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孔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孔子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的建筑群贯穿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曲阜孔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根据《史记》的记载,当时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等孔子遗物。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刘邦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元始元年(1年),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自此,孔庙愈受重视。唐代的孔庙已初具规模,对庙宇的修葺共有五次。明代是孔庙的大发展时期,历经洪武、永乐、成化、弘治几次扩建重修,基本上奠定了现存孔庙的规模。清军入关后,以“崇圣学”作为平定山东的要策,之后历代统治者都以巨资修缮孔庙。经过两千余年的修建,孔庙终成一座巍焕崇阂的殿宇。孔子的三间故宅,发展成占地近10万平方米,由殿、阁、坛、祠、堂、斋厅、门坊等组成的庞大的建筑群体,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愈演愈烈的尊孔思想和活动的反映,孔庙修建史是一部中国封建时代尊孔的历史。我们还应看到,孔庙这一伟大建筑是由中国古代工匠修建起来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孔庙又是两千余年中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孔庙建筑群最外部是一座仿古的鲁国城门,巍峨肃穆,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处于整个建筑群而美观整齐。作为孔子追崇的礼乐文化的重要一环,祭祀是极其重要的、塑造国家和历史认同、激发族群凝聚力的重大活动,每天清晨城门前准时举行的开城仪式即融入了这一传统活动。此外在孔庙内,每天下午还有演员进行八佾舞的表演,以及相关的祭祀活动。这样,孔庙就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古迹文物展览,更有鲜活的仪式再现。城门和城墙不远处,还建有“孔子六艺城”,这是一座现代意识下复原历史场景的体验式展览,将射箭、驾车等传统儒士必须掌握的技能,呈现在每一个现代来访者面前,亲身体验儒家学说的魅力,这样结合历史风貌再现和现代综合游乐场的独特设计更加贴近普通民众。

三孔作为曲阜老城的中心区域,在调研中我们明显感觉经过多年综合开发治理,儒家文化已经成为曲阜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一切规划都围绕着这个核心理念展开,在空间上则意味着围绕三孔建筑群展开。与修旧如旧的三孔建筑群相协调,进入孔庙的神道两侧以及外延线周边,是成片的用于商业开发的仿古建筑,进入景区犹如回溯了历史长廊,有一种身处打躬作揖的礼乐时代的幻觉,对领略儒家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心理铺垫作用。

成熟的商业开发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四围的商铺出售的以儒家文化旅游纪念品为主,以广义的传统文化仿制品为辅,并有煎饼、姜糖等当地美食特产,这样就有效地建立起历史和旅游的双重文化空间,在最短时间内就能领略到曲阜这座城市的文化风貌。在过去的历史中,孔庙由于其在国家意识形态和民间信仰双重层面的重要意义,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心理和地理中心,围绕孔庙大多会形成较大规模的庙会集市,因此如今的商业开发也恰好还原了过去的历史风貌,并且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形成了若合一契的紧密连缀,形成了互相促进的长效机制。因为身处儒家文化发源地的齐鲁大地,更乐于购买传统文化和山东当地纪念商品;因为身处曲阜城市文化深刻浸润的氛围,所以对发源于此的儒家文化更加兴致勃勃。这样,传统和现代就形成了循环往复的高效对话交流,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巩固了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除了三孔纪念景区内部和周边的硬件建设,我们还发现当地政府对激活传统文化以建设现代城市文化的努力并未将孔庙等古迹当成一处孤立的旅游景点加以建设。由于调研奉行厉行节约的自我约束,我们的住处选在距离目的地较远的区域,这种价格布局也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当我们第一天抵达孔庙后就发现,曲阜这座城市真可谓“条条道路通孔庙”,相关部门规划了多条旅游线路,并且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方便来访者拜谒孔庙。由于三孔建筑群内部古迹众多,面积较大,园区内部还有人满即走、方便快捷的电瓶车,而且管理十分灵活,可以根据来访者的要求随时停车,方便不同人群对不同目标的参观学习。(www.daowen.com)

除此以外,除了三孔涵盖的颜庙、周公庙、鲁国城墙遗址,在不远的位置围绕三孔还建造了孔子研究院、孔子文化园、孔子圣迹园等建筑或用地,覆盖了延伸游览、市民休闲和科研机构等不同功能的范围,共同形成了互动效应明显的整体性空间格局。此外,曲阜城市街道的命名也同历史人物或者儒家典籍掌故息息相关,实现了文化构型的生活化、日常化表达。

孔庙从外面的神道到里面的格局,处处绿树成荫,巨柏参天,甚至有孔子和门徒亲手栽种的植物。孔府按照传统的家居建筑理念建成,其实也就是遵循着儒家思想,草木、砖石、天井里的云以及瓮中水一起同人的生活发生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孔林更不用说,茂密的树林和大片的草坪与庄严冷峻的墓碑,营造着凝重的气氛。贯穿我们调研始终的是三孔建筑群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整体规划,完美整合了以传统儒家文化资源、传统氏族文化资源、传统建筑遗迹、传统民俗资源在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人文资源彰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统一。我们在参观过程中遇到了当地儿童绘画班的户外实践课,小孩们坐在园中对孔庙进行写生临摹,生动体现出当地市民对自己城市文化的高度认同。

应该看到,三孔尤其是孔庙一直作为曲阜的核心建筑群,甚至对三孔的修建、整饬、维护的历史基本可以视为曲阜自身的城市发展史,国家拨付大量资金巩固这座城市的面貌,也就是维持着当时全体民众的精神结构。以至于在反传统比较激烈的年代,有强烈的声音指责三孔耗费了大量本应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资金。一方面这是事实,不可否认历代统治者对自身统治稳固的关注甚于百姓吃穿用度;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种重精神、轻物质的存在方式已经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早已习以为常。

虽然历史上的批判显得过于情绪化,却也呈现了孔庙衰落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尤其是当儒家思想成为枯瘪的意识形态而脱离了民间后,就更加难以为继。今天的曲阜由于申请到了文化遗产并惊醒了多年的旅游开发,表面上恢复了熙熙攘攘的局面,但这种热闹只是一种极为现象化的市场行为,虽然建立起了一整套关于孔子的游览体系和附属产品产销体系,尤其是“六艺城”这样结合历史风貌再现和现代综合游乐场的独特设计而贴近普通民众,但作为思想体系的孔子学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儒家学说,仍然没有获得有效的激活,那么这种热闹对当地文化面貌和城市形象就不会有本质性的撬动。

另外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即三孔对孔子思想的宣传显得略有偏狭,《论语》占据了绝对数量的宣传篇幅和周边商品货架,此外是同孔子思想相关的《周易》和同传统文化相关的《三字经》《西游记》等作品,然而在孔子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诗经》和《春秋》几乎不见踪影,这一现象与《论语》近年的通俗化解读不无关系,曲阜三孔并未发挥以正视听的作用,相反在顺应潮流,意味着商业逻辑的彻底占领。更重要的是,关于孔子学说,有各种纷繁复杂的支流、学派、传人甚至反对者,这些历史多样性并未体现在作为儒家思想物化表征的曲阜尤其是三孔中,三孔乃至曲阜由此形成了一种倾向于片面的原教旨主义盲目膜拜的氛围中,不能不说这对封闭、保守的城市文化、市民心态具有一定固化作用,而这对一座现代城市无疑是有害的。这些长处和不足都需要我们吸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