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歇后语:揭示民俗文化中的人物特征与智慧

歇后语:揭示民俗文化中的人物特征与智慧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在运用的时候,常常省去后半部分,所以人称“歇后语”。歇后语出自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是民众口头创造的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1.人物、德才比喻人物、辨识德才、显扬名声方面的歇后语,在整个歇后语的语库中占有极大比例,因为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歇后语:揭示民俗文化中的人物特征与智慧

歇后语是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等)的一种。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明义。在运用的时候,常常省去后半部分,所以人称“歇后语”。歇后语出自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是民众口头创造的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其结构相对固定,表达的意义相对完整,具有形象简练深刻、口语色彩浓郁的特点。

1.人物、德才

比喻人物、辨识德才、显扬名声方面的歇后语,在整个歇后语的语库中占有极大比例,因为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例如,比喻两个人都一样刻薄好斗的歇后语“针尖对麦芒— —尖对尖”;比喻人善于思考的歇后语“腊月天不戴帽子— —爱动(冻)脑筋”;比喻人的名声越来越低了甚至消失了的歇后语“吹鼓手掉井里— —响着响着下去了”等,就是借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说明深刻而复杂的道理的。

比喻人物

十八亩地一棵谷——独苗

褪了毛的猪羿巴[31]——光棍一条

螃蟹不夹鳖——一个潭的货

戴乌纱帽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商场里的模特儿——人样子

炒面捏娃娃儿——熟人

出了东门往西拐——糊涂东西

保温壶搁到墙头上——水平(瓶)不低

象棋盘上站前排——小兵小卒

针尖对麦芒——尖(奸)对尖(奸)

老母猪爬墙头——鬼你的猪头脸哩

兔子打拳——小身架

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哩)动(冻)人

棒槌拉二弦——粗而糙

锻磨匠背个木棒槌——不是个家伙

蒜苔拌莲菜——光棍的光棍,眼子[32]的眼子

剃头匠扁担——不长

开水锅里煮鸡子——身子烂了,嘴还硬

一天刮三回脸——他(它)不叫我露脸,我也不叫他(它) 出头

母鸡下蛋——呱呱叫

一百七加八十——二百五[33]

五百个铜钱搭肩上——前看二百五,后看二百五

一吊钱放在门槛上——里外半吊子[34]

丈母娘遇亲家母——婆婆妈妈

上阵前写遗嘱——往死处打算

螃蟹爬到房脊上——横行到顶了

袖筒里棒槌——直货

老鹳河的石头——溜光蛋[35]

辨识德才

猴子的屁股——自来红

牙刷没毛——板眼多

县官打他爹——公事公办

电线杆上挂灯笼——高明

茶壶里装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

跟着理发师傅当徒弟——从头学起

唱戏的骑马——不(步)行

一嘴吃个鞋帮——心里有底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腊月天不戴帽子——爱动(冻)脑筋

纺花车摆在当院里——看你小妮儿的本事

显扬名声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

龙王搬家——厉(离)害(海)

头上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脖子里围裹脚布——臭一圈儿

老婆吃柿子——尽捡软的捏

半斤对八两——一个样[36]

茅池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吹鼓手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了

隔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老和尚的帽子——平不塌塌的

2.事理、经验

在歇后语中,有一部分是针对事物的道理以及经验、教训而创作的。例如“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就是借黄连之苦和哑巴有口难言而说明吃了苦头又难以说出这个道理;例如“陕西到河南— —两省”,就是以陕西、河南两个省份的“省”来表示甲乙双方都节“省”,变为“省”事的“省”字;又例如“竹杆篾穿豆腐— —不能提”,就是说用坚固、锋利的竹杆篾来穿上稀软易碎的豆腐,借以表示某件事情根本就不能提起话头这个深刻的含意或难言的苦衷。

推断事理

老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豆腐渣门神——不沾板儿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

牛经纪讲价——袖里摸

半夜吃个炖鸡子——熬[37]到这儿啦

年三十逮个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小秃头跟着月亮走——谁也不沾谁的光

染匠下河——摆布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豁牙子啃西瓜——道道子[38]

刮大风吃炒面——张不开嘴

狗咬刺猬——没地方张嘴

十五个桶打水——七上八下

放牛娃吹鞭杆——不是敌(笛)手

瞎子点灯——白费蜡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礌臼槌冲礌臼——实(石)打实(石)

隔河作揖——承情不过

小和尚念经——有嘴无心

木匠拉大锯——你来我往;一来一往

木匠打墨线——睁只眼,闭只眼

柳树开花——没结果

孙女穿她奶的鞋——老样子

丫环拿钥匙——管家不做主

正走板[39]一跟头——不防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奶妈抱个孩子——人家的

哑巴打官司——有口难辩

大路上的电线杆儿——靠边站

腊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房檐下的冰凌棍——根在头上

补锅的摇头——不定(钉)

开剖兔子不剥头——留住脸哩

屙屎攥捶头[40]——暗使劲

河里螃蟹——有家(夹)

鸡蛋换盐——两不见钱

鸡子拴到门槛上——里外叨食

热锅上的蚂蚁——乱了脚

剃头匠关门——不理

小秃头上搁个虱——明摆哩

砍柴人下山——两头担心(薪)

老两口打官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老婆纺花——慢上劲

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出力不讨好

老母猪打架——全凭一张嘴

巷道里赶驴——直来直去

瞎子摸鱼——冒[41]碰哩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猴子吃核桃——无处下嘴

一块木板做个门——没缝

大麻籽喂牲口——不是料

狗咬屙屎的——不知好歹

麻子脸照镜子——个人观点

麻子唱戏——群众观点(www.daowen.com)

小秃长个连鬓胡子——亏中有补

发面的酵子——是个引子

龙王爷放屁——神气

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

过河的卒子——死不回头

火车头冒烟——白气

房檐下的辣椒——成串

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

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孩没娘——说起话长

癞蛤蟆打呵欠——口气不小

传授经验

校场里的麻雀——见过大世面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陕西到河南——两省

腊月二十二祭灶——笨马先行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一头栽到门外头——门里出身

五黄六月穿皮袄——有那一套

哑巴进庙——多磕头,少说话

扫帚顶门——圪杈[42]

睁只眼,合只眼——马马虎虎

半夜里吃烧鸡——思(撕)思(撕)想想

钟鼓楼的麻雀——受过大惊

铁拐李葫芦——不知道装哩啥药

自行车下坡——不睬[43] (踩)

两个哑巴睡一头——不谈

篾匠的徒弟——会编

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嘴上贴胶布——不好开口

绱鞋不使锥子——真(针)中

从梢起吃甘蔗——越来越甜

隔年皇历——翻不得啦

表示训戒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狗逮老鼠——多管闲事

竹杆篾穿豆腐——不能提

棺材里放鞭炮——吓死人

两手捧尿罐——没关(罐)系[44]

船头上跑马——走投(头)无路

年三十看历头——没天了

戴草帽亲嘴——差哩远

老虎嘴里拔牙——找死哩

聋子的耳朵——摆设

土地爷的身子——麻缠[45]

3.贬斥、嘲讽

贬斥、嘲讽的歇后语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例如,揭露私欲的“野外烤火——一边热”,比喻有的人对别人热情而厚道,而别人却对其冷淡而吝啬;讽刺妄为的“竹筐打水——一场空”,比喻某些人痴心妄想、枉费心机;贬斥诡诈的“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操好心”,比喻某些人的阴险毒辣,诡计多端;嘲笑自高自大的“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比喻勾画了某些人大言不惭、骄气十足的丑陋形象。

揭露私欲

裁缝丢了剪子——落个吃(尺)了

一根筷子吃莲菜——挑眼哩

老鼠给猫捋胡子——拼命巴结

一个指头和面——胡捣

买鸡蛋,卖鸡蛋——捣[46] (倒)哩

歪嘴吹风——邪气

抱着元宝跳坑里——舍命不舍财

黄瓜打锣——一槌的交易

蜘蛛的肚子——尽是私(丝)

木匠的斧头——一边砍

一嘴吃个砂锅——不嫌碜[47]

下雨天借雨伞——不是时候

下雨天站到当院里——轮(淋)到头上了

讥笑妄为

腰里别扁担——横行

铁匠当官——以打为主

瞎子伸指头——指[48]啥哩

河滩上撒网——瞎张罗

茶馆的招手——胡(壶)来

屎壳郎钻到夜壶里——黑天黑地

要饭的起五更——穷忙

秋后的蚂蚱——长不了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猪鼻子插葱——装象哩

卖豆腐搭台子——生意不大,架子不小

绵羊的羿巴——翘不起来

小庙的和尚——没见过大供飨

庙里失火——慌(荒)了神

鞋里长草——慌(荒)了脚

井底的蛤蟆——没见过大世面

要饭的拿个馍——人家的

扳着屁股亲嘴——不知道香臭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屎壳郎搬家——滚蛋

十月的桑叶——没人采

潭鱼带枷——受罪的鳖

竹筐打水——一场空

瞎子点灯——白费啦(蜡)

二十三的灶鸡——没几天的阳寿

爱叫的麻雀——没有四两肉

蝇子放屁——小里小气

老鸹爬到猪身上——光嫌人家黑,不知己也黑

土布袋[49]咬住板凳腿——施啥毒气

屎壳郎爬到门鼻上——假充小洋锁

公鸡[50]鸡蛋——没指望

贬斥诡诈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母夜叉怀胎——心里有鬼

猫娃不吃鱼——假斯文(闻)

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扒灰头当乡地[51]——说理不行理

判官的肚子——鬼心肠

城墙上跑马——绕圈子

门神卷灶爷——话(画)中有话(画)

画匠不给神磕头——知道你是哪坑的泥巴

癞肚[52]爬到脚面上——不咬人,疙意[53]

和尚戴个道士帽——假装迷瞪僧[54]

黄鼠狼挂牛铃——响不起来

老王婆卖瓜——人家不夸自己夸

老驴拽磨——蒙住眼[55]

牛角上抹油——又光又滑

王八卖笊篱——鳖编的

夜猫子[56]进宅——无事不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