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战篇:低欲望学生问题诊疗

实战篇:低欲望学生问题诊疗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青父亲是一名电器维修人员,大专学历。小青个案诊疗报告一、诊疗对象小青,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青的表现似乎有遗传因素。

实战篇:低欲望学生问题诊疗

速速:小青(化名),男,12岁,五年级学生。

典型表现,典型事件

(1)生活习惯极其不好

小青同学的桌面上、抽屉里都堆得乱七八糟,需要拿书本时经常在书包里翻半天翻不到;别的学生开始写作业了,他还在埋头找本子,还经常找不到;铅笔盒里的文具总是不齐全,橡皮经常没有,钢笔常常没墨水,要不就是没有带,经常都是同学们借文具给他用;红领巾常常莫名其妙地丢失,因此不知提醒了多少次;课本上的笔记惨不忍睹,书本被他画得乱七八糟;座位四周常有废纸、掉落的物品,且他的课桌总是不能和别人对齐。

(2)学习习惯极其不好

做操时手脚乱舞,动作完全走样,立正时动个不停,做眼保健操穴位时,想怎么揉就怎么揉,手像抽筋一样。安排了同学做他的小老师专门教他做两操,他还是乱做一气,小老师十分生气,他还一脸笑嘻嘻的样子,毫无转变。

上课经常走神,读书时要么不读,要么就非常大声怪腔怪调地读,每次提醒教育过,下次还是如此。字写得特别大,总是跑到格子外面,不按老师要求的格式来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老师已经对他无话可说了。语文生字词和英语单词默写错误都非常多,默写十个词语,他可能就要错到七八个。答题也是随心所欲。比如做语文问答题时,他的答案只写“好”或者“不好”,“是”或者“不是”。有次做题时突然想到妈妈,就在答题横线上写个“妈”字,甚至还会直接在作业本上写“我不会写”四个大字,让老师哭笑不得。

小青父亲是一名电器维修人员,大专学历。母亲是商场仓库管理员中专学历。家庭关系和谐。据小青妈妈介绍,他们一家是四年级才和爷爷奶奶分开住的,之前一直住在一起。小青6岁之前都是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本身就不注意家里物品的有序摆放,也不注意卫生,家里很乱。孩子爸爸也不会料理家务事,并且现在生活中还依赖父母(即孩子的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只是给孙子吃饱穿暖。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孩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暴露出诸多问题,小青妈妈也没有足够重视,觉得孩子还小,到了三年级才紧张起来,可孩子很多坏习惯已经养成。妈妈觉得老公不会教育孩子,学习上出了问题,老公就只会打。她觉得自己又要教育老公,又要教育孩子,很累。现在孩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道理也已说尽,对孩子已经没有办法了。

小青小时候没有特殊的创伤经历。

英语老师的评价

孩子记性不好,习惯很差,对待学习非常马虎,成绩在班级处于末端。

数学老师的评价

他比较懒惰,学习习惯很差,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无章,成绩处于班级末端。

爸爸的话

这孩子说话就像做梦一样,整天会瞎想,常常说自己长大了就成大老板了,生活就会很幸福,处于幻想之中。不肯写作业,一写作业就磨蹭。

词语联想

(每组冒号前面的词为领词)

人:军人,陆军海军空军,大王,国王。

书:大书,小书,看书,买书,学习,眼睛。

家:家人,家乡,故乡,家事,国事,天下事。

心:心想事成,冠心病,开心,高兴,快乐。

老虎:白虎,猫科动物,东北虎,虎皮兰,豹子,猫,狗,动物。

数学:学习,知识,才华,诸葛亮,数字,加法,乘法,减法。

军人:陆军,海军,空军,海陆空,飞机,坦克。

北京:北京烤鸭,牛肉,鸡肉,玉米甜食绿色食品

分开:离去,再见,连体娃,娃娃,玩具

游戏:打游戏,电脑游戏,电视手机,电脑,电子手表。

早期记忆

在上幼儿园时掉了大门牙,放学时我拿着大门牙出幼儿园,别人说我大门牙被偷了。

爷爷骑电动三轮车带着我和奶奶,突然翻车了。我没事,奶奶身上全是被碎玻璃扎的血印子。我吓了一跳,想赶紧回家看电视,消除可怕的感觉。

有一次奶奶撕开饼干包装袋,给我吃饼干,我很开心,结果头撞到茶几上,奶奶送我去医院。医生说要缝针,我吓得一下子就跑出医院。医生看我这样,不敢给我缝,我就裹着纱布回家了。

有一次门夹到手了,很疼,疼得在地上打滚,爷爷奶奶带我去医院拍片子,没骨折,于是我们回家了。

幼儿园时做的梦:

我梦见耳朵上戴了耳环,是有人在我睡觉时偷偷给我戴的。在梦里醒来后,我很害怕。(我问为什么害怕?他说,我害怕变成女生了。)

我梦见我跳楼,但我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我在做梦。我跳到了河里,淹死了,我想醒就醒了。(他反复跟我说,我小时候想做这个梦就能做这个梦,我想醒就能醒。我随口问他,怎么会做跳楼的梦?他说,我想知道跳楼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刺激,就做了这个梦。)

近期的梦:

梦见我最近考试考到89.5,感觉很遗憾,0.5分没有考上,就醒了。

五项图和全家福

以上是原始材料,下面是速速老师自己写的诊疗报告、后续情况反馈和反思。

小青个案诊疗报告

一、诊疗对象

小青,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主要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是随心所欲的,不讲规则,生活、学习上都杂乱无章,行为习惯极不好。

三、初步诊断

小青安于现状,需要层次低,不喜变化,遇到问题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经常生活在幻想和现实之间,而且界限不清。

四、原因分析

1.遗传因素的影响:据小青妈妈介绍,小青的爷爷奶奶就不注重生活细节,不会料理家务,家里很乱。小青爸爸又是在他的爸爸妈妈过度照顾下长大的,他做事也丢三落四,没有条理。小青的表现似乎有遗传因素。

2.家庭环境的影响:小青6岁之前都是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只关注吃饱穿暖,有意识的教育几乎没有。小青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暴露出诸多问题,爸爸妈妈没有足够重视,只觉得孩子还小。到了三年级才紧张起来,可孩子很多坏习惯已经养成,四年级才分开住,可妈妈也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一家人感觉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在小青成长的关键期,家庭教育缺失。

3.小青自身的问题:从小青的词语联想中可以看出,小青所写出的词大多包含领词中的字,且名词较多。如:书:大书、小书。家:家人、家乡、家事。心:心想事成、冠心病、开心。老虎:白虎、东北虎、虎皮兰。可以感受到小青思维简单,知识水平不高,阅读量不够丰富,因此他的作业正确率也不高,默写错误很多。

四条早期记忆都与身体伤害有关,而且他受到伤害后的反应都只是简单的生理反应,且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或转移注意力。如:爷爷骑电动三轮车突然翻车了,奶奶身上全是被碎玻璃扎的血印子,他没有担心奶奶,而是转移注意力,只是想赶紧回家看电视,消除可怕的感觉。头撞到茶几上,医生说要缝针,他吓得一下子就跑出医院,这也是在逃避。再从小青的梦境和五项图来看,可以感受到他时常处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他明知自己要淹死了,或变成燃料失去生命了,却不害怕,明显就是现实和幻想界限不清。就像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样,似乎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做事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他还说自己长大了就成大老板了,生活就会很幸福,不切实际,处于幻想之中。

五、初步转化措施及效果

1.在小青发愣、走神的时候,及时点醒他。(www.daowen.com)

如果是自习时间,我会轻轻地走到他身边,问他:“你现在在想什么?”一般情况下,他说不出他在想什么,然后我提醒他赶紧看书或者写作业,并且和他约定好写完手头作业的时间,或下课问问他看书的内容,促使他不分神。如果是上课时间,我尽量不打断课堂,在他走神的时候轻轻拍拍他的肩,把他拉回课堂,并在课上多喊他回答问题。这样,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有所改变,听讲效率有所提高。

2.每天让他大声读10分钟的书。

每天我利用课余时间让小青在我面前或小老师面前大声读10分钟的书,我觉得这个方法效果很好。他刚开始读书时常添字漏字,忽快忽慢,很不连贯。每天读着读着,他读书的能力有了提高。和他说话也感觉顺畅了许多,而且他的心似乎也沉静了一些。做作业时会读题了,虽然错误依旧不少,但能感觉到他的进步。

3.生活小导师和学习小老师齐上阵,榜样引领,同伴互助。

除了我每天一早对他各项学习用品的检查,生活小导师课间随时检查指导他有序摆放各种学习用品,保持桌面、抽屉干净整洁。学习小老师坐在他旁边,指导他写作业,先从书写、作业格式开始,给他写范字,督促他把字写工整、写进格子,严格按老师的作业格式来写。这样从小处着手,逼着他改掉随便的坏习惯。当他写得好时,我及时表扬,强化鼓励,渐渐地他的作业看上去整洁多了。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也是如此,两天做一节,由小老师指导督促,他动作很不协调,但至少态度上认真多了。

4.家长从小事开始,规范孩子的行为。

听小青妈妈说,以前小青一回家鞋子就东一只西一只的乱踢乱放,整个人往客厅地上一躺,书包随手一扔,很没规矩。于是,我让小青的父母就从进家门开始,给孩子立规矩,规范行为:鞋子必须在指定位置放整齐,书包放进房间固定位置,不可随便躺在地上。小青的家长很赞同我的提议,于是就这样要求孩子。我对家长说,要求不要一次提得太多,一段时间重点训练一个常规,这样循序渐进,才会不让孩子反感,从而起到作用。

5.和任课老师沟通,对孩子多点耐心、少点批评,出现问题找找原因。

我和任课老师沟通,小青的问题是从小到大累积起来的,因此要改变小青的坏习惯,就必须把工作做细一点,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一气。要给他讲明要求,并让孩子重复老师的话,让他的脑海里有清晰的要求,从而规范他的行为。

小青的转变情况

在运用了以上方法齐抓共管后,我观察到他空余时间仍然喜欢画画,都是画的一些机甲怪兽之类的东西,还是和幻想有关,但是他能够把每个小人画得大小比较均等,让人感受到他的思维有了一定的规则感。

生活习惯方面:他的桌面比以前整洁了些,丢三落四的习惯有所改观。坐在他周围的学生反映他做事比以前有条理了些。

学习习惯方面:各科老师都反映他学习上有进步。语文书写变化明显,字能写进格子,也写得整齐多了。课堂上,他能积极举手发言,大体意思能说对,但句子还说不完整。写作业时能够跟上大家的速度,有错误能及时订正,进步明显。

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有没有改变呢?于是我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没想到,孩子的父亲立刻就说,在家表现很不好,厌学情绪特别严重,不肯做作业,在地上打滚,或坐在桌前发呆。睡前他要看书,但是从来没有耐心看完一整本,这本翻翻,那本翻翻。父母问他在学校怎么上英语课、数学课的,他就说自己没有听讲,自己画画。父母听了很生气,他看到父母生气了就笑。父母说他好像是故意这样说,就想惹他们生气,父母生气了他就高兴了。小青的妈妈现在又怀了小宝宝,就要生了,精力也有限。他爸爸上三班制,晚上也常常要上班。小青放学就去托管班,写好作业回家。可是一些背书默写的作业他在托管班完成不了,回来后就不愿意写了,让父母很头疼。

反思

通过对小青这个孩子的长期关注,跟踪研究,我感受到了教育诊疗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切实帮助。在问题学生个案诊疗的研究过程中,我有一些收获

(1)有了教育研究的意识

我们老师每天有很多繁杂的工作,面对的又是一个个秉性各异的孩子。他们可爱的时候像天使,而调皮或出现问题时又会使我们焦躁、抓狂。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通常的第一反应是生气,然后会不由自主地训斥教育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和孩子都很不稳定的情绪。这是我们没有教育研究意识造成的。从小青的这个案例研究来看,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如果把这一问题从孩子身上外化出来,就会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分析孩子的成长史、内心想法等,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时,我们的关注点就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朝孩子发火、生气。面对问题,我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我想这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吧。

(2)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理性的教育研究之后,我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找出一些帮助孩子的方法,从而避免了以前处理问题的简单做法,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成长。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之前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没什么效果,那就需要我重新调整,再次想办法。比如:在我的教育下,小青后来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学习状况得到了改善,可在家里的改变却不是太大,这使我有了新的困惑,可这个新的困惑就又成了我研究的新问题,很具有挑战性。在这样不断进行的个案诊疗中,渐渐提高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它永无止境而又充满乐趣。

王晓春:速速老师提供的这个案例,我看了两遍了,感觉有点奇怪。速速老师写的诊疗报告,看着都挺合理,可我总觉得好像有点没弄清楚。这孩子随心所欲,关键是要找出他的“欲”到底是什么,这个不大清楚。这孩子没谱,问题是,我们这些研究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出那没谱之中的谱,他肯定有谱的,只是这个谱咱们没搞清楚。你说源于他的家庭环境,他受的那种教育,肯定导致最后他乱七八糟。可是,类似环境中长大的其他很多孩子并不像他这样。他的心理状态跟别人不太一样,从表面上看他是行为习惯问题,我觉得从深层次看,好像他的想法和心理跟别人不太一样。究竟怎么不一样,我不清楚,我觉得有点儿模糊。希望速速老师把他的那个五项图和全家福细致给我讲一下,我看不懂。我想知道他的思维特点和心理规律,他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

请问问这个孩子,他的爱好是什么,他做什么事情最擅长,这挺重要的。目前看,这孩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他行为习惯特别差,另一个就是他对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分不清。但是你要注意,一个人分不清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不等于他行为习惯不好,反过来也一样,行为习惯差的孩子未必分不清这两个世界。这不是一回事儿。问题就是,这二者怎么在小青身上统一起来的,怎么解释他的性格逻辑。

速速:小青的五项图是这样画的:最下面一个个小的竖条子就是他画的房子,画面的中间这一个大大的尖尖的像一个怪物一样的东西,他说这是一个假的树。人是在画面的右上方。右上方这一个像热气球一样的,下面挂了一个小的圆形的东西,里面有两个小人。这个里面的小人,他说就是他自己,就是用人来做这个太空飞船的燃料。书是在画面的左上角,像一个翅膀一样的东西,他的书就画在了这个里面,感觉在天上飞。

前天我问他,他说他喜欢看清朝题材的书。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清朝经常打仗啊,那些很有意思。

我教他的那个时候,他特别喜欢画画,没事他就喜欢拿个东西出来画,画的都是这些机甲怪兽之类的东西。而且他喜欢设计各种武器,这个是干什么的,那个是干什么的,讲起来头头是道。

他也没有什么目标。以前他妈妈曾经跟我说过,他爸爸跟他讲,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的话,长大了之后,你怎么办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工作啊。他说,我没有关系啊,我长大了,只要有一个馒头吃就行了。感觉他就是无欲无求的状态。

扁舟:佛系的……

速速:妈妈当时就很生气,你怎么就只有一个馒头吃就行了!妈妈就觉得很无奈。的确是很佛系。

问:他有没有惧怕哪个老师,或者哪个家长?

速速:没有。他的家庭从小对他就没有要求。

他爸爸是电工,他的工作可能做得还是蛮好的,因为他妈妈曾经说过,说他爸爸挺忙的。回来之后什么事也不做。如果下夜班迟了,都不回家,就睡到爷爷奶奶家去,就是他自己的爸爸妈妈家。爸妈早上也不喊他,他就可以在那边随便睡到几点钟起床,起来之后给他弄早饭吃。所以小青爸爸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

小青上了小学之后,他爸爸也参与孩子的教育,以前会打他,不好就打,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后来呢,我跟他家长讲回家之后怎么样,看他写作业,怎么样和孩子交流,家长也都听着,也按照我说的要求去做。现在打他少了,基本上就不打他了。

问:这个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吗?

速速:好像也说不上有多喜欢体育运动。做操也不好好做,反正就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感觉从小家里就没有给他规则感,长此以往形成了不受任何约束的习惯,怎么舒服怎么办。专心听老师讲课要求要集中注意力,他觉得累,就爱听不听,最后什么都没记住。或者记住一点要求,又觉得这样写太累,不舒服,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王晓春:感谢速速老师提供这么多材料,还有其他老师的发言。今天早晨我把这材料看了一遍又一遍,来回琢磨,这孩子怎么回事儿。我对这个孩子看法有点变化,跟原来不一样了。原来这个小青给人的感觉最明显的是两点,一点是行为习惯太差,另一点是虚实不分,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分不清楚。我那时候就有点疑问,不知这两者什么关系,看到新材料以后,我觉得这孩子主要特点,可能不是行为习惯差也不是虚实不分。是什么呢?他大概是个低欲望的孩子,这种孩子我还真见得少。老师们称之为佛系,这么小就佛系,很有趣。我觉得现在还是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他确实是一个低欲望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是一个低欲望的人,他父亲也许就是这样的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孩子成熟得晚,他有一些欲望在潜伏着,他自己还没有觉察,但是我们现在把他说成是一个低欲望的小朋友,还是可以的。

这个判断形成之后,逻辑链立刻就清楚了,他的行动就都能解释了。他行为习惯不好,那当然,低欲望的人行为习惯就不重要了,因为所有的习惯都是为欲望服务的,如果没有什么目标,很多习惯对我就无所谓了,我这么办也成,那么办也可以。虚实不分呢?怎么解释?一个人没有高的欲望,他心理能量是有的,任何人总有心理能量,这能量往哪儿释放呢?他不向现实释放,只能向虚空释放,就是在虚幻世界里,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来满足一些正常的心理需求。这就合逻辑了,我们几乎可以用这一个基本判断,来解释他的所有言行,这就比较合理了。当然合理并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但我们先来这么一个假设是可以的。

我再说下一步。如果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主要治疗方向就不一样了。原来我们的方向就是让他清醒,让他养成好习惯,这都对,但是可能现在还有一个更符合他心理的治疗方式,就是激发他的欲望。他不是低欲望吗?我们就把他的欲望提高一点。怎么提高呢?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试一试。

第一个方向,因为他已经五年级了,可以考虑问问他,你长大了,你不说吃一个馒头就够吗?这馒头怎么得来呢?是你爸爸妈妈老给你送馒头吃呢,还是你自个儿去挣馒头呢?如果你要去挣馒头,你从事什么职业呢?比如他说:我打电脑游戏挣钱。那好,就给他试验一下,看他玩电脑能不能挣到钱。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把他打得一塌糊涂,让他挣不着钱。如果他说,那我去打工。好,假期就带他去打工,不是做童工,就是实习,锻炼锻炼。让他爸给老板点钱,让老板发他。这样,让他知道将来起码得自食其力,我得能养活我自己,我现在这样,养活不了。他现在对社会生活可能比较无知,他必须得知道有很多职业,什么样的职业大约挣多少钱,能拥有什么生活水平,这些知道以后,也许能刺激他的欲望,让他双脚落地到现实世界。

还有一个方向,因为他进入前青春期了,可以了解一下他跟女孩子的关系。老师可以问问他,你现在也逐渐长大了,中国人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这很快进入青春期了,再过些年你就可以考虑谈女朋友了。我问你啊,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你再想想什么样的女孩子会喜欢你?你有什么条件来博得女孩子的青睐啊?这些话可以实实在在跟他说,刺激他,让他知道我将来得干点事儿。

这类刺激正当欲望的策略如果管事,如果他确实有变化,那可能咱们就打中了他的要害,他确实是这样的人。当然了,速速老师平常对他的行为习惯训练,还是要继续做的。但我觉得可以侧重抓一下他的欲望,从这儿切入,看行不行。这个想法非常不成熟,速速老师和其他老师,听听你们的意见。

速速:王老师,他不打游戏。

我还有个困惑,他给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大喜大悲,他的情绪看上去都是平静的。甚至你批评他,他也在微笑。可为什么他的早期记忆都是受伤害的呢?

王晓春:速速老师,您这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个孩子,他的早期记忆,并不是大喜大悲那一类的。如果您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这几件事,他的感觉,主要并不是失败感,挫折感,不安全感,而是新奇感,刺激。你看第一个,门牙掉了,别人说我大门牙被偷了。这里没有什么悲伤。第二个,三轮车翻了,奶奶身上全是被玻璃扎的血印,他吓一跳,其实主要是一种刺激的感觉,并不是伤心。吃饼干头撞茶几上,医生要缝针,他就吓得跑回家了,这个叙述相对说来也是比较平静的。最后一个,门夹手了,疼得在地上打滚,奶奶让我去医院拍片子,没骨折,于是我们回家了。整个叙述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种特别的不安全感。那种感觉,都是刺激。

另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没搞清。这四个早期记忆都跟身体有关,联想到他的五项图里面是把自己放在火箭上拿身体当燃料,你拿身体当燃料了,不就没了吗?他也觉着挺好玩儿。所以我猜想这个孩子对身体的感觉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可能对身体特别敏感,或者他对身体的想法是另一样。这很有意思,很特殊。他所谓那个疼啊,跟咱们所说的一般的疼,可能不是一回事,或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儿。你看你在火箭里当燃料,在咱们看来,这极其可怕,他却不觉得可怕,所以他所谓的可怕跟咱们说的可怕,可能含义也是不同的。这个孩子,他的心理相当健康,抗挫折能力挺强的,真是一个天生佛系的。跟咱们比,他的皮肤可能特别敏感。

速速:他曾经跟我说过他的梦,说他梦见自己跳楼。然后我问他害不害怕,他说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我是在做梦,我就想知道跳楼是什么感觉,所以我就做了这个梦。我说,那你跳楼跳下去不就死了吗?他说是的,我跳到河里淹死了,然后我想想我就会醒,我想做这个梦,我就能做这个梦。我问他,你想知道这个,为什么要跳楼?他说,我想知道跳楼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刺激,就做了这个梦。那么结合您刚才讲的,这个孩子,是不是平时对他的刺激,不达到一定的强度,他都感知不到?所以他都做这种很刺激的梦,或者做很刺激的事来感知到这种刺激。

王晓春:这个孩子不打游戏,我也有点儿不解,因为对于一个低欲望的孩子来说,打游戏是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很好的渠道。佛系的青年人,喜欢打游戏的还是很多的。我不知道他是家里不让,没有条件打,还是他就不喜欢这事。如果不喜欢,那太重要了,一定要问问他为什么不喜欢,不喜欢在哪里。这事我还没搞明白。如果他对现实世界跟幻想世界分不清楚的话,那么他喜欢打游戏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游戏里面这种东西不是很多吗?他怎么不打呢?是不是他不喜欢游戏的那种对抗性呢?因为游戏往往是对抗的,他也许不喜欢对抗,所以不爱打游戏。要是那样的话,可就真佛系了。

速速:小青案例我也有疑惑,就是他的欲望低,原因是什么?欲望低是不是就是问题的主干?我这几天思考,感觉他的主要问题有可能和他各方面能力弱有关。

王晓春:速速老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个小青,低欲望是个结果,他怎么会低欲望?原因在哪儿?这问题确实非常重要,咱们还真没认真地、使劲地挖过。刚才我又把材料浏览了一下,想半天,有这么几种可能。首先就是遗传,家长有这种人,糊里糊涂地混。另外一个就是家庭影响,他家里面既然有这种人,就有这种气氛,家里对他也没提什么要求,没有引导,所以他就这样。这是一种可能。第三种可能,就是他那欲望会来得比较晚,懂事比较晚,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你注意他的早期记忆,有一个考试分数89.5,他就很遗憾,差0.5,我没考上。这就证明他不是完全没有欲望。到底这个欲望是藏起来了,还是没激发出来呢?这事还真值得注意。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速速老师说的,他能力差。有欲望也白有,不如没有欲望,我就凑合过吧。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凡是一件事有好几个可能原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找出哪个是主要的,因为经验证明这非常重要。比如说有四个原因,咱们都得干预,但是你必须在主要原因上格外着力。经验证明,这样效果比较好。这四个到底哪个是主要的?就现有材料看,我倾向于主要是遗传和家庭环境,决定了他就这么活着。如果这个判断正确的话,他长大以后大体也是这么一个人,佛系,有饭吃就得。

这个问题的检验也是实践。既然他低欲望,我们就千方百计地刺激他的欲望,若怎么刺激他也还是拿不起个儿来,那可能人家就是那么一个人,你刺激一下可能会稍好一些。如果刺激以后发现他有显著的变化,那咱们的判断就动摇了。要靠实践来检验判断对与错。

就目前我们见到的材料看,小青是一个心理问题生,中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