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煮茶擎天岩:揭秘茶源地理,古今贡茶

煮茶擎天岩:揭秘茶源地理,古今贡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擎天岩村清晨在擎天岩村茶农周地培家里吃了早饭。擎天岩 位处福建建瓯之北,龙村乡境内,主峰海拔1222米,与南面石塔山遥遥相对,是建瓯四大天柱之一。山腰有庵,名擎天岩庵(龙池寺),拥地15亩。说起擎天岩的茶,民国时期,都得擎天岩的茶先在市场上定了价,才能以此制定其他茶的价格。4 擎天岩主峰龙池寺后,经过一片茂密竹林走到擎天岩主峰。向下望,还能看到小小的擎天岩村在浓绿的青冈林边上展开。

煮茶擎天岩:揭秘茶源地理,古今贡茶

文/蔻蔻梁 制图/古冬

[编者按]茶是环境的产物。寻一眼当地最适合泡茶的泉水,带一泡当地做出来的茶,觅一处当地最好的风景。与当地的树木岩石昆虫为伍,然后缓慢地,用整整一个下午喝一泡茶。开展一场和茶相关的在地旅行,陆羽是这么做的,我们学古人三分雅意,寻茶问水,两腋生风。

1 擎天岩村

清晨在擎天岩村茶农周地培家里吃了早饭。松散的米饭是这边特有的做法,出过米汤,雪白黏稠的米汤被另外盛开放在一边,炒了点青菜,吃得很饱。

周地培已经准备好一袋木炭、一包今年刚做好的水仙茶,两个1.25升的装水用的瓶子,忧心忡忡地看着我们—他想不明白,要喝茶,家里喝就行,何苦爬到山顶去?即便要泉水,屋后那眼泉的水也够甜。

周地培屋后有个泉眼,因为靠近农田的关系,酸性略大,矿物溶解度0.03,酸碱度5.54—最适合泡茶的水酸碱度在6~7之间,所以我们还得找。

把潮汕的红泥小火炉台湾的铁壶、木炭、茶叶、瓶子,都装到背囊里去,我们沿着屋后的青冈林往上爬。

擎天岩 位处福建建瓯之北,龙村乡境内,主峰海拔1222米,与南面石塔山遥遥相对,是建瓯四大天柱之一。东连犁坪、苏原,南临新村、平畲,西接康屯、龙溪,北靠周历、大汴地。山腰有庵,名擎天岩庵(龙池寺),拥地15亩。

水质比对参照

农夫山泉矿物质溶解度0.06,酸碱度6.60

鼎湖山泉:矿物质溶解度0.02,酸碱度6.01

“完美”泡茶之水:矿物质溶解度0.02,酸碱度6.32(不同批次的水数值会有细微差别)

青冈林的锥栗林间都间种茶树,采锥栗的老伯穿着当地普遍可见的蓝布衣裳

2 青冈林

这片青冈林有几百年历史了,胸径都在60厘米以上。青冈树是栎属,又叫褚树,跟橡树很亲近。它喜欢在石灰岩土壤上生长,生长于沙砾山地,和茶树对土壤的要求不谋而合。

它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当树叶变红的时候,这个地区一两天内就会下大雨,雨后天晴了,树叶又会变成深绿色。所以在很多有青冈树的村子里,人们都用它预报天气,安排农活。

青冈林间有一对巨型的油杉树,一公一母,公树胸径最粗的地方有八九十厘米。树下有泉,矿物溶解度0.02,酸碱度7.58,弱碱性,我们依然弃之不取。

正是收获锥栗的季节。锥栗外面长了刺壳,成熟以后裂了口子,掉一地,用鞋底踩着壳的两边,轻轻一分,一颗油亮乌褐的锥栗就会蹦出来。

如今锥栗林间都间种茶树,一位姓张的中年女人正在打理其中几十棵据说有160年历史的老枞水仙,这几棵老茶树一年只采一季茶,每年还能产五六百斤茶青,茶青的收购价在20元一斤左右,在当地算高价茶青了。正是开花结籽的季节,满树茶籽,可见所谓“水仙茶树不结籽”的说法,是错的。(www.daowen.com)

擎天岩的茶好,素来有名。遇到一位采锥栗的老伯,腰上挂着竹编的篓,肩上扛了竹竿,穿着当地普遍可见的蓝布衣裳。见了我们,打开竹篓往我们手里和包里塞大量锥栗。说起擎天岩的茶,民国时期,都得擎天岩的茶先在市场上定了价,才能以此制定其他茶的价格。

顺着脚下的石阶古道穿行在青冈林里,地上随处可见青冈树掉下来的种子,当地人会用青冈树的籽磨出淀粉,再做成粉条炒着吃。在当地,村民也管这片林子叫“佛祖(褚)林”。历史上逢灾荒之年,就靠它的籽度荒。也真是巧,野生的青冈林结籽也分大小年,经常巧遇“粮荒褚丰”的情况,村民都觉得是天意。

通往半山龙池寺的古道,沿途是一片巨大的青冈林,这片树林又被当地村民称之为佛祖林

3 龙池寺

一直走到半山腰,就抵达龙池寺。

龙池寺始建于北宋。相传开山祖师道悟禅师曾经化身显圣。如今里面住着几位老妪,慈眉善目,非要我们留下吃点斋饭再往上走不可。谢了她们的好意,抬头见厨房内有一眼龙珠泉,泉水经过水管流入一个有卐字图案的元代石臼中,活泼清冽。

龙池寺其实就因此泉得名。据说擎天岩本来没有水,这些水是擎天岩开山祖师道悟禅师用袈裟从天池寺“借”来的,借回来后泼在寺后的岩石上,再引入寺内。许多喝茶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取水,测一测,矿物质溶解度0.02,酸碱度5.85,和“完美的泡茶之水”有一点点距离,但既然我们已经错过了“完美泡茶之水”,似乎也不必苛责这一点差距—日前进入擎天岩村之前,曾经在一棵银榧树下的泉眼里测到0.02/6.32的“完美数据”,但彼时手中又无茶叶,“完满”二字,始终难求。

寺后有石墙,石墙内偶见宋砖,湮没在青苔里的还能见到痕迹,暴露在外的,已经被人悉数偷挖走。石墙下也留着二三十株老菜茶,当地人称把菜茶称之为“奇种”,寺里的人也采,做些日常饮用的茶品。

伸手摘了一弯才冒出芽头的茶芽,弯弯如鹰爪尖,是制作“金骏眉”的采摘标准。放在嘴里去咀嚼,竟然比其他茶芽坚硬数倍,极其苦涩。

4 擎天岩主峰

龙池寺后,经过一片茂密竹林走到擎天岩主峰。岩石裸露,质地坚硬。峰顶有几片茶园,品种以水仙为多。我们投宿的周地培家的茶园也在这里。

目之所见的茶园小片种植在竹林间的坡地上,根部覆盖着超过10厘米厚的苔藓,各种杂草也并未除尽。这还是按照当年龙村乡的人大主席范贤建在任的时候所留下的“草生种植法”进行料理的茶园,这些苔藓和杂草不但很好地护住了坡地上的水土,同时也让周围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增加茶的风味。

煮茶的地点设在“试心石”。一块桌形巨石,从峰顶稍稍向下倾斜。据说能通人性,范贤建在《擎天岩的故事》里面写它“善分忠奸正邪,凡忠良士民站于其上,则群山如麂如羊,向你叩拜,虽老弱病残者仍安然无恙。而奸邪之徒,只须稍步其间,则天旋地转,群山如豺似狼,奔赴而来,胆寒心虚而坠入深涧而殁”。

清理好周边,设立防火带。架上红泥火炉,用细碎草木引火燃炭,铁壶里注入龙珠泉里的水,臾时待沸。把带上来的各色喝茶物事摆好,秋已老,身边萱草正开着橙色的花,采一支来插在茶席远处,萱草又名“忘忧”,真是切题。

山风细细吹来,峰峦层叠淡去。向下望,还能看到小小的擎天岩村在浓绿的青冈林边上展开。水沸了,泡一壶当地的水仙,敬一杯给群山,然后一泡一泡慢慢喝下去。茶气柔美,茶汤甘甜,正是水仙茶最显著的特点。

林间寻茶,石上问水。这一杯茶费尽千辛万苦,一举杯饮下方圆百里山林精气,逃出俗世三千烦恼外,不只是饮茶,几乎是觅道了。

煮茶的地点设在“试心石”。泡一壶当地的水仙,敬一杯给群山,然后一泡一泡慢慢喝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