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学家郭守敬:中国历史人物与天文台的创立

科学家郭守敬:中国历史人物与天文台的创立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至元十五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3年半约200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

科学家郭守敬:中国历史人物与天文台的创立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年)是我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1231的),卒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1278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与共事。经过4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40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www.daowen.com)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3年半约200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1281年)“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1291—1293年),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间,制成一些精良的计时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