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农民互助银行的创立之梦

中国农民互助银行的创立之梦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9月,他写出了《互助金融初识》的文章,对许文盛所创立的贷款互助合作社进行了精辟分析,他提出的“互助金融”的概念观点,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还被收入了“百度百科”等网站成为“词条”。“互助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原濮阳市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主任葛东良先生2010年9月在《互助金融初识》一文中提出。因此,中国广阔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亟须各级政府支持建立符合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农民互助银行的创立之梦

葛东良是一位老金融工作者,2010年从濮阳市农行退休后,许文盛“三顾茅庐”,把他请到贷款互助合作社,担任了贷款社总社科研部的顾问

我们特别采访了这位老先生。老先生作为一个老金融工作者,又多年从事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他的眼光独到而敏锐。

2010年9月,他写出了《互助金融初识》的文章,对许文盛所创立的贷款互助合作社进行了精辟分析,他提出的“互助金融”的概念观点,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还被收入了“百度百科”等网站成为“词条”。

“互助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原濮阳市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主任葛东良先生2010年9月在《互助金融初识》一文中提出。互助金融的本质也是合作金融,不同之处在于:互助金融模式根植于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运作模式(又称“濮阳模式”),按照“市总社+分理处+村互助中心”的多层合作社组织形式,吸取通过客户经理的流动银行作用,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互帮互助为纽带,将贷款产品进行全面提升与整合的全新金融理念。

他在文章的开篇中写道:勤奋、敬业是成就创业梦想的基本要素。然而,时下像许文盛这样执着的很少有。基于这个人、这种精神给人的感动,一个在计划体制下人民银行、改革之初的专业银行、市场化后的政策性银行工作过的老同志,动起了探讨新事物的念想,欣然加入这支新生的年轻的队伍。

葛东良在文章中坦诚地说道:“初来乍到,本不该多言。然而,一融入即感到生机、活力、热情、诚信、朴实迎面扑来,那么多人给你介绍情况,提供资料,倾诉心声,使我油然产生指点一下的激情。于是,在与员工的见面会上,我讲,我们的贷款死不得、经营亏不得、员工薪资少不得。尤其贷款是我们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不能照搬国有银行、政府主管的农信社的做法。因为他们产权是国家、集体的,有政府做靠山,资金实力强,流转规模大,一部分贷款能挂账,能剥离,能核销,不影响业务运营,不影响员工薪资发放。我们却没有这些条件,作为社员互助金融组织,底子薄、实力小,自主合作,自主兴办,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出了风险没有任何人兜底,目前尚缺做大额贷款的能力和条件。如果我们把贷款搞死了,就把我们互助合作的事业搞砸了,对不起为其作保或投资的社员乡邻,就是拿责任员工的薪资也难以抵补,互助社资金营运的流动性、持续性难以保证。”

他在文章的最后,富有见地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核心在于互助,途径是市、乡、村三级组织联动;原则是诚信互助,民主管理,相互监督,互惠互利;目标是实现社员致富与互助社持续发展“双赢”。分析目前运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互助合作金融理论学习研究滞后,对成功的经验总结宣传贯彻不到位,对已建立的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员工素质能力不适应等因素所致。因此,加大学习、宣传和研讨工作力度,就成为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市社和分社组织管理者和承担培训辅导、管理监督职责的员工,要带头学法规、懂政策、熟规范、严管理,要让所有的入社社员、借款人、投资人、担保人都能清楚明白自身的责任义务,真正让借款者增收,让担保者放心,让投资人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互助社,对改善投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也会日益明显,互助合作金融事业就能越做越好。

现在,葛东良老先生因为年事高而不再负责贷款互助合作社科研部的工作了,但他一直关注着贷款互助合作社的发展。(www.daowen.com)

2020年12月,葛东良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对作者说:“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是当年中国社科院在濮阳设立的扶贫性质的小额贷款试验基地,在党和国家创新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政策的指引下,至今已经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文盛首创并持续探索的农村互助金融模式,或者说‘濮阳模式’,这些年来在濮阳帮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所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有目共睹。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意义、示范价值,已经在国内多个地方赢得了关注。应该说这一成功的探索与实践,得益于贷款互助合作社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许文盛,有了这样一位有思想、有追求、有格局的领头人,才会带出一支优秀的团队,互助金融这项事业才会越做越大。”

采访之中,作者有很多感慨:“实践证明,在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村和农民还存在着一盘散沙的状况之下,农村农民发展经济的力量是薄弱的,人散、心散、单门独户、单打独斗的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最有力量。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十多年在濮阳广阔农村进行的互助金融的探索和实践还有力地证明,‘濮阳模式’是目前情况下在中国广阔农村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帮助农民、造福农民、助力乡村振兴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濮阳模式’如果能够有机会在全国复制推广,一定会成为助推中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强大力量。”

作者的这一观点,不仅得到了葛东良先生的赞同,同时得到了许文盛的高度赞同和支持。其实,我们有一个共同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历经15年试验探索的“濮阳模式”是成功的,希望国家政府部门能够倡导在中国广阔的农村推广复制,在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发挥其潜在的重要作用。

许文盛认为,当前,中国城乡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对农村信贷资金投放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在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同时,许多有信贷需求的农民却不能获得贷款,或获得贷款的规模远小于实际资金需求。因此,中国广阔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亟须各级政府支持建立符合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许文盛很有感慨地说:“我们常说,只有农民自己的组织,农民才会关心其发展;只有农民自己的组织,才会与群众患难与共、设身处地考虑其现实需要。我们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作为小额信贷扶贫科研机构,正在成为农村社区互助金融良好的孵化平台。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我们贷款互助合作社不仅能有效动员组织群众,而且能在社区组织的基础上,以小额信贷为资金互助补充动力,以资金互助促进小额信贷与社区群众良好互动,真正促使弱势群体贷款难、收款难、增收难等系列社会难题迎刃而解,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贷款互助合作社在发展成长的路上,尽管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许文盛对贷款合作社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豪情满怀地说:我们贷款互助合作社有一个宏大的中国梦,那就是早日创建一家真正属于中国农民的“中国农民互助银行”。贷款互助合作社成立15年来,我们立志金融报国的初心始终未变,我们一直在努力促使政府、精英、农民合力建设新农村,并渴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之下,循序渐进地整合国内资金互助社和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为实现创建媲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中国农民互助银行”的伟大梦想而奋斗

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