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问题诊疗实战:运用直观感觉

学生问题诊疗实战:运用直观感觉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问题生教育的研究中,主要靠的是科学思维,但是我们不能排斥边缘的、非科学的思维,比如直观感觉,只要不瞎迷信就成了。所以我们在问题生教育中,要分清哪些是教师真的直观感觉。真正的直观感觉,是独立自主的,不受社会风气左右。真正的直观感觉,他不轻易放弃,好像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就是这样”,他坚持这种感觉。直观感觉不但来源于自身经历和他的经验,还有一个因素,天分。

学生问题诊疗实战:运用直观感觉

在问题生教育的研究中,主要靠的是科学思维,但是我们不能排斥边缘的、非科学的思维,比如直观感觉,只要不瞎迷信就成了。

在问题生教育的研究中,直观感觉的地位是什么呢?有老师认为是辅助的,我赞成这个意见。我还要补充一点意见。

我们现在常说的关于问题生的直观感觉,大多数只是老师的一种印象,最糟糕的是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的,随口一说。我觉得这种直观感觉很难说是真正的直观感觉,或者说得严重点儿,这是伪直观感觉,就是你实际上没什么感觉,你就是乱说。比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爱能改变一切”,他一看这学生有问题,就说是缺乏关爱;社会正流行什么赏识教育,他就说这问题生缺乏赏识,你得找他的闪光点;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沟通了不得,沟通重要,他就说这个孩子的问题就是缺乏沟通;社会上流行陪伴说,网络上大谈陪伴的重要性,一遇到问题生,他就说这孩子缺乏家长陪伴。这些东西算直观感觉吗?我觉得算不上。这是所谓的贴标签,赶潮流,跟着哄。所以我们在问题生教育中,要分清哪些是教师真的直观感觉。

于是有老师就可能要问:王老师,真正的直观感觉什么样?真正的直观感觉,是独立自主的,不受社会风气左右。这孩子,我认为他就是这么回事,我说不出道理来,可我就这么认为。其看法可能跟当时流行的观点不一样。真正的直观感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坚定。人云亦云者我见得多了,你一反驳,他立刻就缩回去了,因为他根本就没认真想过,随时都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真正的直观感觉,他不轻易放弃,好像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就是这样”,他坚持这种感觉。

有人又要问了,直观感觉是从哪儿来的?直观感觉,好像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而已。这种感受主要来源于经历和经验。比如我曾有某种经历,我一看他就跟我经历过的差不多,我就觉得是这么回事。或者来源于经验。当老师时间长了,经验多,遇事就感觉其气场啊,氛围啊,跟某个情况差不多,他就得这么一个直观感觉。(www.daowen.com)

直观感觉不但来源于自身经历和他的经验,还有一个因素,天分。有些人,他真的天生比别人多一种感觉,所谓第六感。此事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但我觉得它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我们不能夸大这个成分,但是我们得承认,有的人直感确实是很厉害的,别人学不来。经历性的直感、经验性的直感是可以解释得清楚的,是可以学习的,而天分性的直感,是目前无法解释清楚,别人也没法学习的。

在问题生教育的研究中,如何对待直观感觉?如果这个直观感觉是你自己的,你不要轻易放弃,但是你必须想办法找到证据支撑你的这个感觉,你得论证一下。因为咱们讲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不以直观感觉为支撑的,直观感觉可以起一个抓手的作用,可以起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可以起个引领作用,但是它不能做承重支柱。你不能写一篇论文,全是直观感觉,那叫小说,不是科研论文。如果我们在个案诊疗时,出现一些人,他就坚持自己的直观感觉,又说不出道理,那怎么办呢?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让人家保留自己的意见,不可以轻易批评:“你都说不出证据,说不出道理,你什么感觉!”你要尊重,要思考他的意见,他也许有他的道理,要往后看一看。

我们在问题生教育的研究中,主要靠的是科学思维,但是我们不能排斥边缘的、非科学的思维,只要不瞎迷信就成了。这样的话,我们持一种慎重的、真正科学的和包容的态度,我们的研究才能够健康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