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都茶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成都茶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的茶文化之所以发达,离不开的是茶人和茶文的传播。成都人吃茶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茶也位居所有的饮料之首。不过,对成都人来说,品茶的趣味最为要紧。这一时期,关于成都人吃茶的记录多了起来。成都茶远近闻名,而蒙顶山茶则是川茶的代表之一。可见当时的成都人饮茶喜好与今天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这些茶人无疑都在传承着成都茶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更多的茶人却因缺乏相应的史料记录,就难以让我们窥探他们的饮茶趣味。

成都茶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成都的茶文化之所以发达,离不开的是茶人和茶文的传播。这是从秦汉就开始的茶史记录,这些故事如今已经是成都茶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巴蜀最早的茶记录多半是神话传说,如《华阳国志》和《神农本草经》均有相关的记录。

成都自从发现了茶的妙趣,日子从此就与众不同。虽然偶有战乱,但都抵挡不住成都人对茶一如既往的深情。

但到了汉代,这样的茶记录就很具体了。如汉赋三大家司马相如、王褒和扬雄都曾在文章中提到了茶。司马相如在《凡将篇》就提到了茶,这看似简单的记录,却是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扬雄在《方言》里记录了巴蜀地区对茶的不同称谓,这一时期,茶的名称没有定下来,这才有了许多故事。至于王褒的《僮约》则是茶文化的最直接书写,或者说是复原了汉代的成都茶市场,“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一个繁荣的茶行业。

两晋南北朝时,关于成都茶文化的记录就丰富得多了,既有茶歌赋,也有茶诗,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成都作为茶文化的重心,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如张载的诗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成都人吃茶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茶也位居所有的饮料之首。茶的地位在成都民俗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左思曾著有《蜀都赋》,将成都的风物记录下来,这在今天也是研究成都的重要史料。此外,他还写有《娇女诗》,记录下了一位小女孩煮茶的样貌,这里有对当时茶器和煮茶习俗的记载。如今,考察茶文化的流变,这也是不可或缺的记录。

到了唐代,关于成都茶诗的记录数量就多了起来。不少入蜀的诗人都会在笔下记录茶事,这也让我们读到了成都人在唐代的茶俗。唐初四杰、李白、杜甫就均有茶诗。最值得一说的是,陆羽与皎然开创了巴蜀茶文学的“双子星座”。这些关于茶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元稹的一首《茶》的宝塔诗,就别有味道: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茶文化的传播,尤其是随着茶人在品茶时的不断试验、创新,人们对茶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有高度。这从唐诗中的茶诗也可看出来。

从唐代林林总总的茶诗或茶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成都茶文化的丰富多彩。也由此逐渐诞生了“中国茶道”。不过,对成都人来说,品茶的趣味最为要紧。这也可从侧面看出了成都人对茶的态度,并不是一味的高贵,而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五代时,蜀国的翰林学士毛文锡曾在《茶谱》中写道:“青城,其芳芽雀舌、乌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因茶具特色,才有了成为贡品的可能。此处青城,并非是今天的青城山。且看毛文锡的解读:“乌嘴,茶叶形似雀舌,故名乌嘴,横原产蝉翼,雀舌,皆散茶之上品。”而横原则为今天崇州的怀远了。

两宋时代,是成都茶文化发展的又一座高峰。当时,品茶是一件风雅的事情,一如今天的喝咖啡一般。但茶带给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从今天的许多茶俗追溯来看,有不少是可直追唐宋的。在宋代,茶诗比唐代有了新变化,且词人创作了茶词。这一阶段的茶文学以苏东坡黄庭坚陆游、魏了翁等为代表。且看陆游的《试茶》:(www.daowen.com)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这些吃茶细节,在今天看来同样美妙动人。而另一首《九日雾中僧所赠茶》则写到了大邑的雾中山所产的茶:“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

这一时期,关于成都人吃茶的记录多了起来。这些记录则让我们看到了成都独特的茶风景,这是其他地区很难看到的人文景观。成都茶远近闻名,而蒙顶山茶则是川茶的代表之一。不管怎样,成都人的茶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吃茶空间。

在元明时期,记录成都茶最为突出的有杨升庵。虽然他的一生大部分在云南度过,但对于成都茶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章水部沙坪茶歌》记录了沙坪茶的历史,而这一首《鹧鸪天·以茉莉沙坪茶遗少岷》也十分具有茶味:

灌口沙坪摘小春,素馨茉莉荐香尘。

要知贮月金波味,只有餐霞玉洞人。

云叶嫩,乳花新。冰瓯雪瓯却杯巡。

清风两腋诗千首,舌有悬河笔有神。

这里的灌口沙坪,即青城山中丈人山一带的沙坪茶,后人多有题咏,但沙坪茶在明代已成“绝品”。而清风两腋,是唐卢仝嗜茶,饮酣,有两腋生风之感。

出生于都江堰清代岁贡谢奉扬曾写过一组《玉堂场竹枝词》,其中就写到青城山的茶:“天漏时多柳发桠,山间市上总喧哗。尝将米价高低问,好摘青城谷雨茶。”青城山采茶最重要的是谷雨茶,而不是像现在的清明茶。可见当时的成都人饮茶喜好与今天已经有很大的变化。

这些茶人无疑都在传承着成都茶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更多的茶人却因缺乏相应的史料记录,就难以让我们窥探他们的饮茶趣味。没有茶人对茶事的真实记录,在今天是很难复原成都人的古代茶生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