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讲授法的优化原则

小学语文讲授法的优化原则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例如,《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讲的是周总理和少数民族群众过泼水节的故事。假如有学生去过西双版纳,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讲一讲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为课堂创设出浓郁的情感氛围,铺设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

小学语文讲授法的优化原则

1.规范准确

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教学。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清晰、准确、严谨。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要准确无误,遵守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不能出现知识性差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形象活泼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绘声绘色地呈现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情、动作、实物、图像、多媒体等手段,对讲授内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这是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首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及课文内容的通俗解读,教师通常都要辅助以体态语言。例如,《狐假虎威》(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文,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领会到小狐狸的狡诈、大老虎的无知,教师要能在讲解中配以惟妙惟肖的体态语言,活灵活现地展现小狐狸的狡诈和大老虎的见识短浅;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组织自己的语言,用流畅、生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忘我的境界。

3.生动有趣

教师在讲授时感情要充沛,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感情要有起有伏,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讲授时犹如与挚友促膝谈心,感情炽热,心心相印。例如,《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文,讲的是周总理和少数民族群众过泼水节的故事。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再用语言描绘美丽的西双版纳,然后说明有关泼水节的来历,最后还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节日,诸如火把节、刀杆节、花山节、月亮节等,增加趣味性。假如有学生去过西双版纳,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讲一讲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为课堂创设出浓郁的情感氛围,铺设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

4.简洁明了,条理清晰(www.daowen.com)

简洁就是语言精练、简单,讲课不拖泥带水,条理清晰,富有层次。小学阶段的课文从低年级开始字数依次递增,篇幅不会很长,但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安排层次的。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和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授课时语言要尽量精练,推进课堂进程。

5.启发思维,寓教于乐

教师要把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感情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巧妙引导,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拓展思路、发展思维的目的。比如寓言故事这类作品,教师在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时要提示寓意。《守株待兔》(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是启发学生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揠苗助长》(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是要让学生明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一篇篇课文就是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增长见识、养成健全的人格。

6.激发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材中有不少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诸如诗歌、童话、散文等,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和意境等,让具体的形象在脑中鲜活起来。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批判。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创造美的才能,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