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勤奋是成功之母,成就天才的桥梁

勤奋是成功之母,成就天才的桥梁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勤奋,是成功的基础,是传统的美德。总之,勤奋就是认认真真生活,努力干好每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高尔基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钱三强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笔耕不辍,这四个字可以形容索尔仁尼琴在写作上的勤奋写照。索翁的勤奋精神终于战胜了时间。勤奋造就天才,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勤奋是成功之母,成就天才的桥梁

勤奋,是成功的基础,是传统的美德。清代的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有言:“似此勤奋出力之员,岂可拘其家世,不加奖励。”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总之,勤奋就是认认真真生活,努力干好每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勤”字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勤奋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勤奋者总有回报

勤奋是一种美德

“天才”缘于勤奋

要勤奋,也要适度的休息

✿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  ——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才华是刀刃,勤奋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老舍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童第周

索尔仁尼琴与《红轮》

不只是“伟大作家

在20世纪以来的苏俄文坛,可能还包括20世纪以来的整个苏俄知识界,索尔仁尼琴都可以列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列。他以作家成名,其《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症楼》《第一圈》等作品无疑是苏联赫鲁晓夫时代“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当年他也因此成为苏联作家协会成员。他后来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也表明了他的这种成名身份。

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获奖成果都是他们终身成就的高峰,此后他们作为“名人”并无更大作为。而索翁则属于剩下的极少数:导致他1970年获奖的文学作品相对于他此后的著述和扮演的角色而言简直算不了什么。尽管这些著述被一些从“纯文学”角度出发的评论家认为“文学性”不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著述的震撼力远远超过其获奖前的作品。你可以不承认这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却不能不承认这是伟大的思想史文献

的确,索尔仁尼琴终生耗力最大、最为震撼人心并奠定了其文化、思想界地位的两部多卷本的巨著,即流亡前写的三卷本《古拉格群岛》和流亡期间几十年写作而直到临终都并未出齐的《红轮》,都很难说是“文学创作”的作品,至少索尔仁尼琴自己从不把这两部大书叫作“长篇小说”,乃至“报告文学”。

他把《古拉格群岛》称为“文学性调查初探”,而《红轮》则被称作关于俄国战争与革命时代的“全景历史”。尽管从文学角度讲,这两部书也展示了他杰出的语言技巧。他娴熟地使用大量从古典到民间、或雅至生僻、或俗至“粗野”的丰富表达方式,在嬉笑怒骂间抒发了他鲜明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政治立场和对众多重大问题的看法。

《红轮》篇幅宏大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最大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小说共20卷,每卷2到4部,每部40万~70万字。

作品时间跨度:31年

《红轮》囊括20世纪上半期苏俄所有重大事件: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及随后俄国国内革命,1917年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1920年的内战,1920—1922年的水兵叛乱,新经济政策,1928年工业化,1931年农业集体化,1937年新宪法,1941年卫国战争,1945年的胜利等。

历时70年的创作

《红轮》最早构思于1937年,中间一度中断写作,1963年索尔仁尼琴再次收集资料,并于1965年完成第一部。1971年在巴黎率先出版。此后作者又完成了第二部。《红轮》是作者生平最宏大、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从最初的不明轮廓的艰苦创作到最后的成稿,整整用了70年的时间,其间经历战争、囚禁、流亡、被癌症折磨,作者都不曾中断创作。

耗费索翁生命之火最多、也最为他自己重视的还是那部至死未出齐的《红轮》。在中文世界,《群岛》已脍炙人口,而《红轮》知者不多。(www.daowen.com)

笔耕不辍,这四个字可以形容索尔仁尼琴在写作上的勤奋写照。索尔仁尼琴终生耗力最大的《红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作品时间跨度31年,写作时间长达70年,这耗费了索翁很大的精力。索翁的勤奋精神终于战胜了时间。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付出“八倍的辛劳”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其奋斗史颇有传奇色彩,短短20多年,她就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著名外交官员,奇迹般地完成了从丑小鸭白天鹅的蜕变。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她简明扼要地说,因为她付出了“八倍的辛劳”。

赖斯小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特别是在她生活的伯明翰,黑人地位低下,处处受白人欺压。为了能“赶在白人前头”,她数十年如一日,以超过白人“八倍的辛劳”发愤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普通美国白人只会讲英语,她则除母语外还精通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白人大多只是在一般大学学习,她则考进名校丹佛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普通美国白人26岁可能研究生还没有读完,她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随后又出任了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普通美国白人大多不会弹钢琴,可她不仅精于此道,而且还曾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此外,她还精心学习了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白人能做到的她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做到。最重要的是,普通美国白人可能只知道遥远的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她却是美国国内数一数二的俄罗斯武器控制问题的权威。天道酬勤,“八倍的辛劳”带来了“八倍的成就”,她终于脱颖而出,一飞冲天。

勤奋造就天才,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只是大多数人都不能像赖斯那样,付出“八倍的辛劳”来创造人生的辉煌。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从小就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因为它激励了一代代人的学习、生活、工作。

斯蒂芬·金的秘诀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闻名的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出,电话公司因此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每一天。

斯蒂芬·金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3天时间不写作。这3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

灵感不是偶然间凭空产生的,而是靠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才能够产生的。因为只有靠着平日勤奋的练习,才能像斯蒂芬·金那样有永不枯竭的灵感。

蚂蚁和蜣螂

在炎热的夏季里,一只蚂蚁辛勤地在田里来来去去,努力收集大麦小麦,为准备冬天的储粮而忙碌着。蜣螂看到了说: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卖命工作呢?趁着现在天气好,一起来玩耍不是很好吗?”

蚂蚁什么也没说。到了冬天,雨水把蜣螂的食物——牛粪都冲走了,蜣螂只好饿着肚子来找蚂蚁,请求分给它们一点食物。蚂蚁说道:

“蜣螂啊!在我努力工作的时候你嘲笑我,如果那时你也和我一起工作的话,现在就不至于因为缺乏食物吃而来求我了。”

有一句话是“劳动最光荣”,因此勤劳是值得赞扬的美德。正是辛勤的劳作,才使人类的世界更加美好,才使得社会向前进步。蚂蚁和蜣螂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不能嘲笑勤奋工作的人。那些辛勤工作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说勤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

勤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产生勤奋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心怀抱负和信念;也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或在某事上受挫,从而勤勉起来。但是,只要勤于工作,就会有成功的必然。

然而,要成功,光有理想抱负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再配合确切的行动,坚持到底。只有下定决心,并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实际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正如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终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最后获取成功。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步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居里夫人说过,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拿破仑认为,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的时候;达尔文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名人眼中的困难是如此的渺小,是如此的鼓舞人心。他们的事例给初三的我以启迪。让我也尝试着这样去做,在尝试中真正体验到了勤奋的作用。曾记得我第一次参加作文比赛,“我真的有能力参加吗?”这句话曾不止一次地在我的内心回响,正在自我怀疑中爸爸给了我自信的力量,他告诉我,勤奋将会提升我的能力,勤奋能绽放希望。爸爸的这句话给了我鼓舞,让我开始坦然接受比赛的挑战。

经过无数次的修改,一段时间后,当语文老师告诉我比赛的结果时,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得了二等奖。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奠基石,是补拙益智的催化剂,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自学课堂里的老师,是人生航道上的灯塔

文章在开始提出中心论点,成功不仅靠勤奋,还必须去行动。运用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等论证方法,论证充分,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使文章更加令人信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