监会的硬性规定企业必须要达到,例如,拟上市公司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一定期限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净资本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20%等。除了对于公司经营业绩的要求之外,对于企业的历史沿革、股东结构等实质性问题的审核也非常严格。第二,核准周期长。由于辅导制度的确立,发行上市的前期准备过程也延长了。一个公司从实施股份制改造到上市,股份公司挂牌成立后必须经过券商辅导,在确定其股份制下企业运行较为成熟,才能正式申报发行上市材料。企业从确立上市意向实施股份制改制,到完善股份制运行机制、申报材料并获得批准,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我国对IPO上市严格且复杂的审批程序,公司通过IPO上市一般需1年以上。2010年以后,IPO上市由于企业改制、审核和路演的需要,上市周期约1年半以上。经常看到每年有成百上千家企业在排队,而日核准发行量常为个位数。第三,发行难度大。由于我国对IPO有上市额度的限制,因而这种稀有资源只能满足少数企业的上市需求,一些业绩较好的企业在短期内很难通过IPO拥有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资格。第四,发行的费用很高,并且不能保证发行成功,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2)间接上市(借壳)

间接上市也叫借壳上市(Reverse Merger,RM),是指一家私人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狭义的借壳上市是一种集团战略,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非上市公司)借助已上市的子公司逐步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目的的一种方式。广义的借壳上市不仅包括狭义的借壳上市,还涵盖了理论界所谓的买壳上市,是一家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的壳公司获得其控股权,然后以控股股东的身份重组“壳”公司,剥离“壳”公司的劣质资产,将自身的优质资产和业务注入“壳”公司,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一种方式。我们常说的借壳上市指广义上的借壳上市,即没有经过IPO过程而是借助“壳”公司实现上市的一种方式。其中,借壳方是非上市公司,被借壳方是上市的“壳”公司。

借壳上市表面上看是上市公司收购了某企业,但在借壳上市后某企业的股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壳公司,是真正的买家。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手续简单,上市条件灵活。与IPO相比,买壳方式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上市审批程序。第二,时间短,成本低。买壳上市(6—8个月)一步到位,节省许多时间和费用。第三,避免复杂的财务法律障碍。买壳方式在对上市中的审计与法律审核方面的要求要轻松得多。第四,先上市,后融资。欲上市公司通过与一个已上市公司合并后,首先取得上市地位,在投资银行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公司业绩的好坏,股价的高低,通过增发新股等方式进行融资。

(3)IPO与借壳上市比较分析

IPO与借壳上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上市方式,二者在操作程序、上市要求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二者上市与融资的先后顺序不一。IPO募集资金发行时即可融资然后再上市;而收购公司借壳成功后一般不会立即融资,而是致力于改善公司业绩,待满足条件后再融资

第二,IPO的信息透明度远远高于借壳上市。企业在IPO上市过程中,要受到证监会的严格监管,要进行上市辅导,且保荐人制度使得企业必须有保荐机构进行保荐,对于企业之前数年的信息都有非常严格的披露要求,这使得整个过程的信息非常透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轻。而借壳上市实质是一种并购行为,虽然整个过程相关信息要向公众进行公开,但是收购公司的具体情况、运作流程、运作方法等相关细节,一般投资者是很难得知的,其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很容易滋生内幕交易。

第三,IPO上市流程要比借壳上市复杂。IPO上市过程中,企业要经历企业改制、上市辅导、材料申报、意见反馈、发审会审核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因而对于企业审查非常严格,耗费时间长,上市要求高,风险也很大,整个过程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而借壳虽然上市过程也要受到证监会的层层审核,但是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只要企业披露相关的信息,一般都能够实现。

第四,相比于IPO,借壳上市一般企业基本面及业务结构较为复杂。IPO企业在上市伊始,证监会对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这些企业历史沿革清晰、业务经营稳定、主营业务明确,在税收、用工、环保等多个方面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而借壳上市则不同,它是一个企业对于一个上市“壳”公司的改造,剥离其劣质资产,并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公司的历史沿革、业务结构都变得复杂起来。

第五,IPO与借壳上市的上市风险不一。IPO上市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限制,企业在走IPO上市道路之前一般会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具有较大把握后才会做出IPO上市的决策,而且该种上市方式涉及主体相对简单,主要是发行人和投资者,故财务和法律风险较小,整体来说风险较为可控,IPO发行审核通过率较高。而借壳上市则不然,首先,整个过程涉及股份转让、资产清理和资产注入等一系列过程,只要有一个流程出现差错,都将影响到借壳上市的成败。其次,借壳上市涉及主体较多,包括借壳公司、“壳”公司、“壳”公司债权人、雇员及公众股东及再融资的投资者等,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如不能平衡,将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借壳对非上市企业的资产要求特别高,资产至少在3个亿,非上市公司份额要占到50%以上。

广发证券为创新类券商,根据证券业协会排名,已连续12年位列十大券商,其内控机制、资本充足率水平及规范经营程度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借壳延边公路上市采用的是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广发证券的方式。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方案公布后,延边公路定向回购并注销股东所持有的46.15%股权(共8498万股),并以公司截至2006年6月30日经审计的所有资产及负债为对价。双方的换股比例为1股延边公路股权换0.83股广发证券股权。

广发证券整体上市后,新增了一部分原延边公路的社会公众股权,原有的股东并不会发生改变,每股收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且广发证券是一步上市,发展前景清晰。因此,市场愿意支付更高的溢价。(www.daowen.com)

但是,广发证券上市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券商急于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解决管理层激励问题;另一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内幕交易防不胜防。所以,在传出券商借壳后,股价一路上涨,曾一度受到监管层的密切关注和交易所调查,也推延了借壳操作的时间。

2.境内上市与境外上市

(1)境内上市

境内上市是指证券发行人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在本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方式。凡是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都属于境内上市。从数量上看,境内上市是主要的证券上市方式。

(2)境外上市

境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境外上市的优势有审批程序更为简单、可流通股票的范围广、股权运作方便、税务豁免、上市门槛低、筹资速度快、市场和投资者相对成熟、市场约束机制有助于企业成长、企业在海外交易所上市往往会赢得较高声誉,并加入到国内国际知名公司的行列等。但也存在很多困难:除了发行成本较高、上市后维护成本高等弊端外,最重要的是海外市场具有巨大的语言、文化和法律壁垒,我国企业不熟悉境外法律体系,这不仅使企业要付出更高的律师费用,并且会面临种种诉讼风险,当然与本土市场的脱节,也将对一些海外上市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和渠道:①内地企业到境外直接上市(IPO):以H股、N股及S股等形式在境外上市。中国内地的企业法人在纽约首次发行股票(N股),或者在新加坡首次发行股票(S股)的方式直接在境外获得上市资格。如青岛啤酒(H股)、中新药业(S股)等。②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直接上市(IPO、红筹股)。中国大陆之外的法人公司或其他股权关联公司直接或间接享有中国大陆企业的股权权益或者资产权利,并且采取在中国境外直接上市的方式。③境外买壳上市或反向兼并中国大陆或中国大陆之外的企业法人。如浙江金义在新加坡买壳上市。北美特别是加拿大市场一般采用反向收购(RTO)的方式实现挂牌上市。④国内A股上市公司境外分拆上市。⑤存托凭证(DR)和可转换债券(CB)。如青岛啤酒、上海石化仪征化纤等八家,他们的主挂牌在香港,同时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分别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3)境内上市与境外上市的选择因素

第一,不同市场的上市门槛。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上市条件,公司应根据自己的规模、产业特点、市场对其认可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香港市场对于房地产公司及消费类公司比较认可,可以给出较高的市盈率,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该类公司到香港上市。一个生产消费品的公司往往适合在境内上市。上市之后,会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不仅会有上亿的股东关心公司的发展,而且,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媒体曝光率,对公司来说,这无形之中给企业与产品做了免费的广告。但如果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选择海外上市可能比较有利。

第二,企业的性质。拟上市的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私人控股企业,对公司选择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影响重大。我国法律对国有控股公司的海外上市有严格的规定,需要行政审批,不经审批,不能到境外上市。除非是战略性的大型国有企业直接发行H股、N股或S股,否则一般不宜选择到境外上市。而私人公司选择上市地点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境内或者境外上市。

第三,企业的未来融资需求。企业无论是选择境内还是境外IPO,都是首次公开发行融资。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有多次融资,选择境内还是境外IPO,当然要考虑企业今后的融资需求。同时,除了发行股票外,发行债券也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相比较而言,境外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功能比境内资本市场要强。

第四,上市的成本。在境外上市费用的透明度较高,但仅保荐人费、法律顾问费、会计师费三大费用就超过国内上市总成本,如在美国市场IPO成本为总筹资额的13%—20%,其他市场此比例也多在10%—25%。此外,上市公司每年还需要花费维护成本。在美国出台萨班斯法案后,每年的维持费用更是不会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显然,境内的上市成本要低得多。

第五,上市后变现的方便程度。私募股权基金一般作为上市公司的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相比,变现要容易得多,但各国法律对上市后发行人的股份流通规定了锁定期,只有过了锁定期,发行人持有的股份才能流通变现。因此,发行人在考虑在哪儿上市时,当然要考虑其持有的股票流通的难易程度。只有变现越容易,退出的速度才越快。

第六,对上市规则与法律环境的了解。国内许多企业选择到境外上市,除了在境内上市比较困难外,也与境外上市成功后更容易受到国内媒体热捧的影响有关,它们认为在境外上市不仅可以募集到大把大把的美元,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与企业家的知名度,有一箭双雕的效果。但是,国内企业多数不熟悉海外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也不完善。而境外过度严厉烦琐的监管制度、过于庞杂的法律体系以及应接不暇的集体诉讼,都使中国企业在国外资本市场频频受挫。与诉讼成本、维护成本等成本相比,现在境外上市公司的最大成本是公司治理成本。我们的企业有很多账外资产,这让外国投资者很头疼,因为他怕企业转移资产。中国境外上市企业还必须符合当地的监管法规,建立内控体系,这种成本不是小企业所能承担得起的。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国内市场上市的优势远大于在境外上市。当然,如果企业的主要产品和市场在境外,在国外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度更高的话,企业在境外上市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国证监会也在努力推进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安排,深度参与国际监管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除此之外,公司上市方式还有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境外上市企业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这几种上市公司都是针对国企等大型企业而言的,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而言,适应性不高,因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