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股市复杂性与投资者的职业炸毁之谜

股市复杂性与投资者的职业炸毁之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者投资行为要遵守“天字第一号规则”——牢牢把防止职业清盘、防止“职业炸毁”、防止风险暴露超出自己承受能力放在行为准则首位。要正确应对股市风险必须充分理解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并建立相应的基本行为规则。漠视股票市场的复杂性,违反应对不确定性的基本行为规则,后果不堪设想。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就是投资品价格轨迹的不规则性,非理性、异常值均是市场的组成部分。

股市复杂性与投资者的职业炸毁之谜

语录:

“炸毁”有个明确的意义,指的不只是赔钱,而且是损失金额超过预期,以致在这一行再也待不下去,就如医生失去行医执照或律师被取消资格。”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世界:我们如何被随机性愚弄》

经验之谈:

股票,一定要理解非因果关系的存在和作用。要理解没有道理也是一种道理。讲道理的人,总难免遭遇随机性不讲道理的沉重打击。短期成功经验可能是长期的沉痛教训。

成熟投资者的一项基本品质,就是敬畏股票市场的复杂性。敬畏市场的复杂性就是敬畏市场的无序性、随机性、异常值或极值打击。

敬畏股票市场是投资大师共有的品质之一,也是投资者能否成熟的一道关卡、是否成熟的一项标志。

投资者是否成熟的第一道坎就是对证券市场复杂性认知的深度。测试该认知深度是否达标的基本标准,是考察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是否始终如一遵循一项基本原则:敬畏市场,敬畏市场的复杂性,敬畏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自组织性、非线性、多元综合性。懂得敬畏市场,方解“规则”价值。投资者投资行为要遵守“天字第一号规则”——牢牢把防止职业清盘、防止“职业炸毁”、防止风险暴露超出自己承受能力放在行为准则首位。

股市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怎样解读股市风险,到目前为止,主流金融理论远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一般投资者通常也没有明确的系统性的应对规则。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更从实证角度揭示了传统风险理论的失真度及可怕的后果。谁能事前预测有150年生存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会顷刻崩塌?股市因高度复杂而无法预测,股市因无法预测而充满风险。

关于不确定性的应对,股市已累积探索了数百年。它涉及人类智慧的极限与局限,没有固定的、完美的解决方案,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正确。

要正确应对股市风险必须充分理解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并建立相应的基本行为规则。漠视股票市场的复杂性,违反应对不确定性的基本行为规则,后果不堪设想。

“职业炸毁”一词出自塔勒布2004年出版的《随机愚弄》一书。它是指投资过程中持仓风险暴露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导致风险发生之际资产损失的后果严重,直接毁灭个人职业生涯。“炸毁”有个明确的意义,指的不只是赔钱,而且是损失金额超过预期,以致在这一行再也待不下去,就如医生失去行医执照或律师被取消资格。[6]塔勒布也将此等行为比喻为玩俄罗斯轮盘赌的赌命游戏。以生命为筹码的赌局,即使面对千万元的财富,也属风险敞口过度。

人们常引用其经典语句,并津津乐道《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杰西·利佛摩尔曾有的辉煌战绩:白手起家,14岁赚到第一笔1000美元的个人资产;21岁赚到10000美元,顶峰之际资产已达百万美元。但其一生当中遭遇多次的职业炸毁,笔者愚拙,读两遍也没算清他经历了多少次“爆仓”。其最终遗言为,“我的一生是场失败”,然后举枪自尽。

卡门·德洛雷菲切,2011年6月3日度过80岁生日。命运惠顾这位15岁就出道的模特,80岁高龄之际尚能作为世界级模特,在T台漫步,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其间也含无奈。卡门·德洛雷菲切65年的模特职业生涯,两次失去毕生积蓄。一次是个人资产全盘输于2000年的网络泡沫股票投资;另一次受累于2008年麦道夫旁氏骗局,作为麦道夫的妻子,同样成为麦道夫旁氏骗局的牺牲者。

麦道夫旁氏骗局导致美国上百名千万、亿万富翁破产。有人描述了消息传来之际当事人的境况。彼时某人还身为千万级富人在高级度假村度假,转瞬之间已不能支付餐费,失去全部个人资产,失去房子、储蓄。有人自以为聪明地利用借贷杠杆,用1000万美元的房子做抵押,贷1000万美元,每年付4%的利率银行。所贷资金放在麦道夫处理财,获10%或12%的稳定收益,即每年60万~80万美元的收益。这些谨慎的投资人曾庆幸投资麦道夫,避开了2000年的网络泡沫危机,不期早已陷入了一个持续多年之久的旁氏骗局。

笔者从业期间,在客户或朋友的范围内,直接目睹了数起“职业炸毁”事件,它改变了一些人后半生的命运,其后果用惨痛描述,尚不足以释怀。笔者一个朋友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就下海从事实业。在当时属敢“第一个吃螃蟹者”,这确实需要勇气和胆识。这位朋友办事自信、果断,在朋友圈子内也属公认的聪明、能干之辈。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个人资产已数百万元,在笔者朋友圈中,当属排在前列的事业成功人士。当时笔者在证券营业部工作。一日夜间,这位朋友来电,告知他在从事与笔者同类的职业,只不过是白天睡觉,晚上上班,工作内容十分刺激且富有乐趣。笔者了解到他在炒外盘的汇率。一年后,从其他朋友处得知这位老兄“出事了”。再见面时,这位老兄的一头黑发已成白发。1995年4月,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升至80比1之际,其自有资金、朋友加盟的资金及部分外借资金,总计数百万元全部爆仓清盘。日后交谈之际,这位朋友仍对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如何能从124日元升值到80日元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置信。但它确实发生了。他坚信日元汇率能重回百元之上,邀笔者择机共报这一箭之仇。此后,笔者也特别关注日元汇率走势,但仅限关注而已。自己不熟悉的投资均是禁区,这是一项风控的原则。实际上,1995年4月之后数月,日元又重回百元区位,1998年4月,日元兑美元再创147日元新高。问题在于,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后备资金,市场异常波动会导致被动清仓,你的持仓不能存活到理性价格兑现之际。(www.daowen.com)

这是个人过度自信的悲剧,也是用“决定论思维模式”、“因果律思维模式”应对不确定性决策情境的悲剧。成熟的投资者要理解:做股票,一定要理解非因果关系的存在和作用。要理解没有道理也是一种道理。讲道理的人,总难免遭遇随机性不讲道理的沉重打击。短期成功经验可能是长期的沉痛教训。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就是投资品价格轨迹的不规则性,非理性、异常值均是市场的组成部分。非理性、随机性的时点价格也是市场常态之一。理性价格=基本价值=公允价值,但它只是“年度”,甚至数年度、长期有效指标,绝非任一时点都有效的指标。

投机性炒股票有时被称为“击鼓传花”游戏,这是含几分竞技、几分拼运气的游戏。如果动用全部家产,再加借贷杠杆,去玩“期汇”这种本身就是高杠杆的游戏,赌其具有“理性价格”,投资人务必要心知肚明:这已不是“击鼓传花”游戏,而是“击鼓传手榴弹”游戏。你已不是在做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也不是在做高风险的赌博,你实际是在玩风险级别最高的俄罗斯轮盘赌的“赌命”游戏。真正的悲剧在于当局者迷。投资者依据不成熟的短期经验指导投资行为,还认为自己在操作世界上最高效的印钞机

笔者曾结识的另一位股票大客户2004年已在人间蒸发,不知去向。不妨称之为曹先生。这位仁兄为人谦和,办事中规中矩,结局纯属意外。曹先生职业尚佳,曾任某城市信用社主任,不知何故,2000年初转换岗位,到某知名大学金融研究所任所级副职。我们相识是基于曹先生管理单位及一些合作或关联公司的投资理财业务,规模在5000万~1亿元。曹先生也曾风光一时,在大宾馆包着套房办公,主掌数家公司财务及资金调度、决策。出行有专职司机、秘书。常言道,“风云莫测”、“英雄气短”。曹先生在股市大展身手之际恰逢数年绵绵熊市,“断指”、“断手”、“断臂”的投资者比比皆是。曹先生所操作的账户也亏损严重。笔者因工作调动,后来未曾与曹先生联系。2004年极诧异地听原单位同事说,曹先生遭通缉,罪名是携数百万元公款潜逃。笔者深信曹先生出此下策也与处于“职业炸毁”境地有关。

从“职业炸毁”这个意义上讲,基金经理也是个高职业“死亡率”的行当。金融市场每次出现小概率大后果的黑天鹅事件,就蕴涵着随机性对一批投资界精英人士的职业重创与清除。

别窃笑受托理财投资管理人的职业风险,对一般投资人而言,也存在众多致命的投资陷阱。麦克·理柏先生集40年股票投资顾问经验,提示投资者重视控制证券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暴露,避免陷入个人余生的财务危机。《理柏论财智》精辟地总结了可能改变投资者命运的四类重大投资失误:“纵观我一生结识的大部分投资者,我发现有四个根本原因导致人们承受的投资风险过大,以至于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过度自信、性格改变或投资风格漂移、过量杠杆化交易、遭遇突发事件或黑天鹅事件。”

第一,过度自信。行为金融对过度自信的解读:一种心理定式,过度自信意味着投资者会高估他们所持有的信息、知识和能力;存在价格控制幻觉,认定股价会按其预期价位变化。从概率评估角度观察,过度自信属对预期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估或对非预期事件的低估。笔者则认为,过度自信根源于投资者思维范式误用,源于投资者以线性、必然性、因果律的思维范式处置或然性主导的事件,认定某事在某时域必然发生,排除不确定性,从而遭受“随机愚弄”。

按理柏大师所述,过度自信原因之一是某些财力雄厚的投资者自信有财务安全堡垒,有“财务的马奇诺防线”,自信不会碰到重大或致命投资失误。

在证券市场,投资者因过度自信而遭遇重创的案例频繁发生。过度自信在投资决策行为上的表现为:第一,排斥投资组合原则,高度集中持仓;第二,过度杠杆交易;第三,过度频繁交易,认为自己总能正确预测股价走势。

第二,性格改变或投资风格漂移。这可解读为:种种原因导致投资者心态失衡、恶化,随之发生投资风格漂移,从而违背一些重大的投资原则。例如,动用自己的全部家当去做自己不熟悉、不擅长之事。这或属赌命,或属无知而无畏。开车的人都有下列经验:开车过程实际是个动态决策过程,不过因为日积月累的重复决策,熟练之后,人车一体,成为不需思考的程序决策、自动驾驶。但在人的情绪剧烈波动、心绪不佳,或过度疲劳之际,不宜开车。此情景之下出现恶性事故的概率极高。况且投资属复杂决策,心态失衡之际不宜作任何重大投资决策。

第三,过量杠杆化交易。投资者启用财务杠杆、金融杠杆、经营杠杆须十分谨慎。一旦启用须严控比例。杠杆交易一旦超出你的承受能力,会造成“资本永久性灭失”,有别于可容忍的价格波动,人工造成“极值打击”。美国2008年的次债危机,源头在于“次债”泛滥,商业信用过度扩张。过度杠杆化也难辞其咎。许多金融机构杠杆倍数高达30,且金融衍生品中的不少“风险对冲”、“风险转移”仅对个体有安慰作用,对整个市场而言,实际杠杆率早以大幅超出人们的认知,已没有人能算清真实的高杠杆倍数。

第四,遭遇突发事件或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有三个基本特征:事先不可预测;事后后果严重;事后都可找到理由。理柏先生提示:“从我个人投资经验来看,美国股市每隔10年就会遭遇一次为期12个月左右、幅度为25%左右的大幅下降。而每隔25年,即约一代人的时间,美国股市会遭遇一次下降幅度为50%的严重衰退。”按华尔街投资人士的解读:25年,一代人更替的时段,正是一代人忘却过去沉痛股灾教训的时间窗。据彼得·林奇引用的美国股市数据,1920年—1990年,70年间,曾经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在这40次中,有13次令人恐怖的暴跌,跌幅超过33%。这样暴跌的频率为5.4年1次。在1929年—1933年的股市大崩盘中,股市跌了89%。

目前,从全球统计数据观察,股灾频率有加速的趋势。2000年—2010年,美国已出现两次跌幅超过50%的股市崩盘。一次是2000年爆发的网络泡沫危机;另一次是2008年的次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网络泡沫破灭之际,许多“概念性”、“故事性”、无业绩、无现金流支撑的网络股灰飞烟灭,暴跌幅度达95%,其中纳斯达克近一半的网络股退出市场,永无翻身之日。据统计,1995年—2002年八年间,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的公司多达5143家,平均每年退市600多家。根据这5143家退市公司的不同情况分析,退市原因大体可区分为三类:一是因并购或私有化原因自动、自主退市;二是因达不到持续挂牌的财务标准或市场化标准而被迫、被动退市;三是因法人过失或违法行为导致退市。其中,大致有一半是自动、自主退市,而另一半则是被迫、被动退市(含违法犯罪)。被迫、被动退市的前三位最主要原因分别是:股价退市、净资产或净利润退市、破产退市。

1985年年初纳斯达克市场拥有4097家上市公司,到2008年年底上市公司为2952家,1985年—2008年共计11820家公司上市,12965家公司退市,退市数量超过了上市数量。

试想如果某位投资者重仓持有网络股,且又遭遇暴跌加退市的结局,恐怕其余生都难以修复个人的资产负债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