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爱国精神

中国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爱国精神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总的趋势是统一的。中国长期不能独立、不能统一,从鸦片战争到蒋介石当权的民国时期,我国无一天不是戴着被奴役的枷锁度过,中国人民无一日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这种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坚强精神支柱。祖国统一大业,功在千秋。

中国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爱国精神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总的趋势是统一的。我国的人民是拥护统一的人民,我国各民族人民有爱祖国爱统一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曲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壮歌。今天,我们仍要继承传统、坚定信念,实现统一祖国的伟大目标。实现祖国统一对激发民族自尊、自重、自强,对祖国兴旺、经济腾飞有着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绵延相续,在世界民族中是罕见的。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居住着一些原始部落,相传其中的炎帝族和黄帝族联合打败了九黎族首领蚩尤,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以后,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统治的各族者自认是黄帝的后代,直到今天,中国人民仍以“黄帝子孙”自居,或称是“炎黄子孙”。

与华夏族同时存在的还有其他许多民族。春秋战国时期,戎狄、夷、蛮等民族的势力都很大,他们与华夏族一些小的诸候国之间经常展开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各国各族为战胜对方而相互学习,争相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改革。当时被处于东面的一些国家视为西戎秦国,不断向中原各国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输入大量人才,实行富国强民的变革。这就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准备了条件。10年激烈的战争,秦完成了统一,为以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统一的地域里,戎族、狄族、夷族和华夏族逐步融合,形成了最后的汉民族。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匈奴、鲜、羯、氐、羌各少数民族乘中原混乱之机,纷纷沓至而来、入主中原,与汉人杂居,在经济、文化、语言、风俗和习惯等方面相互影响,渐趋一致,加强了民族融合。唐朝时期,特别是远见卓识的唐太宗与少数民族间采取和亲政策,民族间彼此通商友好往来,又有一些北方民族向南迁移,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关系日渐密切。宋、辽、元、明、清时期,发动了连续不断的征服战争,中华民族之间却发生了程度、规模不同的融合,特别是统一的大元帝国的建立,再次促进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国的统一。

清朝时期,清帝国利用强大的兵力,统一台湾,平定了蒙古族、维吾尔族叛乱、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中国现在的疆域就是以那时为基础形成的。

回顾古代历史表明,我国的多民族统一并且稳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战乱和分裂尽管很多,但同漫长的历史相比并不算长。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和平统一的。(www.daowen.com)

令人痛心的是,近代中国从1840年起,全世界几乎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打过我们,其中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有五次,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到解放前,中国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达1000多个,他们割占我大片领土,夺我内政外交之权,掠夺我中华巨额财富,奴役我中华人民,分裂我中华民族。中国长期不能独立、不能统一,从鸦片战争蒋介石当权的民国时期,我国无一天不是戴着被奴役的枷锁度过,中国人民无一日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近代的历史既是一部被侵略、受凌辱的国难史,又是一部中国各族人民反侵略、反压迫,“中国一时不独立、不统一,誓不罢休”的斗争史。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起义、辛亥革命等无不显示出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中国各族人民在坚持不懈地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同的战斗增强了中国各民族的交往和团结,也更加坚定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坚强精神支柱。

北洋政府到蒋介石当权的民国时期,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才逐步改变了中国分裂屈辱的局面。新中国真正在祖国大陆上永远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要求和希望的国家统一

香港的顺利回归,雪洗了中国人百年的耻辱,各族人民为之自豪,是中国的统一大业向前推进的一个闪光的里程碑。澳门也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国人再一次仰起高昂的头。相信,随着党和国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日益深入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心坎,借着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大陆的东风,台湾回归大陆的统一进程将会加快。中华民族一定会在空前的民族大统一中写下更加光辉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祖国统一大业,功在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