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揭示卢梭学前教育思想详解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揭示卢梭学前教育思想详解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卢梭也常提及“消极教育”。因此,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卢梭按照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进程,把儿童受教育的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施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婴幼儿的着装方面,卢梭指出,为了适应儿童的自然发育,一定要给儿童穿宽松的衣服。卢梭还对婴幼儿的睡眠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论述。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揭示卢梭学前教育思想详解

(一)自然教育

1.自然教育的含义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使人保持善良天性。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

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他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所以卢梭也常提及“消极教育”。

自然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原因是穷人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农村环境已经十分接近自然,而且他们被迫只能接受这种自然的教育,不可能得到其他教育。而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是最不适合的,对他本人和社会都是不相宜的。因此,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

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残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归于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按照他的论述,“自然人”这个概念是相当于“公民”“国民”等概念来说的。卢梭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目的,因此,不可能同时教育成这两种人。卢梭选择“自然人”而不是公民作为培养的目标,显然是由于他的人性论、社会发展观特别是他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他不无蔑视地说,当时专制的法国已经不像是真正的国家,而在没有国家的地方是不会有公民的,更不用说什么培养“公民”。

3.自然教育的要求

卢梭对于当时的父母和教师向儿童灌输旧的道德和知识,摧残儿童天性的做法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认为这种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了孩子本应快乐的时光,使他们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束缚,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了童年。这种教育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样的人缺乏分辨善恶的能力,缺乏实用的知识,是束缚在封建旧制度之下的公民。

卢梭反对在儿童心理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他对当时的贵族将儿童打扮成小绅士、小淑女,要求他们的言行举止像成人那样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不适合儿童活动的衣着会使孩子失去自由和快乐,养成奢侈的习惯和产生贪图享乐等不良心理。

卢梭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认为“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他主张实施消极教育,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自身的成长和教育中取得主动地位,教师只需为儿童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二)论教育阶段

卢梭指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适当的完善程度,都有其特有的成熟时期。“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生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他要求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如果教育方法不太适合学生的个性、年龄和性别,要想取得成功是令人怀疑的。他说:“我的方法……它是根据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的能力,根据我们按他的能力所选择的学习内容而进行的。”

卢梭按照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进程,把儿童受教育的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施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四个阶段分别是:0~2岁婴儿期的教育,以身体的养护为主;2~12岁儿童期的教育,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12~15岁青年期的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15~20岁青春期的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这里我们介绍前两个时期的教育。(www.daowen.com)

1.论儿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

卢梭认为,0~2岁婴儿时期的教育,主要是让儿童的四肢和各个器官得到自然发展,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锻炼和增强儿童的体质。他特别强调,这一时期的教育要适应儿童身体的自然发育,对此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主张。

他主张儿童的饮食最好是简单而清淡的,婴幼儿要多吃些水果蔬菜,少吃油腻食物,而且婴幼儿食品不能单一,以免造成儿童偏食。他还特别提到要注意使儿童保持自然的饮食习惯。

在婴幼儿的着装方面,卢梭指出,为了适应儿童的自然发育,一定要给儿童穿宽松的衣服。他特别提到,切忌用襁褓捆缚婴儿的四肢,认为这样做剥夺了儿童的自由,有碍于婴儿身躯的自由伸展,阻滞了血液循环,这对儿童的发育是有害的。他说:“凡是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处都可看到驼背的、瘸腿的、膝盖内弯的、患佝偻病的、患脊骨炎的,以及各种各样畸形的人。”卢梭认为这种不合自然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使他们一生下来就产生痛苦的感觉,“他们比戴着手铐脚镣的犯人还要难过”,他们挣扎,他们愤怒地号哭,形成了坏脾气,卢梭认为这都是残酷的束缚造成的,因此,他要求改变这种错误的做法,建议用松软的法兰绒被子包裹婴儿,以便婴儿的四肢能自由活动。卢梭还指出,婴幼儿不宜穿戴过多,不要给他们裹头、戴帽,应让他们习惯于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以养成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卢梭还主张儿童的衣服要朴素,他反对儿童穿华丽的服装。他指出,最平凡舒适的,并使儿童感觉最自如的服装,永远是儿童最喜欢的。

卢梭还对婴幼儿的睡眠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论述。他认为儿童的睡眠时间一定要充足,因为儿童好动,活动量很大,而睡眠可以补偿活动的消耗。他赞成洛克的看法,认为儿童的睡眠应服从规律,即“日出而起”“日落而眠”,认为这是最科学的方法。但是他又指出,还需要对儿童的睡眠施以另一适当的训练,也就是“超乎”自然规律,“他必须能够睡眠迟而起身早,忽而被人唤醒或彻夜挺坐而不生病”。他强调应训练儿童的身体,使其能适应各种情况。

可以看出,卢梭有关儿童身体发育和养护的论述,大多借鉴了洛克的体育观点。

2.论儿童的感觉教育

卢梭认为,2~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有所发展,但是理智还没有开发,因此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儿童的感觉发展方面,他认为这个时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

卢梭从其哲学认识论出发,非常强调人的感觉经验的作用。他认为,感觉经验是理性发达的凭借,要培养人的理性,必须充实人的感觉经验。他又认为,儿童的感觉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够发达。在这里,他强调了感觉教育的重要性。卢梭指出,在人身上首先成熟的官能是各种感觉器官,因此,应该首先训练的也是感官。感觉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能激发儿童的智慧。可以说,感觉教育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感觉教育必须以体育(即儿童的体格锻炼)作为基础。

卢梭从多方面肯定了儿童身体锻炼的重要价值。他认为,不论是从儿童将来生活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儿童当前的爱好出发,儿童都是应该从小就进行身体锻炼的。他分析说,儿童自幼就应养成抵抗自然灾害的本领,要能够抵抗疾病和各种各样的疾苦,而这种本领的养成,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身体锻炼才能够达到。他还分析说,儿童的天性是爱好活动的,因此对于身体锻炼,儿童是易于接受的。卢梭强调,对儿童来说,身体锻炼是具有现实的和未来的多种价值的。所以,他主张从幼儿起便对儿童进行严格的身体训练,使其养成强壮的体格,能经受各种苦痛。卢梭同洛克一样,反对对儿童娇生惯养,反对溺爱儿童。他反对家长对孩子身体的过分保护和过分担忧,他主张当孩子跌倒了,或流了鼻血,或弄伤了手指时,家长不要表现出过于紧张的样子,以免使儿童“更觉害怕和更加神经紧张”,应该表现得若无其事,这样会使儿童很快安静下来。卢梭认为这是一种训练儿童忍受苦痛、培养儿童勇气的很好的办法。

在此基础上,卢梭又进一步指出对儿童如何进行感觉教育的问题。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是第一位详细论述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教育家。他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认识上只能接受形象,而不能形成概念,即还没有达到理智的阶段,因此必须首先训练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在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这几种感觉中,卢梭特别重视发展儿童的触觉和视觉。他认为,在人的各种感觉发展中,触觉发展得较早,而且可靠性比其他感觉高,通过触觉,儿童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形状、硬度、温度、大小、轻重等更准确的观念,因此应尽可能地多给儿童发展触觉的机会。他主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应采用以触觉代替视觉和听觉的方法来锻炼儿童的触觉。他主张通过一些活动来全面和充分运用儿童的触觉,并且训练儿童在黑暗中行路和分辨事物,而且他还主张让儿童养成夜间活动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另外,他还主张可以用触觉代替听觉的方法来训练儿童的触觉,比如让儿童把手放在琴上,由琴木的震动来分辨声音的高低。除了触觉训练以外,卢梭还主张通过图画、几何形体和制图来训练儿童的视觉,培养其观察力;通过唱歌和听有节奏、有旋律的声音来发展儿童的听觉;对于儿童的味觉和嗅觉,卢梭认为不必特别训练,而应顺其自然。为了丰富和发展儿童的各种感觉,卢梭曾反复强调,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尽可能地让儿童利用各种感官,并且还要尽量多地让儿童参加户外活动,以便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塑造高尚的品德。

(三)论德育和智育

卢梭认为,2~12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是没有道德观念的,不要教他们道德观念,也不要强迫他们接受道德规则,不宜对其讲解抽象的道德概念,只应结合具体事物进行教育。在培养德育的方法上,卢梭反对说教和体罚,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即“自然后果法”。他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当儿童打破了他自己房间的窗户时,不要忙着给他配玻璃,而要让他昼夜都受风吹,让他亲身体验自己犯的错误所带来的不便,从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错误。

关于智育,卢梭指出,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理性的发展,让儿童学会如何独立地学习,并培养他们对各种学问的兴趣。关于知识教育的内容,卢梭要求让儿童学习实用的知识和与儿童个人经验相关的知识,从而使他们了解自然的变化和社会人生的意义。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和强迫灌输知识,主张实物教学,要求从自然现象中学习知识,要求儿童独立地观察事物,独立地思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