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战国汉唐陶明器风尚巨伟别具寓义
历代大型陶瓷器,固有非直接功能之所需,而为寄寓义理所造者。如先秦两汉之际造器尚伟,便参以人文尺度,为型制之衡准。马克思曾言:“动物只是按照其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他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十二卷》)。”诚如所言也。
远古、高古之世,风尚巨伟,此姜嫄所以履巨人足迹诞后谡;卦爻所以演乾坤也。《吕氏春秋》有《仲夏纪》载:“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以众为观”。《战国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篇载言:“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云云,则高古器造奇伟,亦足以观。
庄子《逍遥游》说昆鹏:“其翼若垂天之雲”,力赞其大。《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是视盛大之美为高等。又《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亦皆舜声尧容之遗响余韵。高古正值伟力争霸之世,无怪乎此风见甚。(https://www.daowen.com)
参观十八世纪英国博克有《论崇高与美》谓崇高对象总以巨大、晦暗、伟力、无限、突然性为特徵:“崇高是引起惊羡的,他总是在一些巨大的可怕的事物上见出;爱的对象却总是小的、可喜的。我们屈服于我们所惊羡的东西,但我们爱屈服于我们的东西。”
先秦两汉时陶明器,今可见者,绝多是越大越精良;因其型大,方示物主位高权重,又因位高,必以美器为享,遂如是也。以至唐代的俑像,也仍以体大製精寓示物主威权。是以高古明器及上古陶俑,大尺度者不少见,其中精工者尤为贵:器则廓线挺括,俑则神情如生。例外是汉唐之间六朝那时,人们亦弄小巧,南方越窑青器有型体玲珑,刻划细腻的玩意,确与中原崇高意气异趣,此固方域、时俗异移使然。
下图:汉代陶望楼,此类明器楼宇有甚大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