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官村志》:捡豆豆的老财主

《上官村志》:捡豆豆的老财主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年代,上官村有一个发家财主。黄豆捡完了,屋子里也收拾利落了,老财主依然高高兴兴地喝着苞谷糁。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勤俭,勤俭已融入到老财主的骨子里了,勤俭是他最大的快乐。老财主在路边一粒一粒捡豆子的形象,成为秋日里温暖人心的不落太阳。

《上官村志》:捡豆豆的老财主

民国年代,上官村有一个发家财主。所谓发家财就是他亲手发家致富,不是从上辈继承下来的财产。这个人一生勤奋吃苦,省吃俭用,有本事,善经营,不但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也是管家理财的高人。人到晚年,挣下了一个庞大的家业。良田一百多亩,高房大屋一砖到顶,牛马成群,余粮百石,家宽财富,儿孙满堂,日子红红火火,是上官村富有的家族。

老财主常对儿孙们教导,富有莫忘穷时,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省的就是挣的。农闲时吃稀的,农忙时吃稠的。他人到老年,依然下地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当享受型的老太爷,不作威作福。但他节俭过头,达到了吝啬的程度。大夏天在田地里干活不穿上衣,脊背黝黑,村中人背后叫他“黑脊背”,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为了省衣服。六月天割麦子,他在前边打头“下腰”,旁边年轻力壮的长工赶不上。他在田地里干活不休息,长工也不敢休息偷懒。(www.daowen.com)

他是穷苦人出身,虽然发财了,有钱了,但他不讲吃、不讲穿,温饱就满足。看到儿孙们讲吃、讲穿就大发脾气,特别是不逢年过节,家中不来客人,不准吃好饭,每日苞谷糁稀饭、馒头饼子、萝卜丝咸菜就行了,但儿孙们接受不了,有时趁他下地劳动不在家,偷着包饺子、烙油饼、荷包蛋下挂面。如果老爷子发现了就发脾气臭骂一顿。时间长了,家中人合起伙来欺骗老爷子,每次做好饭好菜吃都要背着老爷子,关上大门,有人放哨,一家人吃香的喝辣的,待老财主快回来时,一切收拾利索,没吃完的藏起来,只做苞谷糁,老财主回来吃得高高兴兴。但有几次,老财主回来得早了,家中的儿孙们还没吃完,又害怕老爷子发现了挨骂,就赶紧抓一把黄豆撒到门口。老财主走到门口看到这么多粮食在地上,觉得可惜,就蹲下来一颗一颗捡豆豆,嘴里还念念叨叨:“造孽呀,多可惜呀!多可惜呀!”黄豆捡完了,屋子里也收拾利落了,老财主依然高高兴兴地喝着苞谷糁。村中人议论,他家中那么富,不缺钱,不缺粮,他这又是何苦呢?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勤俭,勤俭已融入到老财主的骨子里了,勤俭是他最大的快乐。夕阳已经烧红了西边的天,袅袅炊烟在村庄里蔓延开来。老财主在路边一粒一粒捡豆子的形象,成为秋日里温暖人心的不落太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