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及初步研究阶段:欧美文学研究进展

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及初步研究阶段:欧美文学研究进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被保释后,寄居在上海友人家,他又开始翻译《希腊女诗人萨波》。周作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主要以日本文学和古希腊文学为主。在这一时期,罗先生还对古希腊文化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其成果辑入所写的《希腊漫话》一书。

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及初步研究阶段:欧美文学研究进展

一、周作人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和研究概况

周作人最早翻译的作品是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希腊拟曲》,在谈到其最初翻译古希腊文学作品的动机时,周氏在该书序中说,他之所以学习希腊语,其初衷是翻译《圣经》,后因觉得其“官话和合译本”已经够好等原因而取消。为了不使当时学习希腊文的功课白费,总觉得应译点什么。但是,鉴于对希腊古典时期的大师和其作品的敬畏和自己生于中国的颓废时期,周氏抛弃了希腊古典时代全盛时期的著作,而选择了亚历山大时代希腊颓废时期的作品来翻译。此后,为了使自己喜欢古希腊的“三十年来的岔路不完全白走”,周作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翻译研究希腊文学,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并由最初的译介转向了对作品的研究。[5]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周作人对古希腊文学精神特质的世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体现在文学的各种体裁诸如神话史诗、悲剧中的人本思想,使周作人不再以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读者的心态去研读古希腊文学,而是将古希腊文学看成了一种抗衡宗教的“美的宗教”。[6]

1940年代后期,尚在狱中的周作人就意识到翻译将成为自己以后人生的主要工作。在监狱艰苦的条件下,周作人翻译了英国人劳斯的《希腊的神与英雄与人》。1949年被保释后,寄居在上海友人家,他又开始翻译《希腊女诗人萨波》(1949年编译完成)。此后译作有《全译伊索寓言集》(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改题为《伊索寓言》付梓,内容当时亦被编辑有所改动。而1999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全译伊索寓言集》则“均依译者家属保存下来的手稿一一改回”)、《希腊神话》[即阿波罗多洛斯(Apollodoros)所著的《书库》]、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财神》1种和欧里庇德斯的悲剧《赫卡柏》、羊人剧《圆目巨人》(1952年)、《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安德洛玛刻》(1952年)、《伊翁》、《海伦》、《希波吕托斯》(1953年)、《赫拉克勒斯的儿女》(1955年)、《请愿的妇女》、《疯狂的赫拉克勒斯》(1956年)、《俄瑞斯忒斯》、《厄勒克特拉》、《腓尼基妇女》(1957—1958年)等共13种(分别收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阿里斯托芬喜剧集》和《欧里庇德斯悲剧集》)、《路吉阿诺斯对话集》(199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改名为《卢奇安对话集》,2003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将书名重新改为《路吉阿诺斯对话集》)。另外,周氏散译的古希腊原著有谛阿克列多思的《牧歌》、柏拉图小诗希罗多德历史》的部分,以及近人哈理孙的研究著作《希腊神话》的部分、佛来若(佛雷则)的《希腊神话比较研究》等。在这一时期,周作人翻译作品主要是力求精准,能体现作品的原貌,诚如他本人在编译《萨波诗选》时所言,“我的工作是在本文以外,即是附录中的那些萨波的原诗译文,一一校对海恩斯本的原文,用了学究的态度抄录出来”。

周作人最为看重的译作是他晚年翻译的《路吉阿诺斯对话集》,该书于1965年译竣,当时未能出版。译完此书,周作人觉得他此生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他在遗嘱中特别提及该书:“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周作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主要以日本文学和古希腊文学为主。虽然周作人在1950年代初以后的翻译都是“为公家译书”,但他的文学翻译,仍然很突出自我的特色,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文学翻译仍然是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之一。[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他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意义重大。[8]

二、罗念生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和研究概况

1949年以后罗念生继续致力于古希腊戏剧作品的翻译与研究,成果丰硕,包括:《阿里斯托芬喜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索福克罗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著,与杨周翰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意大利简史》(英国赫德、韦利著,与朱海观合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阿里斯托芬喜剧二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琉善哲学文选》(罗马琉善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伊索寓言》(商务印书馆,1981年)、《索福克勒斯悲剧两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希腊罗马散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1988年)、《伊索寓言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在这一时期,罗先生还对古希腊文化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其成果辑入所写的《希腊漫话》一书。他在序言中交待,在希腊游学一年期间,对古希腊发生过强烈的情感,写作了几篇文章和希腊抗战史话,共20余篇,可惜有些已散失,现今结集18篇成书。《希腊漫话》一书属于学术论文的是以下几篇:《古希腊与中国》、《希腊精神》、《怎样研究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悲剧的特点》、《〈特洛亚妇女〉引言》、《古希腊雕刻》,这些论文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前两篇。《古希腊与中国》一文,从文字方面考证了希腊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古代希腊与中国的交通往来。什么是“希腊精神”,这既是一个关于希腊文明的关键问题,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罗先生在《希腊精神》一文中对此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认为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其特点有七:(1)求健康精神;(2)好学精神;(3)创造精神;(4)爱好人文的精神;(5)爱美的精神;(6)中庸精神;(7)爱自由精神。罗先生强调:希腊精神与我国固有的精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爱自由的精神。[9]

罗念生还翻译了许多希腊小说、散文、诗歌和寓言。他还以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观点写成了不少有关希腊戏剧的论文。1980年代以后他的著作还有《古希腊短篇小说》、《古希腊散文》。(www.daowen.com)

2004年,《罗念生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其中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包括了《阿卡奈人》、《骑士》、《云》、《马蜂》、《地母节妇女》和《蛙》。后来,这6部剧作又分别出版过。如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了罗译《阿卡奈人 骑士》(希汉对照版本)。同年,罗译的《地母节妇女 蛙》《云 马蜂》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

没有博士头衔的罗念生先生,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中翻译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全部传世的悲剧(共14部)、欧里庇德斯传世的18部悲剧中的5部、阿里斯托芬传世的11部喜剧中的6部,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古希腊《铭体诗选》和希腊、罗马散文名著多种(《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1990年去世时,手里还有荷马《伊利亚特》的未完成译稿(由王焕生先生续译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罗念生先生辛勤主编的《古希腊文—汉语词典》于200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词典词义解释详尽,尽可能兼顾原文的字源、形象、概念思路以及历史文化背景,能满足读者阅读古希腊文的文史哲著作的需要,意义深远。[10]

三、缪朗山(缪灵珠)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和研究概况

缪朗山在革命和教学之余,翻译出版了多部世界名著,如:《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大部分、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三部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等,还编写了《古希腊文学史》初稿,在我国翻译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缪朗山逝世后,其遗稿经学生整理编订,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给“文研班”和进修班上课用的讲稿,整理成《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于1985年出版,并于1987年列入首批《中国人民大学丛书》;他译自希腊文、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的文献资料,编订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分四卷于1987年至1991年陆续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再版。

四、王焕生新中国成立后翻译情况

主要译作有(包括与他人合作):《希腊罗马散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古罗马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奥德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译林出版社,2007年)、《凶宅 孪生兄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自建城以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伊索寓言》(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普罗佩提乌斯的《哀歌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此外还有《沉思录》(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

王焕生比较系统集中地翻译了西塞罗的著作:1997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论共和国 论法律》,2006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以《论共和国》和《论法律》各自单行的方式分别予以再版;1998年10月,西安出版社出版《论灵魂》;1999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论义务》;2003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演说家》;2010年4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2011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老年 论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