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戏剧表演与扮演的异同:内涵与意义

戏剧表演与扮演的异同:内涵与意义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演和扮演,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所指不尽相同。演员扮演角色一定属于表演的范畴,而演员表演不一定就要扮演。表演不一定要塑造有别于演员自己的艺术形象。不能创造美的意象世界的行为,其表演的出发点、人格构成、价值取向以及终极目的与艺术和美相去甚远,当然处于此种表演状态中的人与真正的演员有天壤之别,其“骗术”显然不可和“艺术”同日而语。这是一个表演美学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戏剧表演与扮演的异同:内涵与意义

表演和扮演,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所指不尽相同。简而言之,表演比扮演更具有广泛性。演员扮演角色一定属于表演的范畴,而演员表演不一定就要扮演。

所谓扮演,指的是演员装扮成角色,通过语言和动作过程塑造角色形象。演员扮演角色,而角色通常是有别于演员自身的艺术形象,角色的塑造是演员所要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劳伦斯·奥利弗一生扮演了许多熠熠生辉的形象,在他扮演的近百个角色中,有中世纪的,也有王朝复辟时期的,以及许多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他因为卓越的演出功力以及改革家的成就,成为戏剧世界一个无可争议的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作为剧院偶像,自1944年扮演理查三世起,展现了一个天才演员所特有的天赋才华和魅力,这种才华和魅力一直持续到他的电影,持续到二战,持续到今天。

他和费雯·丽的舞台、银幕形象,成为一代又一代观众永远的偶像,成为举世瞩目的“戏剧皇族”。这位表演大师,在其艺术生涯中,共上演了八十多部舞台剧及五十多部电影。他的理查三世、亨利五世、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均可以载入表演史册。他将戴假发的夏洛克塑造成一种心理、性格扭曲的“人”,不限于残酷的讽刺和挪输;他把握到了幻觉上的真实感和实际事物之间关于真实性差异的秘密;他洞悉了吸引观众视线,激起他们共鸣,燃烧他们心灵的奥妙;他参透了莎士比亚剧作的人文精神实质;他既擅长悲剧人物的塑造,又在喜剧表演上大获成功;既能表现光彩照人的英雄气概,也能落落大方、生动形象地显现女性的魅力。到1962年英国国家剧院成立的时候,他劳伦斯·奥利弗受命担任院长,连任两届,历时十年,后又由爵士晋升为勋爵,成为终身贵族和英国戏剧界第一位上议院议员。劳伦斯·奥利弗所获得的殊荣乃是世人对于他善于栩栩如生地扮演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的肯定,对于他精彩绝伦的表演艺术的敬仰。

较之“扮演”而言,“表演”就宽泛得多。表演不一定要塑造有别于演员自己的艺术形象。比如舞蹈和歌唱,也是一种表演,通过美的声音和姿态来抒发特定的情感,展现艺术的魅力;杂技也是一种表演,是通过高难度的人体所能达到的极限动作来展示艺术的魅力;中国的相声、评弹、武术也是一种表演;更有甚者,人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表演。倘若从现代人类表演学的观念出发,那么表演的领域就更为宽泛了,表演的问题就更加成为群体化的问题了,不同的社会角色都有着表演性征,而这些就是今天人类表演学所关注的现象和研究的对象。(www.daowen.com)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见到无所不在的戏剧性的情境,也随处可见现实生活中人的表演,有时候是“非常高超”的“表演”。不可否认的是,人撒谎的时候,就在进行一种表演。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艺术的表演和作为骗术的表演,其主体的人格有着天壤之别。真正的表演艺术带给人们的是真善美的体验,而动机不纯的“表演”非但不能带来美的感受,反而会招致道德的谴责。此外,某些生活中的表演虽然绝大多数都带着显而易见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也许看不出表演的痕迹,相当多的人都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进行这样的表演的,那这些在生活中很会“表演”的人是否均可以成为演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判断其是否是艺术,根本在于主体创造能否生成美的意象世界,“美的意象世界”是一个充满艺术情趣的世界。不能创造美的意象世界的行为,其表演的出发点、人格构成、价值取向以及终极目的与艺术和美相去甚远,当然处于此种表演状态中的人与真正的演员有天壤之别,其“骗术”显然不可和“艺术”同日而语。

我们所指的表演,是有着完善的审美生成和创造过程的艺术,是可以创造“美的意象”的艺术创造行为。表演艺术才能的获得需要经历艰苦和科学的训练过程,中国戏曲演员就有“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切体会。萨尔维尼花费一年的时间准备奥赛罗角色,然后才尝试公演,劳伦斯·奥立弗又说:“演员应该得到训练。他必须被训练得达到能自动执行导演命令的程度。”

所以,虽然表演的现象无所不在,充满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但是作为艺术的表演或者扮演,其本质是审美的,是艺术的,是严肃的,故而也是神圣的。即使是活灵活现地扮演一个伪君子,也为了揭示其卑劣的灵魂和高超的骗术,起到剖析人性和警示世人的作用。而且,在戏剧表演中,“骗子”的一切行动都是在以“假定性”为前提的戏剧情境中进行的,戏结束了,演员即回归现实世界,回归真实的自我。作为艺术的“表演”是以塑造审美的、健全的人格为旨归的,一个高尚的演员对于伪君子的言行心底里必然深恶痛绝;而作为骗术的“表演”,则是源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进行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实实在在的行骗活动,它不属于审美的范畴,相反,它毁损、背离了审美的、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表演美学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