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清江南家族曲作家群:沈氏七剧作家、十七散曲家

明清江南家族曲作家群:沈氏七剧作家、十七散曲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一家族多人数代从事戏曲创作的现象比较常见,上文所提及的华亭宋氏和山阴祁氏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吴江沈氏,祖孙四代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戏曲创作群体,包括七位剧作家和十七位散曲家。很显然,沈氏的戏曲创作具有相当鲜明的家族性和传承性。[24]上文提到的山阴祁氏、华亭宋氏、太仓太原王氏等家族也比较有代表性。由此可见,同一家族曲作家迭出并不是个别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明清江南家族曲作家群:沈氏七剧作家、十七散曲家

同一家族多人数代从事戏曲创作的现象比较常见,上文所提及的华亭宋氏和山阴祁氏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吴江沈氏,祖孙四代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戏曲创作群体,包括七位剧作家和十七位散曲家。七位剧作家分别是沈璟、沈自晋、沈自征、沈自昌、沈永令、沈永乔和叶小纨,他们共编写杂剧四种,传奇二十四种,改编、续写传奇各一种。沈璟的《义侠记》、沈自晋的《望湖亭》与《翠屏山》是名作,剧中《打虎》《游街》《照镜》和《杀山》等折子都深受观众喜爱。十七位散曲家的作品也都曾结集,沈璟和沈自晋的成就和影响比较大,其详情请见本书附编个案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与沈自晋为表亲关系的卜世臣也是著名剧作家。卜世臣被视为吴江派曲家,师法沈璟,曾撰写传奇《冬青记》与《乞麾记》等数种,又有辑本《卜大荒散曲》,今存散曲见于《太霞新奏》和《吴骚合编》等曲选。沈自晋的两位外甥兼女婿梅正妍和顾来屏也擅长词曲创作,前者有小令【南商调·二犯山坡羊】《代友寄别园亭》,收于《南词新谱》;后者有《摘金园》传奇和小令【南仙吕·解封书】等四首,四首小令都收录于《南词新谱》。很显然,沈氏的戏曲创作具有相当鲜明的家族性和传承性。[24]

上文提到的山阴祁氏、华亭宋氏、太仓太原王氏等家族也比较有代表性。山阴祁氏四兄弟散曲、杂剧和传奇兼擅,时有斗曲、唱和之乐,创作风气比较兴盛。祁麟佳著有《太室山房四剧》,分别是《救精忠》《庆长生》《红粉禅》和《错转轮》。其中,《错转轮》收入《盛明杂剧》二集;祁骏佳著有散套《做官》,杂剧《鸳鸯锦》和《家人庆贺》(与人合著);祁豸佳编写了杂剧《眉头眼角》和传奇《玉麈记》;祁彪佳曾创作传奇《全节记》(又名《玉节记》),又改编了湛然法师的杂剧《地狱生天》,取名《鱼儿佛》。前者刊刻于任职福建莆田期间,后者收入《盛明杂剧》二集。华亭宋氏精通散曲,有酬和之作《棣萼集》传世。宋敬舆(辕生)、宋征璧(辕文)、宋存标(子建)还著有杂剧,分别是《周美成》《寄愁轩杂剧》和《兰台嗣响》。据宋征舆《林屋文稿》卷二《寄愁轩杂剧小序》,《寄愁轩杂剧》包括《蒙庄放诞》《蟠桃灵核》《虎溪明月》《旗亭慕想》,分别敷演庄子、陈抟、刘禹锡和王之涣的事迹。宋征璧评存标【南商调·金梧桐】《咏絮》云:“近则伯氏子建,撰《兰台嗣响》一编,皆系北曲,直超元人而上,卓然成家者矣。又批选元人百种剧。辕生著《周美成》北剧,均擅独步,容为较定以行。”[25]太仓太原王氏祖孙四代嗜好昆曲,王锡爵有1首散套【南中吕·泣颜回】,收入《乐府先春》;小令12首,收入《珊瑚网》。其孙王时敏《王烟客先生集》有《西庐诗余》,收入《西田感兴》与《春去感怀》等套曲。时敏父王衡曾编写杂剧《郁轮袍》《真傀儡》和《没奈何》等四种,时敏子王抃为剧作家,曾创作杂剧《戴花刘》和传奇《舜华庄》《筹边楼》《浩气吟》和《鹫峰缘》等,王抃晚年将自编剧作结集为《巢松乐府》,叶燮有《巢松乐府·序》,见《己畦集》卷九。此外,昆山顾氏的顾梦圭与顾允默、顾懋宏父子、兄弟,长洲的文徵明和文彭父子,鄞县的屠隆和屠本畯祖孙,扬州的徐石麟与徐元端、徐元美父女、叔侄,宜兴陈氏的陈于鼎、陈贞贻、陈贞禧和陈维嵋叔侄兄弟,华亭的曹重、李玉燕夫妇及其女曹鉴冰,无锡邹氏的邹式金、邹兑金兄弟和顾氏的顾彩、顾彬兄弟,武进钱维乔与董达章甥舅,阳湖吴堦与蒋学沂翁婿,吴县的沈起凤、沈清瑞兄弟,杭州的张琦、张旭初兄弟,海宁查氏的查继佐、查慎行和查揆,海宁陈氏的陈与郊、陈元龙,秀水的卜世臣、卜二南、卜不衿,吴江顾氏的顾大典、顾伯起等,都有传奇、杂剧或清曲传世。由此可见,同一家族曲作家迭出并不是个别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