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概念与结构方式

语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概念与结构方式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识是语文知识的简称。很显然,以这个知识作为当前课改背景下的语文知识是不可行的。在理解语文知识之前,有必要将知识的概念做一个阐述。语文知识的结构状态决定着语文课程的结构方式和课程序列。王荣生在皮连生、维娜·艾莉、阿普尔知识观的基础上提出从宽式和窄式两方面对语文知识进行阐述。这两种语文知识观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揭示了语文知识的范畴。

语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概念与结构方式

语识是语文知识的简称。语文知识是关于语文的知识,但什么是“关于语文的知识”呢?“语文知识”这个词在当下课程改革的语境中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词,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在通常的语境下,我们所说的语文知识泛指与语文相关的文学史知识和语言学知识,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这就是20世纪流传甚广的“双基”中的“基础知识”的范畴,但这个范畴的知识是当前课改所极力批驳的对象。很显然,以这个知识作为当前课改背景下的语文知识是不可行的。

在理解语文知识之前,有必要将知识的概念做一个阐述。因为对知识的阐述是准确理解语文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哲学大辞典》对知识的定义如下:

知识(knowledge):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知识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存在。知识可以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从总体上说,一切知识都发源于实践经验。知识通常可分为四大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

教育大辞典》对知识的定义如下:

人对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认识,即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在个体头脑内,是个体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是人类的知识。可依据不同标准分类:按反映深度,可分为反映事物外部属性的感性知识和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知识;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的、社会的和思维的知识;按其来源,可分为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但从总体来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基础。

美国学者维娜·艾莉在《知识的进化》中给知识定义如下:(www.daowen.com)

知识是被交流和共享的经验和信息。默认的知识是存在于个人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明确的知识是在个人间以一种系统的方法传递的更加正式和规范的知识。

从以上有关知识的定义可以发现,《哲学大辞典》从哲学理性主义的视野建构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统一性,试图调和知识与经验之间的矛盾。《教育大辞典》中的知识观是建立在信息论的基础之上,从知识的可教育性上阐述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野。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外还有一种策略性知识,不过,认知心理学是将策略性知识涵盖在程序性知识范畴之中的。但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区别,策略性知识适用的情境通常处于变化之中,属于缄默知识范畴,而程序性知识的适用情境通常固定。因此,将策略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区分开来有利于探讨二者的差别而准确理解知识的类别。维娜·艾莉从知识的存在状态将知识分为“默认知识”和“明确知识”,又可以称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

对语文知识的概念也有很多阐述。周庆元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中指出:

语文知识是对语文规律的科学概括和语文学习方法的科学总结,是为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划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目标而必须教与学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语文知识的结构状态决定着语文课程的结构方式和课程序列。因为在形式上,课程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要表现为对知识的选择和组织。

王荣生在皮连生、维娜·艾莉、阿普尔知识观的基础上提出从宽式和窄式两方面对语文知识进行阐述。通常语境下的语文知识都是窄式的,宽式的语文知识包括窄式的语文知识和语感。窄式的语文知识是“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学和文章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与语感对应的语识,尽管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以是语感的状态。”这两种语文知识观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揭示了语文知识的范畴。综合两种观点可以知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语文知识的概念:①语文知识是在语文课程中必须体现出来的关于听、说、读、写过程中必须涉及的有关语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的知识内容而形成的知识体系;②语文知识是指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所涵盖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实现语文教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而必须涵盖的语文知识体系;③对学生来说,掌握这些语文知识仅仅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掌握这些语文知识的方式应该是训练,训练的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是背诵,也可以是参与教学实践,还可以是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来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