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五大道:发展与保护的成功典范

天津五大道:发展与保护的成功典范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天津五大道风貌建筑旅游区示意图确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几年来,共查处违法案件255件。目前,“五大道”的租界区域在文化与商业方面,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以“五大道”的民园西里、和平宾馆、先农大院等为例,阐述如下:民园西里,是一个文化艺术街区,于2009年由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对其实施整理,既保留了建筑原貌,又赋予其现代艺术生活的气质。

天津五大道:发展与保护的成功典范

天津的租界开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走在了全国城市的前列,甚至成为其他拥有租界城市效仿与借鉴的榜样。在租界现代开发与利用方面,天津形成了几大特点。

其一,在政府主导之下确立租界较为全面的保护体系。

多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天津市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依据《条例》有关规定先后确认了6批、877幢、126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分布在15个区县。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天津的保护工作实现了“由表及里”和“由点到面”,在保护理念、保护技术、操作体系上创建了独特的保护利用模式。

天津五大道风貌建筑旅游区示意图

确立正确的保护理念。文化是历史的记忆,建筑是这些记忆的重要载体。历史风貌建筑作为兼具使用功能和利用价值的活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只保护不利用,保护将失去活力。离开保护,利用则成了无源之水,难以为继;因此,天津市提出16个字的保护理念——“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为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

构筑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体系。其中包括:(1)行政保护体系,即在《条例》颁布实施后,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办法》《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同时,建立了市、区两级管理队伍,多角度地为877幢建筑拍摄了16000多张照片,建立了巡查执法数据库。按照保护等级实施监管,做到了一般保护建筑每月巡查一次,重点和特殊保护建筑每月巡查两次,实现巡查率100%,案件查处率100%。几年来,共查处违法案件255件。(2)监管保护体系,即2005年,天津市政府成立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市长任主任,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各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领导任委员,是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领导决策机构;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房管局,主要负责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腾迁整理、综合整修、装饰装修和改变用途的行政管理;同时,依据《条例》,建立了咨询机构——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其成员由全国范围(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规划、建筑、文史、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专家学者组成,为保护工作的各种决策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持。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整理机构——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历史风貌建筑腾迁、整理、利用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3)科研技术保护体系,即为每一幢历史风貌建筑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和量身定做的保护图则、安全档案和修缮使用要求,使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管理具有高效便捷的工作平台。同时,构建了建筑查勘、价值评估、加固修复等技术储备库和特色建筑材料库、旧材料银行等,为历史风貌建筑“修旧如故”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技术和材料。

其二,利用合力,建立健全社会开放的保护机制。

按照《条例》规定,重要项目整修前,均召开专家评审会,并邀请公众代表参加,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设计、实施方案的科学合理。项目完成后,由管理部门、有关专家、公众代表三方共同进行验收。2012年6月,市国土房管局聘任了首批历史风貌建筑社会监督员,建立起历史风貌建筑社会监督员机制。历史风貌建筑社会监督员包括专家学者、人大代表、高校师生、社区志愿者、媒体人士等,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监督、参与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实践,因此形成了“政府引导、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

此外,多年来,各相关职能部门精诚协作,合力共管,逐步摸索出一套高效便捷的保护新机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工作布局——规划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国土房管部门主管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文物部门负责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这个工作格局中,部门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协调合作,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强大保护合力,也就形成了多管理部门协作的保护机制。(www.daowen.com)

目前,“五大道”的租界区域在文化与商业方面,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以“五大道”的民园西里、和平宾馆、先农大院等为例,阐述如下:

民园西里,是一个文化艺术街区,于2009年由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对其实施整理,既保留了建筑原貌,又赋予其现代艺术生活的气质。现今街区内有床吧、创意婚礼定制、闲白儿电台工作室、燕坊、Geba Ga日本料理店、艾玛酒窖沉香博物馆等富有创意的咖啡馆、茶餐厅、料理店、酒窖,形成一种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富有文化艺术气质的特色街区。

和平宾馆,隶属于天津机关事务管理局,由润园别墅发展而来,现在的宾馆包括润园别墅、睦南楼、ABC三幢楼组成。润园原为孙氏旧居,属于特殊保护级别。新建的ABC三幢楼外观延续了小洋楼风格,整体上风格较为一致。该宾馆曾下榻过诸多国家领导人,宾馆门口镌刻着领导人的名字,游人走到此处都会驻足一观,这也是在保护利用中,建筑物又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先农大院,占地4188平方米,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为里弄式,外为连排式,著名银行家谈荔孙、著名医学家吴清源都曾居住在这里。现在先农大院内的商户,融餐饮、时尚、艺术、休闲于一体,包括诸如星巴克华北旗舰店、香港传奇港式中餐旗舰店、正宗地中海风味的CHOLITO西班牙餐厅、IGOSSO意大利餐厅、天津首家丽江主题餐厅一坐一忘、沪上珍品传菜上海老丰阁品珍轩等高端餐饮品牌,家居用品整合商跨界汇、知名文博企业和厚斋等等。先农大院街区的文化气息,尽显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是天津除民园西里之外,又一体现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交融的历史街区。

通过对先农大院、民园西里、和平宾馆的调研,可知现在天津租界保护利用已经走在了厦门、青岛的前面,已经形成诸多街区式保护、利用与开发模式,如意式风情街、庆王府、民园西里、先农大院等等。而对于未能形成街区的历史风貌建筑,经过及时修缮,通过各种形式的利用,诸如租赁给商户做经营、开辟为公益类博物馆、租赁给社会组织做办公等等形式,使这些民国年间流传下来的建筑物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与生命活力。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已经发挥了以下城市文化功能:

其一,发挥旅游文化功能。2005年,我市颁布实施《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成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建立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在“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理念的指导下,极大程度地保护、开发了小洋楼文化。静园、庆王府、先农大院、民园西里、曹禺旧居等一批历史风貌建筑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旅游亮点和人文地标,发挥出巨大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2015年“五大道”游客达到300万,较2014年增幅30%。

其二,体现建筑文化价值。“五大道”和一宫花园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项目先后于2004年和2011年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环境范例奖”。天津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2014中国土木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第一名。2016年3月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与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詹天佑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全国首例历史风貌建筑及历史街区保护类获奖项目。街区式保护与开发利用,已经走在中国城市的前面。

其三,发挥文化教育功能。有关小洋楼的系列纪录片《五大道》于2014年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在爱国主义教育基调中,它使民众深入了解小洋楼的前世今生,了解天津是一个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强国梦的城市。《小洋楼》丛书的出版发行,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是民众对小洋楼记忆的具象化。《五大道》纪录片的受众远远大于《小洋楼》丛书,而且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也远甚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