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山地貌分区及五桂山、白水林丘陵特征

中山地貌分区及五桂山、白水林丘陵特征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中部五桂山—白水林低山丘陵台地区方面,按照地貌形态及海拔高度,我们可以将中部地区分为五桂山低山丘陵小区、张家边—南朗低丘台地小区、大涌—沙溪低丘台地小区和白水林丘陵小区。这个占地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山市地形的骨架,区域内的低山丘陵基本上因燕山运动时期的花岗岩侵入运动而形成。

中山地貌分区及五桂山、白水林丘陵特征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中山市,平面形状南北狭长、东西短窄,轮廓像一个紧握着的拳头,以平原为主。市域内的地貌分布呈“中南部稍高、四周较平缓”的分布趋势,可大致分为四区:北部平原区、西南部平原区、南部平原区和中部五桂山—白水林低山丘陵台地区。

作为市内面积最为广大的平原区,北部平原区的面积达850多平方公里。覆盖范围东至张家边的横门口,西到古镇镇的龙鳞沙,北达黄圃镇的雁企,南接石岐附近。整个区域地势平坦,海拔不超过2米,大致趋势由西北向东南轻微倾斜。

南部平原区是市内第二大平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坦洲镇、三乡镇,其东南面和南面与珠海市接壤、西依磨刀门水道,北部和西北部靠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陵。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范围在0.5—1.0米之间,其中以磨刀门水道沿岸为最低点。据史料记载,宋代曾在此设过盐场,后来主要由西江泥沙逐步沉积而成为陆地。[4]由于这里背靠五桂山和白水林,山间的短小溪流也是冲击形成本地区平原的力量。区内部分地区由于埋藏有红树林的残积物而形成“反酸田”。

西南部平原区是一个较晚形成的冲积平原,位于磨刀门水道的东侧,包括板芙、神湾两镇的全部平原和大涌镇的部分平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其地势偏低,地下水位颇高,是低产土壤的主要分布地区。

另外,中部五桂山—白水林低山丘陵台地区方面,按照地貌形态及海拔高度,我们可以将中部地区分为五桂山低山丘陵小区、张家边—南朗低丘台地小区、大涌—沙溪低丘台地小区和白水林丘陵小区。(www.daowen.com)

五桂山低山丘陵小区。这个占地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山市地形的骨架,区域内的低山丘陵基本上因燕山运动时期的花岗岩侵入运动而形成。由于年代久远,经历长期风力、水力及人力侵蚀或开发后,山形已经变得较为缓和。区域内主要的山地丘陵分成数列,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各山丘列从北向南升高,最高点为五桂山。

张家边—南朗低丘台地小区。这个位于市内中部偏东的区域,岩石性质复杂,有加里东期的混合花岗岩、寒武纪时期的变质砂页岩及燕山运动时期的花岗岩等,加上区域内有数条断裂带相互剪切,导致变质作用显著,所以地貌形态呈破碎状态。

大涌—沙溪低丘台地小区。这是一处由花岗岩组成的连片台地,位于中山市的中部、岐江河以西的地方。区域内地形以二级台地为主,海拔大致为35—55米。

白水林丘陵小区。这个横跨坦洲、三乡、神湾三镇的地貌分区,岩石构成情况十分复杂,有寒武纪时期的古老变质砂页岩、燕山运动时期的花岗岩,也有泥盆纪、侏罗纪时期的石英岩、板岩以及火山碎屑凝灰岩。区域内的最高点为白水林,海拔为473米,周围地势逐渐降低并向平原地区过渡。台地面积分布不明显,面积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