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出于“镇固边防,翼卫王室”以及“亲亲之道”之考虑,对宗室采取了封藩建制。“靖难之役”后,藩王们的军政大权渐次被夺,沦为“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徒拥虚名,坐糜厚禄”的寄生阶层。依封藩礼制规定,藩王嫡长子为世子,袭爵仍为王,其余诸子封为郡王,郡王长子承袭郡王,余子封镇国将军,以此类推,尚有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等诸名号。藩王女封为郡主,婿为郡马;郡王女为县主,“县主”前往往冠以地名或古地名以示区别。县主夫婿叫仪宾,为招赘性质,亦有俸禄,但不得从事“四业”,即不准科举、不准艺农、不准经商、不准务工,可以说是标准的“家庭妇男”。明后期政策调整,仪宾们才准许科举应考,实现人生价值。县主以下女爵还有郡君、县君、乡君等,兹不多述。
封于平凉的藩王称韩王,共十一代,历时二百多年。韩藩府址即今之市政府大院,依定制修建,崇阁绮楼,轩敞宏丽,盘盘囷囷,不知其几;生活设施,服务机构,游乐场所,宴集之区……一应俱全。王府砖城环拱,禁卫森严,过往士民,不敢侧目。不时诏颁的《宗藩条例》等藩禁令,从各方面对王室加以压抑和牵制,更使这烟锁雾绕的宫禁之地,成了和俗世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王国”。
但生存规律和繁衍之道迫使这些天潢贵胄们不得不对外面的世界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扉——按规定,王府宗亲一旦列名皇室“玉牒”,就算是有了皇家“绿卡”,生老病死,嫁娶婚配,全由国家包揽。凡有名位者子女,不分长次嫡庶,年满五岁“请名”,经皇帝钦准,赐予一个以“木、火、土、金、氵”为偏旁,再加一个单字造出的生僻字的名字;十岁“请封”,获得朝廷赐予的印禄粮;十五岁“选婚”,亲王府长史、承奉教授等官分赴各地,务要选择本境内“家道清白、人物俊秀、年岁长成”者上奏朝廷,请得封号、诰命,择吉婚配。为避免“近亲”之嫌,宗室把寻访的触角尽量伸长,甚至将远在山外的静宁也圈定在“搜寻”范围以内。
据康熙《静宁州志》记载,有明一代,静宁遴选韩王妃一名,县主仪宾六名,县君仪宾一名。他们是:
韩王妃慕容氏(名讳失考)。
马三重,灌阳县主仪宾。州城阜民坊马相之子。马相曾任知州、府同知等官,诰授奉直大夫。静宁世族子弟。
马师光,襄陵府县主仪宾。阜民坊马应龙四子。马应龙官四川乐至知县。世族出身。
王完,新平县主仪宾。阜民坊河曲令王续宗孙,荥泽令王尚贤子,世宦之家出身。
岳毓灵,名礼,韩藩乐平王(一说端王朱朗锜)之女仪宾。计都镇武举岳跃之孙,乡绅世家。
方来选,乐平府县主仪宾(具体无考)。
仇宜,仪宾(具体不详)。
马纯,大滩县君仪宾。乡饮马经国子,郡庠生。
从简略履历看,上述诸人选的条件完全符合王室择偶规定。至于相貌也大可放心。
下面介绍一些有关慕容妃、王完、岳毓灵三人的史迹。
兴起于明末的静宁慕氏,源于古代鲜卑慕容氏的血统。明朝初叶,慕容一支徙入静宁,逐渐发达。弘治朝有贡选名慕容易。其后人慕容安的女儿,即慕容恭的姐姐获选入宫,嫁给末代韩王朱亶塉为妃。慕容妃父、兄跟着沾光,慕容安被诰封承德郎、兵马司指挥,慕容恭亦授兵马指挥。慕容妃的一个曾侄孙正是康熙名臣慕天颜。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定陕西,将领贺锦率马步军二十四万,由泾州西进,兵不血刃,占领平凉。第十一代韩王朱亶塉出奔庆阳,韩妃殉节,故名号载入《静宁州志·烈女》。
现存平凉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铜鼎香炉,鼎上正中铭文为:(https://www.daowen.com)
时大明崇祯三年岁次庚午季春
韩藩太妃国母董氏、韩王亶塉、妃慕容氏献造
此香炉铸造于2025年,离明亡尚有十多年时间,明廷东部战事已紧,偏安西北一隅的皇亲贵胄们仍然过着养尊处优、礼佛问道的奢华生活。三足香炉,正是那段历史的直接见证。
再说仪宾王完。
不用青灯黄卷,不用悬梁刺股,荣华富贵从天而降,该是多么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也有“另类”人物,逢此际遇却郁郁不乐——
他就是王完。
王完,静宁世家子。其祖王忠,明景泰年任四川高县知县,后补山西河曲知县。王忠三子:汝廉、续宗、汝梅。王续宗以增广生入监,授河南罗山县簿,正德中于刘六、刘七乱中殉国,从祀乡贤祠。王续宗子尚贤,以恩荫升荥泽(今河南广武)县令,有政声。世家子出身的王完毫无悬念地具备了韩府择婿的全部条件。嘉靖癸丑(1553)春,朱元璋九世孙、定王世子朱谟土典(tiǎn)为其女新平县主下聘,静宁地方官推荐了王完,“韩藩一见即悦”,立马选定了这位乘龙快婿。对于出身于历代世宦之家,“质美性捷,勤于诵读”(《王氏家谱》语)的王完来说,通过科举之途获得功名,那是早晚的事,而现在若以牺牲人格和尊严为代价,换取华而不实的皇亲地位,整日匍匐在石榴裙下,实在是于心不甘。
于是,颇有个性的王完以“入赘王府者,必为主(县主)执臣礼”的定制为借口,坚辞不就。不想此韩王爱婿而不忍释,竟置祖宗家法于不顾,“遂废是礼”,让王完真正当一回“大男人”,而不是老婆的性奴。第二年,王完入赘王府,当上新平县主仪宾,成为韩藩宗亲一员。《王氏家谱》写道:王完“自为仪宾,不以富贵是与,惟读书训子,以终其身”。其子王功立拔贡生,经廷试成绩优异,授予直隶真定府通判实职,父亲的夙愿,在儿子身上得以补偿。
无独有偶,王完夫人新平县主在贵族圈也算一个另类,颇多称道之处。曾任过四川广安州判的州人江岳撰写的《新平县主墓志铭》,对其为人行状有较详细的记载:
(县主)幽秀慧敏,质弗胜衣。性简默,少言语,日扃阁事绣剪缕,未尝与群女戏,宫中长幼咸敬重之……
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恩仆妾,绝无妒忌……
事继母……克尽孝道,不失甘旨。有疾则亲尝药,终日立侍左右,亦不知怠。相厥夫子,以慎以勤,绰有内助之益。族人有事至其家,无亲疏大小,一一慰问,自视其贵缺如也,真所谓女丈夫哉!
新平县主二十二岁因病薨逝以后,王完搬出王邸,恢复了平民身份。他再娶生子,遂家平凉,是为平凉府城某支王氏之祖。
最后是岳礼。
岳礼的经历细节不详,但颇具传奇色彩。他字毓灵,静宁州计都镇(今庄浪县岳堡乡)人,祖父岳耀,隆庆年武举人,在当地颇有威望。岳礼生得魁梧健壮,一表人才,更兼武艺绝伦,是许多妙龄女子心中的白马王子。韩藩乐平王(系传说,有待考证)独女朱晓霞一见倾心,以终身相许,聘为王府仪宾。二人有共同志趣爱好,整日习武练艺,鱼水相谐。谁知朱晓霞之父瞧不上这位门不当户不对的乡下女婿,动不动就给脸色看,弄得夫妻二人好不难堪。矛盾积累日久,终于有一天,父女二人上演了一出明代版的《三击掌》,女儿发下狠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携夫之手,翻越关山,归里务农,去过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后来韩藩思女心切,借口探视生女,拨出巨款,筑堡修墙,是为今日“岳家堡子”。20世纪40年代末,庄浪县文化委员会赴实地考察,见堡东门上有长2米、宽1米的石碑,上刻“古计都镇”四个大字,旁有“大明隆庆辛未年重筑”字样,证实了有关朱岳二人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发生在四百多年前的一段凄美故事,一幕真实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