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沮漳河两岸的当阳市,民间游艺活动十分丰富,特别是那些因地制宜开展的棋艺,更显得多姿多彩。这种棋艺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大人们在劳动间隙,小孩们在放牛途中、放学路上席地而坐,随手捡来几粒石子、土块瓦片,或者是几节草茎、几节枯树枝,便可作为棋子,双方棋子以形状和材质区别,找一块平坦的地方,划上棋盘,便开始对弈。参赛者可多可少,两人、三人、多至十人,都有合适的项目。棋盘的名称多从社会生活中来,反映劳动群众的生产劳动场场景和生活理想,棋艺规则则反映劳动群众的智慧和团结协作精神。
对角棋:双方各有三粒棋子,双方要设法将自己的三粒子走成对角线, 但每次只能走一步,且不能跳格或跳过对方棋子。对弈双方轮番先走一步, 以成功多者为胜。
逼角棋:两人对弈,每人三粒棋子,每次走一步,不能跳格、不能飞越对方的棋子,若将对方一粒棋子逼入四角的一端,就将该棋子吃掉,直至将对方三子吃完为胜。发子时也是轮番占先。
老虎棋(一):该棋模拟猎人围猎老虎的生产场景,棋盘下方代表围猎场,上方的菱形图案代表山峰, “山”的顶端有“石阶”,对弈双方一方代表老虎,只有一粒棋子,一方代表猎人,有三粒棋子, “猎人”一至三人均可, 开棋时双方均可占先,但每次只能走一步,不能跳格,也不能飞越对方棋子。“猎人”要设法将“老虎”赶上山顶为胜。“老虎”在运动中还可“吃人”即发现“猎人”两粒棋子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刚好有一个空位, “老虎”走进去,“猎人”的两粒棋子如被吃掉,“猎人”便输了。
老虎棋(二):走棋规则与棋(一)相同,只是参加围猎的人可以多至十余人,也可以是一人,根据现场人数而定,棋子十五粒,按猎人多少平均分配。
牛角棋:两人对弈,其中一人持两子,为进攻方,另一方持一子,为防守方,进攻方将防守方逼至牛角尖为赢。走子规则一次一格,不能越位,也不能飞越对方棋子。(https://www.daowen.com)
成三棋:两人对弈,规则与围棋相似。甲乙两方各有棋子十二粒,走法有两种。第一种:双方轮流在棋盘上布子,每三粒子连成一线,谓之“成三”,以“成三”多者为胜。布子时要抢占有利地形,阻止对方“成三”。第二种走法:将双方棋子混合交驻摆在棋盘上,双方各取走一子,然后开始在棋盘上运行棋子,每次只能行进一格,不能跳跃也不能飞越对方棋子,双方都努力将自己的棋子走成三点一线,然后将三子取走,先取完自己的棋子为胜。
狗钻洞:俗称“狗卵棋”,棋盘下方代表狗洞,对弈双主各三粒棋子,然后开始运棋,每次只能走一步,不能跳格或飞越对方棋子,双方力争将对方棋子逼进“狗洞”(被对方逼进“洞”中就不能动了),被逼进洞多者为输。
皇帝棋:由三人参与,每人一粒棋子,三方都从自己“田”里出发,占领皇宫后当皇帝,颇有点“三足鼎立争天下”的意味,盛于当阳,因是三国故地,长坂坡、当阳桥的故事深入人心,民间创出这种棋局或许与三国文化有关。走棋规则仍是一次一格,若遇前方有他人棋子,只能绕道而不能飞越, 谁先占领“皇宫”,谁就当“皇帝”。
转角棋:由二人对弈,双方各有棋子十六粒,走子不可跳格,也不能飞越对方棋子,棋子可沿弧线运行,目标是将自己的棋子移向对方,先移完棋子者为胜。
当阳民间棋艺历史悠久,在半月镇等地出土的汉江画像砖上,就有二人对弈的图像。民间棋艺多为男性参与,从六、七岁幼儿到年过半百的男人都喜爱这项游艺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游戏民间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