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卢梭生平与学说简介-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卢梭生平与学说简介-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22年,他的父亲因与人发生纠纷而逃离瑞士,从此,卢梭开始了不稳定的生活。1722—1736年,卢梭为了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杂役、家庭教师、流浪音乐家等。以后,卢梭相继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漪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爱弥儿》的出版,大大触怒了封建专制王朝和天主教会,巴黎天主教宣布当众焚烧《爱弥儿》,高等法院也下令通缉卢梭,卢梭因此被迫流亡国外。卢梭基本上是一位自然神论者。

卢梭生平与学说简介-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卢梭(Rousseau,1712—1778)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由于母亲早逝,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很深。1722年,他的父亲因与人发生纠纷而逃离瑞士,从此,卢梭开始了不稳定的生活

1722—1736年,卢梭为了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杂役、家庭教师、流浪音乐家等。长期的流浪生活使他熟悉社会,对贫苦人民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深切的同情。1740年,卢梭开始任家庭教师,自此激发了他对教育的浓厚兴趣。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结识了启蒙运动学者狄德罗、伏尔泰等人,并从1749年起参加《百科全书》的撰写活动。1749年,他因撰写《论科学艺术》一文获奖而赢得了极大声誉,整个法兰西为之瞩目。以后,卢梭相继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新爱洛漪丝》(1761)、《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名著,在书中,他斥责天主教会的传教士都是骗子,他反对传统教义,尖锐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提出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爱弥儿》的出版,大大触怒了封建专制王朝和天主教会,巴黎天主教宣布当众焚烧《爱弥儿》,高等法院也下令通缉卢梭,卢梭因此被迫流亡国外。

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卢梭仍然坚持创作,1770年完成了自传忏悔录》,1776年写成《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1778年,《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梦想》尚未写完他便因病去世了。(www.daowen.com)

卢梭基本上是一位自然神论者。他反对天主教会,即认为存在一个使物质(宇宙)运动并创造了自然规律(万物秩序)的所谓“上帝”,但又认为上帝并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物质,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方面,他认为由于上帝的恩赐,人生而有了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性;另一方面,他又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认为我们应借助各种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重点阐释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其中,人民主权和民主政治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乃至现代社会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