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水民俗文化:彩船,繁花似锦,姑娘假脚,彩灯照船,鲜花装饰

汉水民俗文化:彩船,繁花似锦,姑娘假脚,彩灯照船,鲜花装饰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彩船又称花船、彩莲船。彩船的核心道具是一条繁花似锦的彩船,船身有小彩旗、大莲花,有坐船姑娘的假腿脚,船棚上有棚帘,四角吊有彩灯,有剪贴图案,还有姹紫嫣红的鲜花。彩船的角色旧时有太公一人,后摇婆一人,坐船姑娘一人, 丫环一至二人,共四至五人表演,均为男扮女装;到后来成为四个丫环,共七人表演,男女分扮,但后摇婆仍男扮女装。彩船通常在元宵节前后表演。

彩船又称花船、彩莲船。明朝由外地流民带来,经多年演变,成为本地较有名的地方舞蹈之一,在湖北全省独具特色。

彩船的核心道具是一条繁花似锦的彩船,船身有小彩旗、大莲花,有坐船姑娘的假腿脚,船棚上有棚帘,四角吊有彩灯,有剪贴图案,还有姹紫嫣红的鲜花。

彩船的角色旧时有太公一人,后摇婆(男扮女装)一人,坐船姑娘一人, 丫环一至二人,共四至五人表演,均为男扮女装;到后来成为四个丫环,共七人表演,男女分扮,但后摇婆仍男扮女装。(https://www.daowen.com)

彩船通常在元宵节前后表演。传统曲调是行进时用“二棚子”戏主琴“蛤蟆翁”与民间打击乐同奏“过街调”,演出时奏“浪板”。该舞是一个热烈欢快、幽默风趣的情绪舞。太公由个勤劳朴实的老生扮演,后摇婆是诙谐风趣的老丑旦扮演,坐船姑娘花容月貌,是老两口的掌上明珠,丫环们个个流光溢彩,是船上精明能干的佣人。其艺术风格和动作特征为“划、摇、擞、跷”。即太公要划得好,碎步领船;后摇婆要摇得巧,俏而不荡;坐船姑娘要擞得匀,碎步走“水波浪”;丫环要跷得妙,十字步加小踏跳,轻快微颤,略带弹性。表演有唱有白。中间有两次原地划船演唱,用郧县四六句或其他灯歌小调,编演各种内容的唱词,其中尤以四六旬运用最多。第一次是“拜四门”,以后主要唱“奉承歌”,还有“讨赏歌”“四头歌”等。第一次演唱以太公为主,信口拈词,后摇婆、坐船姑娘、丫环也可编词帮唱。第二次是“下滩”后,主要唱小段,谓之灯歌,有四门灯、小观灯等,可唱历史人物、故事、戏剧,以后摇婆为主,太公,坐船姑娘、丫环帮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