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Castelli:老年人刻板印象一致性信息的同盟者

Castelli:老年人刻板印象一致性信息的同盟者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astelli让参与者与提供关于老年人刻板印象一致性信息或刻板印象不一致性信息的同盟者交往。

1.3.3.1 交流

Anthony和Yoshihisa(2003)的研究发现,人际交流(communication)可能是刻板印象保持的一个重要来源。当与一系列的人交流时,分享的刻板印象的天性,会使得与刻板印象相关的信息趋于更加刻板,并证实在交流中知觉者所持的刻板印象,但是这种现象之下的机制还没有查明。Janet(2005)等人的发现同样也证实,最近才熟悉的人是怎样在交流中分享他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为了与对方友好相处,最近才熟悉的人会更多地先谈论对其他人的刻板印象,并且同意对方所谈论的与刻板印象有关的特质,由此他们会形成更多共享的刻板印象。Anna和Yoshihisa(2007)的研究则发现,在人际交流中,当刻板印象被意识到在交往中高度共享时,是由于强大的社会联结功能起作用,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性信息较之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会被讨论。刻板印象一致性的信息被认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更好的社会性接触,虽然其较之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所传递的信息量少。然而,Tim和Anthony(2009)的研究却发现,在交流中是否产生刻板一致性信息偏见,取决于我们与谁交流,我们应注意到交流产生的社会背景,尤其是群体关系中所包含的个体,群体关系在刻板交流中有显著的作用,刻板一致性偏见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产生。翟成蹊(2010)等人对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进行了综述。发现群体内沟通,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差,能够维持刻板印象,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而群际沟通,特别是代理式的群际沟通,则成为抑制刻板印象的一种可能方法。

1.3.3.2 模仿

Castelli(2009)等人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动态过程在刻板印象的保持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Castelli让参与者与提供关于老年人刻板印象一致性信息或刻板印象不一致性信息的同盟者交往。Castelli认为模仿(mimicry)代表了一种促进喜欢和归属的社会联结的假设,所以他们评估了参与者模仿同盟者表达刻板印象功能的非语言行为的程度。结果表明,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在讲话者依据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不是刻板印象不一致性信息时更容易表现。这些发现表明,刻板印象为听众提供了微妙的非语言线索,其反过来强化了他们的行为,因此使得刻板印象被消除变得很困难。Pontus(2011)等人的研究表明,模仿的个体更符合他所相信的其他人对他们所持的刻板印象相一致的期望,这表明模仿不仅有潜在的消极影响,而且从这种微妙的方式中刻板印象可能难以消除。(https://www.daowen.com)

1.3.3.3 言语

语言是人际互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会导致刻板印象。Daniël(2000)等人的研究证实了语言期望偏见现象,即倾向于用一个更高抽象水平上的信息去描述与期望一致的信息,而不是与期望不一致的信息。这种作用是以对信息的语言抽象(linguistic abstraction)水平为中介而产生的,并因刻板印象而形成的无意识的语言使用。Bertram(2008)等人的研究表明,训练无刻板印象反应可以减少自动刻板印象的激活,但只有训练去确信反刻板印象内容而不是去用语言否定刻板印象时,才能有这种效果,并且如果只是去训练否定刻板印象时,反而会增强刻板印象和消极评价。Beukeboom(2010)等人在最近的一项关于语言偏见的研究中也证实,对于不符合我们刻板印象的内容,在交往中,我们喜欢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原本认为某个群体都不聪明,当遇到一个聪明的个案时,就会表达为“这个人不笨”,而不会表达为“这个人很聪明”。这种否定表达,含蓄地传达给听众刻板印象内容,并且,虽然这种否定表达很微妙,却在刻板印象的保持中起着有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