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曹操《兵贵神速》-建安十三年

曹操《兵贵神速》-建安十三年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虎骑”与“轻兵”有所分工,分析起来,“虎骑”可能属“重兵”。俗话说“兵贵神速”,说的是用兵时行动要快,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兵贵神速”的用兵思想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已有涉及,但就“兵贵神速”这四个字而言,出处却与曹操有关。《三国志·郭嘉传》记载: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曹操《兵贵神速》-建安十三年

一场追击战就此展开,就看谁跑得快了。刘备在前,目标是江陵曹操亲自率领一支军队追击。对于追击战,曹军一向很擅长,因为曹军中有一支部队在快速机动方面表现突出。它就是著名的“虎豹骑”。汉末三国有几支战斗力十分突出的部队,“虎豹骑”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和吕布的“陷阵营”,它们如今已不存在了,之后还有刘备的“无当飞军”。上面这些名字并非文艺作品杜撰,而是史书所提及的。比如说,关于“虎豹骑”,《魏书》是这样记载的: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曹操本人善骑射,常亲赴一线,多次亲自参与搏杀。曹操对骑兵作战十分偏爱,在之前与陶谦、吕布、袁术等人的作战中可以看出,他擅长使用骑兵,关键时刻往往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所以组建了这支战斗力超强、行动极为迅捷的“虎豹骑”。《三国志·曹休传》记载,曹休 “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从这一点看,“虎豹骑”是曹操的近卫部队之一,曹纯、曹休等曹家下一代青年将领曾在这支军队服役。这支队伍人数不多,在五千人上下,以此保证随时能快速机动。“虎豹骑”的将士个个千挑万选,每有一名缺员,就从上百人里挑选一名补上。“虎豹骑”的士兵和军官地位很高。《三国志·夏侯玄传》记载,到魏明帝时,这支部队仍然整建制存在,社会上传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百人督”大约指挥一百人,需要贿赂五百匹绢帛才能当上。至于“虎豹骑”的普通士兵,有些则是从普通部队中“百人督”这级军官中直接选拔的。

史书中除多次提到“虎豹骑”外,还曾提到“虎骑”。《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西征马超,“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分析起来,“虎豹骑”似分为 “虎骑”“豹骑”两个部分,这一点从考古方面也得到了证实。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一书曾收录两枚曹魏“豹骑司马”印,司马麾下约一千人,这是两枚“豹骑”中级军官的官印,证明“豹骑”是独立编制,与“虎骑”一起构成“虎豹骑”。在具体作战中,曹操习惯先用“轻兵”挑战,再出动“虎骑”从侧翼夹击。“虎骑”与“轻兵”有所分工,分析起来,“虎骑”可能属“重兵”。由此推断,在“虎豹骑”中,“虎骑”是重装骑兵部队,“豹骑”是轻装骑兵部队,它们各有优长,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分别出击:需要发挥冲击能力、杀伤力时,由“虎骑”先出击;需要发挥快速机动能力、偷袭能力时,由“豹骑”先出击。

俗话说“兵贵神速”,说的是用兵时行动要快,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从战略层面看战争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孙子兵法》强调的“国之大事”,战争的准备、动员、后勤保障等需要征用的资源非常庞大,消耗的时间越长,需要付出的资源也越多,对国家和百姓都是巨大负担,战事一开每天还会有大量的人流血牺牲,所以战争的时间越短越好,这就要求军事行动尽可能迅速,避免久拖不决。另一方面,从战术层面看,要在战场上取胜,行动也要比敌人快,先敌发现、先敌打击才能先敌制胜。要想快,必须事先做好周全准备,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了解将要进兵地方的地理环境,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轻易进兵,更谈不上求快。因此《孙子兵法·军争篇》说:“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曹操在注解这句话时说:“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

“兵贵神速”的用兵思想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已有涉及,但就“兵贵神速”这四个字而言,出处却与曹操有关。它最早出自曹操与郭嘉的一次对话中,时间就在建安十二年(207),也就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曹操进兵到易县后,郭嘉认为行军的速度还可以再快些,以对手根本无法预料的速度直接出现在其面前,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国志·郭嘉传》记载:(www.daowen.com)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

现在,“虎豹骑”对刘备一行展开了追击,速度之快果然令人惊叹。《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一天一夜行进三百多里。这里的里是汉朝的里,略少于现在的里,折算的话约合七成,即一日一夜行进一百公里左右,放到现在当然不算什么,但那时没有任何机动交通工具,道路状况也不好,这个速度算是行军的极限了,否则史书不会专门记上一笔。刘备一行的行进速度是多少呢?《三国志·先主传》也有记载:“日行十余里。”按照这样的速度,曹操率领“虎豹骑”很快就能追上刘备。

不过,曹操置襄阳不顾直接南下,也给刘琮身边的人留下了想象空间,刘琮手下有一个名叫王威的人看出了问题。王威建议,曹操觉得刘琮已经投降,襄阳没有问题了,看到刘备逃走就亲自去追击,此时正是松懈无备之时,又轻军单进,如果以奇兵数千在险要处设伏,一定可将曹操一举擒获,那时就能威震天下,中原可传檄而定。王威劝刘琮现在是千载难遇的机会,切不可失。《汉晋春秋》记载了王威的这个建议:

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懈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获操,则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

王威其人其事不详,似乎不是荆州的重要人物,但此人眼光相当毒辣,因为这个建议确实有可取之处。如果刘琮破釜沉舟,集中全部可用的人马,真的从曹操孤军背后发起一击,曹操当年在洧水河畔被张绣打得先胜后败的情景可能再次重演。刘琮、刘琦、刘备,加上江陵的水军及正在悄悄向荆州靠近的孙权,几路人马如果一起动手的话,正好把曹操围在中央,“虎豹骑”的战斗力再强,恐怕也难突出重围。可惜刘琮不想冒险,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