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乾坤

夜晚静读,茶里乾坤,与作者相通

窗外的车声少了几许,夜晚的安静,正适宜夜读。夜读的妙处是阅读的过程中虽远隔千里万里,都不是距离,能够与作者心气相通。像我这般懒散的人,大概很适合夜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以至于在茶里书里探寻不同的风景,总能看见些许美好。那么,这夜读,在我,也正是在寻求一条调适之路。
理论教育 2023-08-03

王荣写作:独自行走,互相照应

王荣不是神仙茶会上的常客,是属于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不过,事后证明这是不靠谱的猜想。王老师继续聊自己的写作思想:“我喜欢一个人散步,可以思考。两个人就得散步时互相照应。”在四川作家群里,母子出书的个案,并不多见,因之这本书蛮值得期待。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吃茶日记分享

一月二日天气比昨日好了一点,朋友约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吃茶。在鹤鸣吃茶的人很多,不经意也会遇见熟人。因之,吃茶者或茶杯、或紫砂壶等等,却体验不了茶文化。我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吃茶,毫无章法。吃茶需要环境,更需要心情。榕园是都市农家乐,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里面很大,吃茶、聚会、餐聚都可以。一月十八日朋友约到后子门成都房产交易中心旁边的白果园吃茶。现在到送仙桥吃茶的人差不多这个时间到的。
理论教育 2023-08-03

成都茶铺里的标配:茶里乾坤,成都人的下午时光

在有阳光的周三下午,最适宜的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茶、闲聊。似乎这才是成都人在茶铺里的标配。这碧螺春的故事也蛮有不少,且有些已经成为传说。最近几年,有朋友做茶叶,于是,所吃的茶多为朋友相送,这当然是以川茶为主的茶了。好像是只要不是太次的茶都可吃一下。科学看待碧螺春,也许就可知道其中的奥妙。在我,最美的下午,就是这般吃吃茶,闲话人生,就已足够,至于其他的内涵,还是少一点为好。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送仙桥畔四月之终,成都龙门阵与轰轰烈烈茶会

送仙桥畔迎来了四月的最后一场茶会。这场茶会却因为在“五一”假期当中,参与人数不算多。有朋友干脆用轰轰烈烈来形容这茶会。即便是不想说什么,就是听一听关于成都的龙门阵也是很不错的想法。参加茶会的人各有所长,且对成都龙门阵所知甚多。在这里,我虽不是每一场都参加,但也记录下来不少的成都故事。如果仅仅靠书册上的记录,是难以看到一个更好的成都龙门阵。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深圳尚书吧的下午茶

有几年没到过尚书吧了。尚书吧迄今创建已有十一年,是全国爱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不少书友到深圳不到尚书吧都是旅行中的遗憾。刚走出深圳机场,李传新老师就电话约着先在尚书吧见面,同时还约了欧海兄。我想起了第一次到尚书吧遇见扫红的旧事来。这样的闲聊颇为受益,下午茶也就多了内容。然而,扫红离开之后,尚书吧故事就读到的少了。尚书吧的下午茶,虽然简短,却也是别样的书之旅了吧。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人杨秀康:茶里乾坤,卖茶写稿苦乐参半

杨秀康就是这样认识的。和茶馆主人家聊起当地有这样一位青年。过了一阵儿,秀康来茶馆吃茶。我这才渐渐知道秀康的更多故事。这事对秀康触动很大,卖茶之外,他还在坚持不断地读书写稿。甚至于作协做活动他也赞助茶叶。就这样,和秀康的交流与日俱增。这才是秀康的性情。秀康依然卖茶写稿。好在秀康精力好,对他来说这也不算难事吧。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盖碗茶与茶文化

无所事事的下午,在街上闲逛,有点倦了,随意走进一间茶铺,要一杯朴素的茶。有时,老板端出来的是盖碗茶,坐在竹椅上,如此才感觉到泡茶铺的趣味。现在能有盖碗茶的茶铺数量是少了许多。一位茶人说,茶也可以从有到无的境界。坐在茶铺里,就容易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见更为宽阔的世界。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茶之书,传递着茶道的哲学与道家思想

那次意外地看到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从茶、花引申出来的哲学,是日本人对事物的珍惜,从此处出发,又能兼顾世界千般变化,这种思维,却也有独到之处。《茶之书》,是对生活的一种示范。色彩不应违反茶室基调,声响不可扰乱周遭律动,姿势不能有碍感官和谐,言语不当破坏物我合一;一举一动务求简单自然,这些全部皆是茶道仪式的目标。除此之外,隐身于茶道背后,更有套精致微妙的玄理:茶道思想,其实就是道家思想。
理论教育 2023-08-03

张建老师带你拍出大片,茶里乾坤的摄影之旅

张建老师是著名摄影家,每一次活动,张老师都不忘为大家拍一些照片。他强调,哪怕是普通的手机,只要有一定的摄影技术和角度也能够拍出大片来。冯晖老师一直在倡导手机摄影,且在国内获过手机摄影大奖。每次的茶会,大家也会跟着张老师无意识地进行摄影技术的提升,一不小心都拍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照片。这样以摄影呈现生活的方式,在成都的文化圈,也算是别开生面的摄影展了。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成都燕露春茶庄的别致茶会

成都是一个特别适宜休闲的城市,哪怕是在这样火热的夏天,成都人也不忘聚在一起,吃吃茶,聊聊天,体验夏天的不同的味道。位于锦里西路的燕露春茶庄,正是成都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八月二日下午,在锦里西路的燕露春,学者眼里的“燕大”,文艺青年的“燕窝窝”将迎来一场别致的茶会。他们不只是因茶聚会,也还记录下在此获得的人生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丰富了成都的茶文化。最初的茶会设想不过是大家交流对成都文化的意见而已。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品茶日记与茶文化的乐趣

我读《茶汤茶点》,我特别欣赏郑先生在序言里的话:茶食、茶点、茶配、过茶菜……这跟郑先生的品茶日记,可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所谓:一泡老茶,让人吃出迥然不同的况味。茶之乐趣,正是茶人所向往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郑先生的这杯茶,可真是内容丰富,花样众多,从点滴细节中可读出茶人的温情所在。如今风雅且爱好茶的人不在少数,但像郑先生这样将茶放置于生活之中来看,也还是不多的吧。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唐友耕与珠峰的故事及历史评价

于是,和几位书友躲在廊檐下聊天。看葛老在珠峰拍的照片,简直是可用老当益壮来形容了。查下手头的记录,我去珠峰还是六年前的事情。于是,俩人就聊起了珠峰的事。因是雨天,也许今天茶聚的人不会多。唐劳绮老师带来了一份一八二二年的《京报》复印件,系丁宝桢上报朝廷关于唐友耕病故需抚恤的事。这样的资料在今天看,依然是有重要价值的,尤其是涉及对唐友耕的历史评价。这样的无所事事,也被一些朋友称为“不求上进”。
理论教育 2023-08-03

成都散花下午茶,畅享成都人的休闲

成都的书店众多,故事也很有不少。这也是和吴鸿最后一次在此地吃茶了。有一年,我的高中英语老师王明付先生来成都,逛宽窄巷子,我就带他在这里吃茶,面对着街巷,看人来人往。每次见面除了吃酒之外,重要的一项是泡茶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验成都人的休闲。比较来去还是觉得在散花吃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喜乐。散花的下午茶,却是别有一番意味。原来这里打造了一个长廊,可阅读可吃茶,下午时人会稍多一点,但不太影响吃茶。
理论教育 2023-08-03

成都茶事:民国茶馆五百九十八家,茶里乾坤

民国初期的文化人傅崇矩所著《成都通览》载,一九〇九年成都有茶馆四百五十四家。截至一九四九年,成都市茶社业同业公会记载,茶馆数目为五百九十八家。成都茶馆的火爆,也有数据可供证明。车辐曾记载了民国时期的不少喝茶趣味。而其他的小茶铺,多数是连名字都无从说起,只是有一部分茶铺我们可能听说过其故事,因资料的欠缺,更多的内容却无从挖掘。每每从老成都人那里听到这样那样的民国茶事,倒也让人感叹不已。
理论教育 2023-08-03

茶里乾坤-成都送仙桥的茶铺,故事与茶相伴

在成都送仙桥的河边上,有这样一家朴素的茶铺,打出了这样的招牌:我有茶,你有故事吗?店主是“八〇后”的长发女子,看过去很有“故事”的那种,听说已经正式出版过几本“听来的故事”。有一个男子,他讲述他的失恋故事。在我看来,许多故事,并不是那么具有意义,甚至于说,我们一时看不出它的价值在哪儿。可是,大多数人如你我他,又怎知故事的价值在哪儿。偶然看到一朋友在朋友圈发资讯:“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理论教育 2023-08-0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