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源地理·贡茶发展-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第2版)

茶源地理·贡茶发展-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第2版)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云锦织造业则是被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吃的是政府救济,朝不保夕,说不定在哪一天就行将就木。现阶段,蔡向阳做的事情,无论是在挑花木机上手工织锦也好,学唱“白局”也罢,都只是在“继往”,只有将“继往”的工作做扎实了,“开来”才有根基。

茶源地理·贡茶发展-茶源地理·贡茶古今(第2版)

云锦博物馆的二楼,是云锦文物的陈列处。也是云锦的生产车间,云锦的各道工序,无论是制作丝线还是打金箔,都被制作成模型供游客参观。80后蔡向阳,是这里的“头儿”,任博物馆云锦生产部主任。蔡向阳年纪轻轻,却入行近十年,是云锦织造大师、国家级云锦织造传人周双喜的唯一弟子。

十年前,第一次参观云锦博物馆后,蔡向阳便萌生了从事云锦织造的念头。这在所有人看来,是一个疯魔的举动,因为他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当时正在南京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实习,前途大好。而云锦织造业则是被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吃的是政府救济,朝不保夕,说不定在哪一天就行将就木。

“当时的想法,就是学一门手艺,让自己在南京落脚,当然这门手艺最好是自己喜欢的,从事云锦织造正好能两全其美。”蔡向阳现在说起来仍然轻描淡写。

大学生主动请缨到南京云锦博物馆工作,这让当时正苦于招不到云锦传人的云锦研究所领导大为动容。

为了让学历高,对云锦又有兴趣的蔡向阳留下来,研究所把他调到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都较好的云锦设计部从事云锦的纹样设计工作。在设计部待了几个月后,因为无法和云锦织造零距离接触,他主动请缨调到生产部。每天爬上大花楼木织机,学习“唯一无法用机器代替”的云锦妆花秘技。

云锦织造工艺繁多,光理清每一道工序是干什么的就用了三个月。云锦是靠一经一纬手工织出,熟练的师傅一天尚且只能织出4到5厘米,蔡向阳一蹴而就织出云锦的想法遭遇了冰冷的现实。

正当他对职业选择产生怀疑时,研究所将蔡向阳介绍给云锦织造大师、国家级云锦织造传人周双喜收为唯一弟子。周双喜从1973年,年仅18岁就开始云锦织造,几十年如一日,把云锦织造当成一生的事业,对蔡向阳触动很大。跟随师傅学艺后,他从观念上有了彻底的转变,认为可以将云锦当成一份事业来经营。在师傅的指导下,他静下心来,云锦织造技术也开始一日千里。

普通织手一般要学整整3年才能上机织造云锦局部图案,而蔡向阳学云锦3年被师傅评价:“已达到了中等织工水准,有10年的织造功力。”虽然技艺还不算炉火纯青,但却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被云锦研究所任命为文物复制部副主任,开始追随师傅学习复杂的云锦文物修复工作,修复了一大批珍贵的云锦文物。

为了恢复古代南京云锦艺人织锦时“边唱边织”的场景,让云锦织造形神兼备,云锦研究所决定组织20多位青年云锦传人跟随南京白局(旧时云锦织工劳动时为了解闷而创作的戏曲)艺人苦学三年,蔡向阳是其中唯一报名的男织工。为了弥补自己不是学美术出身的缺憾,织出更富个性的云锦艺术品,他甚至自学了美术课程

2007年,在首届中国织锦博览以及第二届文交会期间,学艺仅3年的蔡向阳作为南京云锦艺人新生代的代表、云锦的“形象大使”和传承人,现场进行了云锦“活态演示”,博得了一致赞许,一跃成为云锦名人

作为新一代云锦艺人的代表,蔡向阳认为,云锦要存活下去终究要走向市场。不能在工艺、材质上改进,降低生产成本,云锦就没有“性价比”,得不到市场认同;没有市场认同,生产云锦就不是有“前途”和“钱途”的行业,就吸引不了年轻人从事云锦业;没有年轻的人才做保证,仅凭老一辈的云锦艺人对云锦的热爱,仅凭国家保护,云锦最终会成为无源之水。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规律,云锦也不例外,要想云锦焕发青春,最终还得靠年轻人。”但是云锦作为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皇家织物,如果不熟悉它的历史,不了解传统的云锦织造工艺而谈创新,创新出来的便不是云锦,而只是一团普通的布了。

现阶段,蔡向阳做的事情,无论是在挑花木机上手工织锦也好,学唱“白局”也罢,都只是在“继往”,只有将“继往”的工作做扎实了,“开来”才有根基。

曹雪芹家族和云锦不得不说的故事

W55织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栏妆花缎衬褶袍原件及复制件。南京云锦研究所于2008年12月,为十三陵定陵博物馆复制完成。全部复制工作前后历时三年,各道工序负责主要工作有28人,参与复制工作的人员逾40人。织金衬褶袍出土于万历帝棺内,面为织金妆花缎,罗里。在明代应属行服,是万历皇帝出行时便于骑马所穿。

说起江宁织造署,可能知之者甚少,但是要提起宁国府,那就无人不知。没错,这儿就是曹雪芹出生、生活过的地方,江宁织造府就是《红楼梦》中宁、荣二府的原型,也是曹雪芹家族和云锦关系的奠基点。

要理清曹雪芹家族和云锦的关系,就得上溯至曹雪芹的“祖宗八代”。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曾被满人所俘,沦为皇室正白旗主多尔衮的家奴,由于清初政权是由多尔衮把持,因此曹家因祸得福。

经过几代经营,清皇族已视曹家人为嫡系。曹世选之孙、曹雪芹曾祖父曹玺之妻孙氏在22岁时被选为康熙的奶妈。为报答孙氏的抚育之恩,康熙登基后第二年(公元1663年),便派遣曹玺出任江宁织造理事官。而这一举动,是云锦发展史上标志性事件—云锦正是在曹玺来江宁织造府后才有了跨越式发展。《红楼梦》中的故事,正是以曹雪芹家族的生活为原型。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頫、父亲曹颙,三代四人共出任江宁织造府理事58年。《红楼梦》中沾亲带故的江宁四大家族,其实是历史上四大织造府的缩影:江宁织造府,由曹家当家;苏州织造府,由李煦当家,曹寅之妻李氏是李煦的妹妹,即贾母的原型;杭州织造府,由孙文成当家,而孙文成是曹寅母亲孙氏的娘家;北京织造府,由皇室控制,曹寅之母,是康熙的奶妈—“江南三织造”同是包衣之家,又是亲戚关系,同时,他们又都是皇亲国戚。

一部《红楼梦》,是一部曹氏家族的悲欢演义,更是云锦发展的真实见证。大观园里金陵十二钗的服装斗艳,其实是江南三织造织造技艺的PK。

我们可以看到苏州的刺绣和缂丝、杭州丝绸,当然见得最多的是曹家的云锦:《红楼梦》中林黛玉在王熙凤住处见贾母时,穿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裀袄”是云锦;薛宝钗在梨香院会宝玉时,穿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是云锦;贾宝玉见北静王,穿的“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是云锦……

自曹家之后,江宁织造府的官员就开始了走马灯式的轮换。新上任的官员不像曹家一样,对云锦倾注情感,而只把这当成敛财手段。云锦织造从这时起慢慢开始出现了衰败景象。鼎盛时期,南京城30万织工(占当时南京人口三分之一),机杼声声的景象很快就消失。

到民国时期,织工纷纷转业,云锦开始后继无人。20世纪40年代,西藏一位活佛为了织一件云锦袈裟,用重金悬赏,寻遍南京,也只找到一位名为吉干臣的老艺人。云锦从产生到辉煌,用了上千年时间,但是从辉煌的巅峰到谷底,只用了40年。

从补子看身份

云锦是华服标签,更是人的等级标签。补子,是明清时期补缀在品官官服前胸后背上的一块织物,用来区分官员等级。明清时文武百官的云锦官袍上所织补子均有严格的划分。

清代驸马、公、侯、伯:织麒麟

清代文官

一品——织仙鹤

二品——织锦鸡

三品——织孔雀

四品——织云雁

五品——织白鹇(www.daowen.com)

六品——织鹭鸶

七品——织鸿雁

八品——织黄鹂

九品——织鹌鹑

杂品——织练鹊

凤宪官——用獬豸

清代武官

一、二品——织狮子

三、四品——织虎豹

五品——织熊罴

六、七品——织彪

八品——织犀牛

九品——织海马

大红地龙莲纹妆花缎

寸锦寸金织云锦

世界传统织锦业中,云锦织造是至今唯一无法被机器替代的工艺,对机器、对世人,甚至对云锦艺人来说,总结起来只有两个字:天机

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曾以“天孙机杼,人巧备矣”来赞叹云锦织造心思的精巧和缜密。云锦业者也信奉织女为云锦的发明人,称之为“云锦娘娘”。

以往每逢农历九月十六,云锦艺人都要在南京雨花台山脚下的云锦娘娘庙行云锦业祭祖之礼。

云锦织造有四大工序:织金、织锦、库缎、妆花。前三道工序已能用机器代替,唯独第四道工序妆花完全要依靠人工,因此被称为“纺织业活化石”。现以云锦妆花工艺为例对云锦织造工艺做简要介绍。

云锦织造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原料准备→造机→织造。

1纹样设计

纹样就是云锦织出的花纹图样,纹样设计就是在云锦织造前在纸上画出设计图。纹样设计包括:纹样图案设计→纹样配色→编结程序设计→绘制意匠图等几步。

2挑花结本

用丝线做经线,用棉线做纬线,对照绘好的意匠图,经线对应意匠图上的纵格,纬线对应意匠图的横格,挑织成花纹样板“花本”。然后运用“花本”上机,运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来完成织造。把纹样上的图案不走样地在锦缎上表现出来。挑花结本有:挑花→倒花→拼花三个工序。

3原料准备

主要分为经向原料和纬向原料。经向原料,主要是蚕丝。纬向原料是夹杂着金银的丝线。

4造机

根据所织云锦的品种、规格,把织造云锦的经线,按地部组织、纹部组织的不同要求分别安装到位,使其符合织造要求。

5织造

云锦织造时,是在大花楼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楼上为拽花工,楼下为织手。主要工序分为以下几步:1.拽花,拽花工按花本耳子线编排的次序,提起一根耳子线使该场应起的脚子线分离出来,与子相连的相应经丝提升,形成梭口。2.盘织,织工手足并用,与拽花工相配合协同操作。足踏脚竹进行开口作业,手主要做投梭、铲纹刀、过管、打纬等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