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美育思想史:突显工具性身体经验

西方美育思想史:突显工具性身体经验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威审美经验论的工具主义倾向就体现在它使身体训练取得了合法性,身体经验得以被锤炼,直至达到审美化的效果。本文已经提及,杜威身心统一的观念恢复了身体在审美领域的地位,不仅如此,杜威在审美经验论的基础上,赋予了身体训练以滋养身体感觉、培育审美经验的作用。

西方美育思想史:突显工具性身体经验

杜威的论述使审美经验在美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获得了重估,这一重释让我们看到,人们可以通过身体训练,增进自身的感知能力,丰富生活经验,从而获得深化审美经验的能力。其中,身体感觉经验具有工具性的价值,这使得杜威的理论为美育提供了身体层面的指向。

实用主义也被称为工具主义,工具主义的含义是指“观念、思想、理论是人用以使其行动取得成功的工具,因而它们能否使人的行动取得成功便成为它们的真理的标准”[28]。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杜威对许多问题的思考,也包括审美领域。杜威的美学剥离了审美经验的神秘性,使之显现出“源于日常经验,由生活经验集中和强化而来”的本色。更重要的是,审美经验不仅是通过“看”来体会的,还可以通过“练”来加强,以此为指引,杜威构想了强化审美经验的途径:通过身体训练,完善人的感知能力,丰富并创造经验,让生活经验审美化,最终让生活更加美好。杜威审美经验论的工具主义倾向就体现在它使身体训练取得了合法性,身体经验得以被锤炼,直至达到审美化的效果。

本文已经提及,杜威身心统一的观念恢复了身体在审美领域的地位,不仅如此,杜威在审美经验论的基础上,赋予了身体训练以滋养身体感觉、培育审美经验的作用。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提道:“对杜威来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审美经验那充实的当下直接性相媲美。”[29]经验之所以是审美的,是因为它对生活的直接感受,重点在于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我们的身体感受周围的世界。杜威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教导人们要向动物学习,向野蛮人学习,学习什么?就是学习敏锐的感觉能力。“野蛮人的生活在许多情况下是呆滞的。但是,当野蛮人在极为活跃之时,他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力最为敏锐,他的精力最为集中。”[30]只有当感觉能力无比敏锐的时候,人们才能够集中注意力于他们所感受的世界,正如阿诺德·贝林特所说的,“美感具有特别丰富的可能性,因为通过身体多重感官的作用,我们对被建构的环境的感知力得到了增强”[31]。这说明,通过身体训练,完善人的感知能力,从而增强身体经验,获得更多更好的审美经验是可行的。

就身体训练而言,杜威本人就有切身感受。他曾认真修习过亚历山大技法。亚历山大技法是一种身体训练法,由美国著名身体治疗学家亚历山大(F M Alexander)创立。技法的理论来源是亚历山大对自己特殊经历的反思与总结。亚历山大曾因为一个不良的身体习惯动作而失声,他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动作发现,即使自己有意识地去改变那个不良动作,但是因为习惯的原因,总是会失败。通过调查研究,亚历山大得出结论:“通过良好的姿势和自我使用来达到身体、认知和道德的改进。”[32]杜威赞同亚历山大的观点,并认为亚历山大的身体观念为他提供了具体的“实体”,来填充他的理论观念的“框架形式”。杜威作为亚历山大一个长期忠实的学生,不仅研习他的文本,为亚历山大的三本著作写过充满赞颂性的介绍,更通过亚历山大技法来训练自己,认为亚历山大技法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身体感觉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杜威倡导通过身体训练,提高感知能力,深化审美经验,这种审美观也符合美学史上审美离不开感性的观念。鲍姆加登创立美学是为了研讨如何完善人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与人的感知能力直接相关,那么人的感受力就直接关系到人是否能够去审美。舒斯特曼认为:“我们的感性认识依赖于身体怎样感觉与运行,依赖于身体的所欲、所为和所受。”[33]换言之,身体感官层面的感受、体验是感性的根本,而感性作为审美的最重要的内容,感受和体验自然成为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身体层面的感知力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充分的审美体验。杜威谈及艺术欣赏时说:“从艺术作品的立场看,其一大功能就是冲破我们养成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阻碍我们的敏感与热诚的藩篱,冲破我们特殊职业在我们的周围竖起的层层屏障,而让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视觉、我们的听觉和运动感接受清新的洗礼,使他们重新意识到环绕着我们的事物,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34]也就是说,面对艺术作品,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身体感官,结合视、听、触等手段,直面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本身,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审美经验的直接性也决定了身体感官在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舒斯特曼曾提道:杜威审美观的最终标准是经验,“他的知识工具主义理论,将所有探究的最终目的——包括科学的和美学的,不是视为单纯的真理或知识本身,而是视为更好的经验和经验价值”[35]。换言之,杜威审美经验论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学会感受、体验,学会发现、更新、创造,以求获得更好的经验。审美经验的获得能够提升我们的生命力,让我们的生命体验更为丰厚和深刻,因此,通过不断训练我们的身体感觉,提升我们对美和艺术的感知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杜威强调了身体对审美经验的作用,树立和充实了美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形态。这些美育思想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于人的生活,而强调行动、实践与效果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正是杜威美学的工具主义倾向。这种将身体经验工具化的做法,也让审美经验更多地承担起了引导、改造人类自身的责任。

【注释】

[1]塔利斯:《杜威》,彭国华译,中华书局,2002年,第54—56页。

[2]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5页。

[3]陈亚军:《哲学的改造:从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10页。

[4]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8页。

[5]詹姆斯:《彻底的经验主义》,庞景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页。

[6]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1页。

[7]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1页。

[8]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3页。

[9]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8页。

[10]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3页。

[11]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2页。

[12]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6页。

[13]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9页。

[14]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89页。

[15]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65页。(www.daowen.com)

[16]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6页。

[17]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77—178页。

[18]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177页。

[19]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程相占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52页。

[20]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67页。

[21]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5页。

[22]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1页。

[23]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96页。

[24]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96页。

[25]托马斯:《杜威的艺术、经验与自然理论》,谷红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页。

[26]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4页。

[27]汪堂家:《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28]俞吾金主编:《杜威、实用主义与现代哲学》,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9页。

[29]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彭锋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5页。

[30]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1页。

[31]伯林特:《美学回归与艺术新变中的美感论》,黄仲山译,《民族艺术》2015年第1期。

[32]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程相占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90页。

[33]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彭锋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52页。

[34]刘放桐主编:《杜威全集·晚期著作》第13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09页。

[35]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彭锋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