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揭秘神奇大禹的统一策略

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揭秘神奇大禹的统一策略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禹统一的九州有上百个部落,这应该是4100年前人类最大规模的多民族融合现象了。大禹统一九州引发了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起源。大禹用统一货币、税法,创建文字及贸易体系打开酋长部落血缘关系,完成了九州上百个酋长部落的融合,形成了多元化民族的国家。同时,这也是大禹设计未来贸易及九州治理新格局的一个环节。这正是大禹全面控制60多公里长海岸线“造币厂”采贝的规划起点。

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揭秘神奇大禹的统一策略

尚书·大禹谟》中提到了虞舜传给大禹的修心之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显示了中国社会拿捏政治关系的细心程度。此法也成为以后中国圣人孔子心法中庸的一个参照。

在今人看来,“人心惟危”,是指人类生存及生存优化不可违。“道心惟微”,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请走唯物“易”道。“惟精惟一”,表明生存优化的效率是社会唯一争取的。允执厥中,则要求凡事以和为贵,关系取舍走中庸之道。

大禹统一的九州究竟是个啥样?中国以前的史学界都怀疑是否有夏,李学勤团队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让夏王朝启于公元前2070这一结论浮出水面,让遥远的夏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了一个确定的锚地。

今天我们试为大禹九州统一画像。但今天要描述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也只能是“文献+考古”的微弱信息,再加上当代DNA、碳14、同位素技术的复合认知来参与画像。但我们还是觉得逻辑的作用在其中非比寻常。大禹统一的九州有上百个部落,这应该是4100年前人类最大规模的多民族融合现象了。但大禹为什么会在这么早,能有这么大规模的不同族群统一呢?

研究显示,最早进入中国的A人类早于C人类有9000年时间,稍晚的B人类也早于C人类有6000年时间,而更早的印度、两河、埃及至少每个文明提早递增了1万年以上的时间。可见人类社会的规模融合并不取决于时间早晚,而是取决于引导社会的理性与融合社会的价值观。中国北方狩猎族群形成于1.4万年前非洲智人全球化最后一支进入中国的人类。正是这一路人类能够超常的从人类和平合作出发,自我约束又放弃自我,顾全大局完成了中国社会广泛融合的发展理性,并一路创新巩固了这一理性,使中国有机会实现文明的连续不断。

图3.13.1 禹贡九州范围图

图3.13.2 夏朝立国者启

大禹统一九州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与后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不同?统一九州又有多少艰难曲折?大禹在统一九州中做了多少创新?这一连串的谜,我们根据各种不同线索理出18个可提供参考的判断,分述如下:

(1)大禹统一九州的性质是什么?大禹统一九州引发了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起源。涂山会盟时显示有35个部落;甲骨文中有上百个福字显示,可能有上百个有字部落被融合了。南北横跨草原、农耕、海洋三大人类生存区。最为特别的是:中原豫州农耕区的自由贸易现象已有封建社会的雏形,具有显著的时代先进性。

(2)大禹统一九州与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不同?大禹用统一货币税法,创建文字及贸易体系打开酋长部落血缘关系,完成了九州上百个酋长部落的融合,形成了多元化民族的国家。而秦始皇是把中国分封制社会全面带入了统一的封建社会的郡县制,全面实现了大禹时期中原豫州先进的社会体制。

(3)华夏部落要治水,怎么会是千里外的羌人鲧、禹来了?DNA显示,中国北方的族系是由非洲智人最后一波进入中国后形成的。他们同宗同族历来是关联的。《蜀王本纪》有,大禹是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

(4)大禹治水的目的是什么?4100年前,偏畜牧业狩猎的华夏部落与偏农耕崛起的部落九夷对峙,引发了帝尧的改革,其中向产粮更多的种稻改革。《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这是什么意思,水怎么会横流与逆行呢?显然是指东南方向九夷农耕崛起,对峙北方部落形成威胁。说明当时偏草原生存的华夏部落生产力落后了。可见,治水为种稻。

(5)舜、禹为什么要发起通道之战?《尚书·舜典》有说,舜35年,派大禹征三苗。《中》书研究认为,大禹征三苗目的在于南下控制上海的沙冈,便于大规模的采集海贝为币,从而支撑统一九州。中途遭遇三苗拦截而发生了战争

(6)大禹为何要提前禅让?据《战国策·燕策一》云:“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史记·夏本纪》记载:“举益,任之政。”又曰:“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墨子·尚贤》:“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神州成。”但《尚书·韩非子》有,舜囚尧、禹囚舜。这正是公史人看到大禹的矛盾之处但又无解的原因。而提前禅让正是大禹摆脱“后王囚前王”防备自己未来被囚困局和创造一个政治新格局的谋划。

(7)涂山会盟,为什么会落下“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这是后人说法。而《中》书认为,更远的源头是因为大禹把海贝作为货币挂在金属铜上形成了货币的信用锚地,又把铜铸成九鼎用于九州的祭祀活动而让信用持续,才有了一言九鼎的成语。

(8)会稽山大禹再会百官所为何事?涂山会盟货币体系推广初见成效后,再会百官是在进一步控制沙冈“造币厂”后,需要制定和推广税法《禹贡》来管治九州。同时,这也是大禹设计未来贸易及九州治理新格局的一个环节。

(9)防风氏被杀有何冤情?《国语·鲁语》说:“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因为迟到而被杀,这是一个无厘头的说法,不符合大禹的政治家作为。真实的是大禹在涂山会盟时以铜换贝,从防风氏管辖的沙冈拿出了贝,而他却一无所得,就与大禹扛上了。才被大禹借故杀了。这本质上是财权争夺战。大禹控制南方重大资源,并无战争,实为神奇。

(10)大禹为什么要在会稽山假建陵墓?《墨子·节用》:“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而清代学者梁玉绳认为,“大禹巡狩并葬于会稽之事,不足依据”。这个疑点的争执古已有之。《中》书认为,这正是大禹摆脱年老被囚并创造政治新格局一个环节上留下的历史疑点。为的是让他这个前王世袭永存,让儿子“启”重掌王权得到支撑。

(11)大禹为何要在沙冈南端建宁海城?上海金山地区的民间传说显示,4100年前,大禹派勇将颛雪率兵丁三千,募工二万,在沙冈最南端浮山岛造宁海城。这正是大禹全面控制60多公里长海岸线“造币厂”采贝的规划起点。

(12)“禹贡”表达了什么?表达大禹统一九州后,根据历史地理物产条件的不同,分九州五服十四法来制定千差万别的税赋,让万物统一到了“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体系中,也可以说《禹贡》抓住了人类早期社会治理的效率要害,提供了一个条块结合复合式治国手段。

(13)大禹划分九州的依据是什么?东北三州是祖上子孙传承的,侯爷众多按现状设为侯服区,即免税区;东南二州,徐州民众有旧怨+货币与税法张扬之地—扬州,设为“要”服区;中原核心农耕开发区最细设为甸服区;三苗地区新服之地依然要用鞭子来管,设为蛮服区;最后,大禹挑大梁及对外开放并将九州贸易一线牵之地为绥服区。这是根据不同社情、物产以及全面发展的和谐需要来定的。而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国家初设的行政管理的雏形。

(14)大禹叶落归根是怎样安排的?大禹为摆脱“被后王囚”的困局,先是诏告天下,禅让王权于伯益,并声称要将大禹陵建在会稽山。然后潜回四川绵阳主政三星堆贸易,并以《禹贡》为依托,用财力支撑儿子启重掌王权。最后,安排了在家乡北川禹穴沟九龙山第五峰的真正归宿。

(15)大禹九州图上为什么会有数百里的河西走廊?大禹统一九州后,在河西走廊上设防于武威城,把“通道之战”战败的三苗好战分子流放于更远处的三危,并在三危建立“揆文教”的缓冲区,以此与中亚地区建立贸易枢纽,从而形成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南线贸易走廊之后的第二走廊。

(16)禹州是不是大禹主政地的中心?《国语》等曰,大禹治水“堙洪水”“以息土填洪水”。“息土”怎么能挡洪水呢?直至《墨子》才称大禹治水常用疏导之法。可见,大禹治水不为抗灾,实为农耕种稻治水保田,其位置应该是在黄淮平原中心登封的阳城。而禹王庙所在的禹州市,是大禹早先的封地。

(17)二里头为什么不是夏王都?从历史痕迹看,二里头上缘有三危的齐家文化痕迹,齐家文化的上缘是三苗,三苗的上缘是东夷的蚩尤部落。这刚好是东夷部落被战败后,一路流放的轨迹。此外,《中》书也从七个方面佐证了二里头不是夏王宫的理由。(www.daowen.com)

(18)三星堆与大禹是什么关系?三星堆与西方祖先来路的南线及各地的贸易可能在大禹之前就已存在。但在大禹主导三星堆后贸易加强了。河西走廊的北线被开发疏通。但考古看到来自埃及的法老文化可能被后来商王朝灭夏时阻击了。

图3.14 大禹归宿地的巧思:四川北川—河南禹州—浙江绍兴之间形成了三角形

从中国文明史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制度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系从1.2万年前的盘古开天女娲转型有数千年的时间。酋长部落制被打开到国家产生也有数千年。

历史是统一于逻辑的,同时也是能折射未来的。研究显示,稳定高效的农耕人类却历来是受到马背上民族的袭扰和征服。人类被中断的三大古文明,尽管文明的形式是各有不同,埃及的宗教文明、两河的法制文明以及印度河发达的哈拉帕农耕文明,最后一击似乎都是由北方马背上的民族完成的。

而中国得以幸免,是因北方马背上的草原民族与马背下的农耕民族很早就融合了。这是6800年前草原伏羲与农耕女娲部落跨血缘融合的结果。而马背上的民族要获得长治久安的理性,也要放弃传统武力强悍的自我,去寻求发展生产力的强我,这显然是极难的,但这一幕在中国北方民族中却难以想象地发生了。4100年前,中国有了草原、农耕、海洋形成的多元文明的融合理性,其思维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性成为复合性。并通过象形文字的形式演化扎入了民众文化的深处。哪怕是政权瓦解,其文明依然是如白居易所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禹治水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史前故事。研究显示,大禹治水只是他人生的开始,而非结局,大禹一生更重要的显然是统一九州及建立持久的治国之策。

中国古文献涉及大禹划分九州的有《尚书》《左传》《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及传世《齐侯钟》《秦公簋》等青铜器铭文。大禹统一九州的最大历史印记应该是《禹贡》了,他把划分九州治理的关系是说得明明白白。《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把华夏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兖州、豫州、扬州、徐州、荆州、梁州、雍州等九州。这些州从字义来看与其地理特征一一对应。《禹贡》说禹“奠高山大川”,并详细叙述了九州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物产贡赋等。这不是哪一个学者、个人可以随意编撰的。这些元素显然来自各地的精细诉说。大禹以长江/黄河为基准,把中华大地从南到北分为三大块,又以长江和黄河的走向将中华大地从东到西分为三大块,这就成了九州。那么九州都对应如今的哪些特点呢?

冀州:在今山西、河北两省西部和北部地区,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地区。冀字之意—中原之北由农民和牧民共同拥有和经营的田地

兖州:在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东北部地区。兖字的含义是沇济河水的州—兖。

青州:东至大海,西至泰山,在今山东东部地区。青是因当地出青石碑材:青州山区多石灰岩地貌,出青石用作碑材,色深青面细润净洁,是优等碑材。以上三州大禹共设为侯服区。

徐州:在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徐是徐图之意。这本来是炎黄时期的东夷蚩尤战败有旧怨之地,因而仍需要徐图之州。

扬州:在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地区,还有浙江、江西两省部分地区。扬是张扬的意思,是推广货币和税法之州。上述两州合称要服区。

荆州:在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贵州一带。这是大禹征三苗后留下的名字。荆是荆条,鞭子的意思。所以,这一地区被《禹贡》叫做蛮服区,后人又称南蛮。

梁州:在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以及四川省以南一些地区。这是大禹领导九州贸易挑大梁的意思。

雍州:在今陕西中部和北部,青海东南部和宁夏一带地区。雍是拥堵,雍州就是九州向河西走廊方向开放贸易,排堵的意思。梁州和雍州合为一个绥服区,显然是一线牵九州的意思。

豫州:在今河南省大部、山东省西部和安徽省北部地区。大禹治水的黄淮平原的中心地区称甸服区。这是中国最早脱离农奴制现象,出现自由贸易区的封建之地。

图3.15.1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疑似埃及阿蒙教神像和九鸟树

据传,大禹在涂山会盟前将用海贝换来的九州的铜,命九州牧铸造了九个大鼎,将九州的山水形势图刻在鼎身,每一个鼎都对应着一州,九鼎象征着天下。所以,后来有了“问鼎中原”之说。

研究显示,人类民族的传统习性通常是很难改变及融合的。这正如中国明代哲人王阳明心学所言:人性是一种坚如磐石的东西。而中国能够在这么早的时间,没有采用战争形式来融合具有极大差异的民族,这是匪夷所思的。可见,中国民族融合所形成的汉民族,并不是他们习性相近,或文明没有差异,而是有了一个共同高效生存优化的价值引导才被融合的。民族习性到今天北面南米依然没有大变。仅仅从饮食角度来讲,就是到了今天各民族习俗还是各具特点的。北方部落即便是用南方的大米做饭,也还是北方草原的干式吃法。

人类要实现跨部落、跨血缘的统一常常采用强制性的方法。西方曾出现的二十多个帝国式的扩张都没有形成持续性。而大禹统一九州偏偏是用“货币+税法+贸易”,让人类共同找生存优化效率的形式来完成了的。

大禹的归宿是富有深意的,他把一个社会的设计关系埋入了神秘的地下,以致于夏王朝都城至今都未找到。但有一点似乎可以确定,财富所在地便是权力所在地。夏王朝时期的财富显然在梁州,那夏王朝都城是梁州吗?今天,我们用“多重证据法”把它指认出来,希望它早点站出来为中国文明不中断的理由作证。

图3.15.2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疑似埃及阿蒙教神像和九鸟树

图3.16 大禹出生地四川北川禹里镇石钮村和大禹归宿地禹穴,建议设立为历史保护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