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创立

中国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创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国家企业集团的发展,以美国和日本最为典型,代表了东西方企业集团的演变过程。在旧中国,由于经济落后,工业企业数量有限,形成数量不多的以家族企业为特征的小规模的企业集团。1965年我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446亿元,国营经济总量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716亿元的53%左右,其中不少大型国营企业具有企业集团的一些特征与功能。

中国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创立

从企业发展历史看,企业集团的产生有两大背景: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对企业的有限经营规模提出挑战;二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出挑战。发达国家企业集团的发展,以美国和日本最为典型,代表了东西方企业集团的演变过程。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性企业组织的重要特征表现为横向合并,即同一行业内部的企业联合,卡特尔(Cartel)和辛迪加(Syndicate)是这种横向合并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早期企业集团的雏形。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通过投资创建、兼并、投资控股与参股以及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等方式获得很大发展,形成一批新兴的、主要位于工业领域的企业集团,被称为“工业企业集团”或“锥型企业集团”,如丰田东芝索尼三洋等。

在旧中国,由于经济落后,工业企业数量有限,形成数量不多的以家族企业为特征的小规模的企业集团。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我国积极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逐步形成以国有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主要来源有四个部分:为支援战争和保障供给,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些公营企业;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并通过民主改革使之转变为国有企业;没收敌伪企业,主要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创办的企业,伪满和汪伪政权的企业;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国有企业。(www.daowen.com)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我国国有企业占据了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1956年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逐步开展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694个限额以上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化建设。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有经济的总投资为612亿元,建立起一大批工业化所需的基础工业,形成一批国家投资的国有工业企业。

1963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并认识到托拉斯是工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措施,我国开始出现工业联营公司,国营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65年我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446亿元,国营经济总量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716亿元的53%左右,其中不少大型国营企业具有企业集团的一些特征与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