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意义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美国的西部开发及其历史意义摘要: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立即抓住历史时机作出了大规模开发本国西部的战略决策,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实现了这一战略决策,史称“西进运动”。美国对其西部地区历时100余年的大开发,不仅在美国近代史上,而且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期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借鉴。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意义

论美国的西部开发及其历史意义

摘要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立即抓住历史时机作出了大规模开发本国西部的战略决策,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实现了这一战略决策,史称“西进运动”。美国对其西部地区历时100余年的大开发,不仅在美国近代史上,而且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期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借鉴。

一、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背景

根据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美国不仅获得独立,而且还拥有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的广大领土。1803年它从法国手中购买了密西西比河的路易斯安娜,1819年又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佛罗里达,1867年从俄国沙皇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再加上在西进运动中从墨西哥手中夺得的领土,到1872年美国已是一个拥有9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了。然而,独立后不久的美国经济仍然属殖民地性质,受英国控制,且英国继续占据着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一些战略要地,如麦基诺、尼亚加拉、底特律和奥斯威戈;西班牙控制着密西西比河河口重镇新奥尔良。这些严重威胁着美国的独立。阿巴拉契亚山以东沿大西洋沿岸地区经济虽然发达,但地区狭窄,市场狭小,面临的经济问题甚多,急需扩展与解决;西部地区虽然辽阔广大,但有些地区是高山峻岭、人烟稀少,有些地区却荒无人烟,不少地区无路可走,亟待开发;美国西部本是印第安人天下,他们那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不可能对自己所居之地进行有效的开发。在上述历史背景下,联邦政府在刚刚取得独立的条件下,不失时机地掀起了开发西部的运动。

美国的西部是指阿巴拉契亚山以西至太平洋沿岸这一广大地区,但又以密西西比河西岸为界将西部一分为二:密西西比河以东为旧西部,以西为新西部。习惯上人们又把新西部一分为二,其分界线是落基山,落基山以西至太平洋沿岸称远西部,以东至堪萨斯城南北一线为大草原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分三步:第一步开发旧西部,第二步开发远西部,第三步开发大草原。

二、旧西部的开发

联邦国会分别于1784年、1785年和1787年连续颁布了有关开发旧西部的3个土地法令和土地条例;不久又颁布了在旧西部建立领地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遂于同年(1787年)建立了“西北领地”,1790年建立了“西南领地”。旧西部的开发正式开始了,并出现了南北两大开发区:西北开发区(西北领地)、西南开发区(西南领地)。所谓“领地制”就是在开发的地区由联邦国会任命的总督、书记官和3名法官来治理,一旦该领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建立州政府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而成为一个州。在这些优惠政策鼓舞下,那些来自东部沿大西洋各州的拓荒者以及海外的投资者首先涌入俄亥俄河以北地区,并于1787~1788年在西北领地建立了第一个移民点;部分移民沿俄亥俄河顺流而下,在今辛辛那提亦建立了移民点。1803年,西北领地的俄亥俄地区符合建立州的条件,便建立了自西进运动以来的第一个州,即俄亥俄州。西北领地的不断开发与移民的大批涌来,相继又建立了一些领地,如印第安纳领地(1800年)、密执安领地(1805年)、伊利诺斯领地(1809年)。到1802年,印第安纳领地已有人口2.5万人,伊利诺斯领地有人口1.3万人。到1814年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交汇处以北至五大湖地区被开发出来,形成美国最大的粮仓,即有名的大湖平原。大湖平原的被开发是美国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一大胜利,为美国建立了一个大农业基地。

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开发西部,又分别于1800年、1804年和1820年颁布了更优惠的土地法令。如1800年的土地法令规定:每英亩土地以2美元价格出售,一次可购买320英亩,在20天内付清地价的1/4,4年内付清其余地价,其土地便成为购者的地产。1804年的土地法令规定:地价降为1.64美元1英亩,一次可购买160英亩。1820年土地法令再次降低地价和缩减购买土地的数量,每英亩地价下调到1.25美元,每次可购买80英亩。这样一再下调地价和缩小购买地皮数量的政策,目的是鼓励中小农牧场主到西部来,也是为防止大地产的产生和土地投机的猖獗。到1830后,拓荒者和移民便涌入肯塔基、印第安纳波利斯和威斯康星等地,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领地。自1831年起,来自东部和欧洲的移民继续向西北领地涌来,从而又建立了衣阿华和明尼苏打两个领地。到1885年,上述所有领地都相继符合建州条件,建州后都加入了联邦。旧西部的西北领地就这样开发出来了。

在开发西北领地的同时,西南领地亦逐步被开发出来。西南领地为旧西部的第二大开发区,来自美国东部诸州以及国外的移民亦如潮水般地汹涌而来,6年后便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州,取名田纳西州。到1800年在西南领地定居开发的人口已达30万人之多,主要从事种植玉米烟草。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这一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而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各类移民向墨西哥湾以北的大平原涌入。到1819年仅在海湾平原定居的人口达20万人,向他们出售的土地达228万英亩。他们在1817年和1819年分别建立了亚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并成为合众国的成员州。拓荒者们在这里大规模地种植棉花,所产的棉花占全国棉花的1/2,被称为“棉花王国”。棉花种植园主们和其他拓荒者越过密西西比河向阿肯色扩张。1819年阿肯色获得领地地位,到1835年该地人口已达7万人。

南北战争前夕,旧西部形成了南北两大平原开发区:大湖平原和海湾平原。前者在北,以生产玉米和小麦为主,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海湾平原在南,以生产棉花和烟草为主,利用奴隶进行生产。这样就造成了美国那时的“一国两制”的局面,而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劳动制度。随着南北两大平原的开发,表明整个旧西部已基本上被开发出来了。

三、远西部和大草原的开发

1804年,杰斐逊总统为了开发新西部派遣了两个考察团,一个考察团从圣路易斯城出发,沿密苏里河与哥伦比亚河前进,在新西部的北方地区考察,向西一直抵达太平洋沿岸;另一个考察团在新西部的中南地区考察,向西直达红河。这两个考察团的活动拉开了开发新西部的帷幕。

在开发新西部的进程中,首先开发的是远西部,它的开发是和四件大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第一,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以武力和外交手段从邻国墨西哥手中夺得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和亚利桑那等地,并开始向这些地区大规模地移民,进行开发,到19世纪末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为合众国的州成员。第二,大规模地建筑交通设施。拓荒者们最先在无路可走的荒原开辟了由旧西部西行,越过大草原,翻过落基山通往太平洋的数条通道,其中最有名的是“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小道”。这些通道的开辟在公路未建造前起了莫大的作用,成千上万的拓荒者和各种类型的移民就是通过它们到达远西部开发的。1862年,联邦国会决定成立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太平洋铁路公司,并确定由这两个铁路公司建造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与此同时还建造了从堪萨斯城向西横穿大草原到丹佛的铁路,并且在夏延与联合太平洋铁路接轨。1864年联邦中央政府批准建筑北太平洋铁路。1879年建成托皮卡至圣菲的铁路。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掀起了建造铁路的热潮,到1893年在旧西部和新西部建成以四大干线为核心的铁路网:联合太平洋铁路(1881年)、北太平洋铁路(1882年)、大北方铁路(1893年)和芝加哥—圣保罗铁路。美国仅在1862~1893年在其西部建造的铁路就高达22.53万公里,比目前我国全国铁路至少多2倍。此外还开辟了许多内河航线,开凿了多条运河,修筑了数万公里的公路。大规模地建造近现代化的全国交通运输网,是美国开发新西部和旧西部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开发西部的主要内容。第三,19世纪50年代在远西部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淘金热”,从而拉动了远西部的大开发。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发现了金矿淘金者从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蜂拥般地向远西部奔来,因而远西部人口大增,也因此使这里的开发进入了高潮。“淘金热”一方面吸引来大批的移民,另一方面也给美国的西部开发,尤其是远西部的开发带来巨额资金。到19世纪60年代“淘金热”过去之后,大批淘金者转入工业、商业、农业及其他行业,远西部亦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第四,南北战争(1861~1865)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消除了阻碍国家发展的分裂局面,可以集中国家的主要力量来进行西部尤其是远西部的开发。

过去拓荒者们在旧西部开发出来后,没有在大草原停留下来便直奔远西部去了,这是因为大草原降水量很少,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1厘米,是干旱荒无人烟之地,移民们无法在这里定居开发,只好越过它。但是南北战争后出现了促使其得以开发的许多重要因素。首先是农业技术的新发明,如旱地农业耕作法和适用于开发大草原的农具;其次是大规模建造铁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再次是1889年3月经总统批准的《宅地法》亦适用于大草原,根据这一土地法令,任何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证件费就可以得到160英亩土地,在该土地上耕种5年便可获得绝对产权;第四,工商业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且在旧西部甚至在远西部亦发展起来,因而对原料产地、工业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凡此种种都是推动开发大草原的强大动力。

首先发现大草原巨大价值的是牧牛人,亦称牛仔。大草原广阔无垠,土地易得,牧草丰美,没有大森林隔断牧场,可任意牧放牛群。养牛业在这里迅速发展起来,牧牛人大批涌来,牧牛场日益增多。尤其在怀俄明、得克萨斯、蒙大拿、达科他诸地,牧牛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以得克萨斯养牛业最为发达。到1885年,大草原上到处是牧牛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牧牛王国”。

牧牛业大发展的同时,农业也在大草原上发展起来。拓荒者们利用旱地农业耕作法来发展农业,每年使一半的土地休耕,这样可以把两年的水分用在一年的农作物上。新发明的多铧犁、中耕机、条播机、打捆机相继在19世纪70年代应用在大草原上。农牧业的大发展使大草原逐步被开发出来。据统计,到1890年在大草原被开发出来的土地高达4.3亿英亩,其中耕地为2.25亿英亩,其余绝大部分土地为牧牛业用地。到1900年在旧西部和新西部(包括大草原)建立的农牧场高达409万个。大草原上的人口成倍地增长,新兴城镇拔地而起。1880年堪萨斯州有99万人,内布拉斯州有45万人;1885年达科他州55万人,怀俄明州6.2万人,蒙大拿州13.2万人。上述诸州分别在1889年和1890年加入了联邦。新兴的城镇中著名的有卡斯珀、赫勒纳、丹佛、奥斯汀、普韦布洛、阿马里略等等。在向大草原移民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889年4月22日。这一天在联邦政府的优惠土地政策即《宅地法》政策鼓舞下,有10万人涌进今俄克拉何马州,在几个小时内移民们把最后一块未占领的土地完全占领了,史称“最野蛮的移民”。由此可见,优惠政策对开发落后地区是何等的重要。(www.daowen.com)

这样,到19世纪90年代,北起美国加拿大边境,南至墨西哥湾,东起堪萨斯城南北一线,西至落基山这样一片广大的草原终于开发出来了,形成了美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和农业的又一个大基地。1890年,美国人口调查局向世人宣布:“现在未开发的土地大多已被各个独自为政的定居者所占领。”美国史学家特纳就此发表评论说:“这一简略的官方说明表示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运动已告结束。”特纳所说的“伟大的运动”显然是指美国的西进运动。

四、美国西部大开发的经验与教训

美国西进运动的成功给那些面临着大规模开发落后地区的国家以很大的启迪。

第一,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开发落后地区必须由中央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利用国家的巨大力量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施这一决策,并且要靠几代人的力量来推行这一战略决策。美国从华盛顿政府开始决策,一直到20世纪初的西奥多·罗斯福政府才实现了这一决策,仅1789年以后而言经历了26届政府,历时100余年,经历了5代人的努力。第二,美国在开发西部的进程中始终把东部地区作为基地,然后集中全部力量先开发旧西部,一旦完成立即集中力量开发远西部,最后开发大草原,一步一个脚印。第三,美国一再颁布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的优惠政策,优惠了再优惠,优惠到使投资者、移民、拓荒者非来开发不可的程度。第四,在要开发的落后地区大规模地建造铁路、公路以及开凿运河和开辟内河航线。第五,美国在开发西部的同时,在东部全力发展工业和商业,从而使东部发达地区的工商业同西部地区的农业、牧业和矿业结合起来,在条件成熟时在西部亦大搞工商业,从而形成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全方位发展的格局。第六,在整个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美国把开发落后地区同引进国外移民结合起来,把引进国外移民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资金结合起来。美国从1820年到1860年引进国外移民为505.2万人,从1871年到1907年又引进国外移民高达2 000多万人。外国移民大批涌入美国不仅提供了开发西部的劳动力,而且还带来了大批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到1890年共引进30多亿美元,加速了西部的开发。第七,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视教育网的建立,同时还重视文化宗教网的建立,吸引和培育了大批的人才,其中包括世界第一流的人才。

但是美国在开发西部进程中还有一些引以为戒的教训。第一,美国曾在西进运动中同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因领土问题发生战争,同友好国家法国和西班牙亦因领土问题发生过严重冲突,一度弄得美国在外交上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西部大开发。第二,为西部开发,尤其为旧西部开发,美国政府用武力迁赶定居在开发地区的少数民族印第安人,甚至屠杀印第安人,其目的是抢夺土地,使印第安人被迫成为开发的阻力。因此,一个国家在大规模地开发落后地区的进程中,一定会在外交上惊动邻国和友好国家,一定会惊动开发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因此必须处理好同邻国、友好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关系,处理好同开发区内少数民族和其他居民的关系。虽然美国有上述两大失误,但其西部大开发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一流的大国了。

当前面临着如美国过去那样大规模地开发落后地区的国家中,除中国外还有巴西、澳大利亚、俄国、印度、巴基斯坦以及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因此研究美国西进运动,不仅有现实意义,且亦有国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国手册》(英文版)

2.费特:《美国史》(英文版)

3.G.凡纳斯特等:《美国社会史》(英文版)

4.毕尔德等:《美国史大纲》(英文版)

5.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简明史》(英文版)

6.《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一分册),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

7.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原载《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