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当宰相时,常以举贤荐能为己任。他推荐和提拔的人如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都成为一时名臣。
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我想起用一个贤能之士,你认为谁适合呢?”
狄仁杰说:“皇上想任他做什么官职?”
武则天说:“我想让他做相。”
狄仁杰说:“若论文章造诣深,为人又有涵养的,李峤、苏味道都可选用。如果一定选取超绝常人的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此人年龄虽然稍高,但却是宰相之才。而且,他很久得不到重用,如果皇上能重用他,一定能为国家尽力效忠。”
武则天便擢任张柬之为洛阳司马。
过了一些日子,武则天又向狄仁杰求贤。狄仁杰说:“上次我向您推荐的张柬之,还没有用呢。”(https://www.daowen.com)
武则天说:“我已任命他为洛阳司马了。”
狄仁杰说:“我向您推荐的是可任宰相之才,不是司马之才。”
武则天听后就调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任命他做了宰相。后来,张柬之果然不负所托,为稳定大唐江山做出了贡献。
【悟在当下】重能力而不是重资历
合适的位置合适的人选,没有比这一点再含糊不得了。为什么做到这一点就这么难呢?恐怕最大的阻力不是人才不够标准,而是按资排辈的惯习积久成弊,积重难返,倘若一个要职的人选是一个新人或资历浅的人,就会引起老人和资历深的人反对,尤其是中国这样家族式的人事安排模式更是阻力重重,一个人从九品芝麻官开始攀登,没有二三十年的磨砺,是怎么也不可能一步登天,问鼎丞相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狄仁杰三番两次地力荐张柬之,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要不是有了狄仁杰这样知人善任的好荐官,张柬之一辈子恐怕都没有出头之日!
由此我们想到的是,如何改善论资排辈的人才选拔制度,能否借鉴古代选拔擢升官吏的经验,在人事部门专门安排一个类似于荐官这样的职位,让荐官推荐的人事调度补充到论资排辈的渠道中,从而调动人才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给年轻的、有能力的但是资历浅的人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能者上”的新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