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平原君斩美人,士人重要,尊严有保障

平原君斩美人,士人重要,尊严有保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平原君斩美人并登门向躄者谢罪,宾客们才逐渐返回。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⑥,因谢焉。正因为士人重要,而且有尊严,所以才有平原君斩美人的事情发生。第二天,瘸子来到平原君门前,要求平原君斩杀美人。平原君听说后,斩下了美人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被嘲笑的人,顺便向他谢罪。写这样一个故事,旨在说明此时各国养士风气之盛以及如平原君一类的权贵对士人的尊重和礼遇。

平原君斩美人,士人重要,尊严有保障

【题解】

平原君赵胜门下有数千宾客,但因为一位躄者被平原君的美人嘲笑,躄者要求平原君斩杀美人,平原君置之不理,结果宾客纷纷离去。直到平原君斩美人并登门向躄者谢罪,宾客们才逐渐返回。小事件反映出,在平原君心中,是士重要还是女色重要的大问题。这关乎士人的尊严。

【原文】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卷七十六,第2861~2862页)

【注释】

①躄(bì):跛脚。②槃散:犹蹒跚。汲:从井里打水。③罢癃(bàlóng)之病:指跛脚。④竖子:犹今言“小子”,对人的鄙称。⑤怪:以……为怪,平原君看到宾客们离去,感到奇怪。⑥造门:登门。

【品读】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在赵国诸公子中是最贤能的,他和孟尝君一样门下也有很多宾客。“养士”在当时是很盛行的,最有名的是“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孟尝君有“食客数千人”,平原君也有数千人之多,信陵君、春申君各达三千宾客,宾客们基本上都受到礼遇,如春申君的上等宾客穿的鞋子都缀满了珍珠。对于贤能之士,公子们非常渴慕,如信陵君听说赵国有处士(有才德却不做官的人)毛公隐藏于赌徒之中,薛公隐藏于卖浆人中。信陵君想见两人,但两人躲起来不愿见。信陵君打听到他们的所在之后,亲自前去和两人交游,相谈甚欢。这都说明,“士”并不是权贵们的下人或奴仆,他们虽然要依附权贵取得衣食,但在精神上是独立和自由的。(www.daowen.com)

战国时期,兴起养士之风,其实质是各国在积聚力量。在战国这样的动乱时代,两种力量可能最为重要,一是军事,二是人才。军事属于硬实力,重要性显而易见,人才是软实力,其作用表现在多方面。最重要的在于,人才的聚散是一个国家强弱的风向标。士人离散而去,表明国家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衰弱就是不可避免的。从养士者来说,门下来自各地的数千宾客,可以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遇到麻烦时,也能集思广益,采取最优的解决办法。危险情况下,还可能凭借宾客脱险,“鸡鸣狗盗”就是很好的例子。

正因为士人重要,而且有尊严,所以才有平原君斩美人的事情发生。平原君家是高楼,在楼上可以看到老百姓家里的情况。一天,平原君的爱妾站在楼上张望,看见有个瘸子正一瘸一拐地去井里打水,觉得很好笑,就大声笑了出来,正好被那人听到。第二天,瘸子来到平原君门前,要求平原君斩杀美人。他的理由是,平原君喜欢士人,而士人也不远千里来追随,主要是因为平原尊重士人,轻视姬妾,但现在姬妾居然嘲笑他是瘸子,使自己受到侮辱,所以应该杀掉平原君的美人。如此的说法,初听,谁都会觉得这个瘸子太小心眼,小题大做,平原君当然也是这么想的。可谁能料到,事情的后果很严重,一年多后,陆陆续续离开的宾客超过了一半,平原君很奇怪,认为在对待宾客上从没失礼之处,怎么离开的人这么多。这时有人上前解释道:“因为您没杀嘲笑瘸子的美人,所以宾客们以为您爱女色而轻视士人,这才离去。”平原君听说后,斩下了美人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被嘲笑的人,顺便向他谢罪。消息传开后,宾客又慢慢回来了。

写这样一个故事,旨在说明此时各国养士风气之盛以及如平原君一类的权贵对士人的尊重和礼遇。“士”在中国是比较特殊的,士人阶层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迅速,他们有才能,有文化,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人格、精神上相对独立。秦朝大一统后,士人逐渐官僚化,但独立性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仍然是社会话语权的掌握者和正统文化的代表者,对皇权独裁专制起到了抵制作用。虽然历代对政权有批评者不在少数,但更多情况下士人们表现出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

【扩展阅读】

导言:孟子很强调士人的尊严,标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他认为即使是王公大人,也要对贤士恭敬有礼。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第28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