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官村志:春节习俗与祝福

上官村志:春节习俗与祝福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历正月初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历史最悠久、隆重、热闹的节日。腊月初五的第一顿饭就是吃五豆粥,家家如此,概莫例外,形成了一种既定的风俗习惯。初二是女婿给丈人拜年的日子,尤其是结婚第一年的春节,新婚夫妇要带重礼,有名酒、大肉、糕点、大馍等。根据每天天气状况,来预示这一年庄稼的丰歉和家畜、动物及人的兴衰。

上官村志:春节习俗与祝福

农历正月初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历史最悠久、隆重、热闹的节日。上官村人过年,从腊月初五就拉开了序幕,过年的气味就来到了,家家户户吃五豆,这个是百年来的风俗。所谓吃五豆,就是吃用五样豆子熬成的粥。在初四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黄豆、绿豆、小豆、豌豆、豇豆等,先在清水中泡一宿,初五早晨起床后,家人们淘米(大米小米皆可)煮粥,放进已泡好的五样豆,就熬成一锅丰富的五豆粥了。腊月初五的第一顿饭就是吃五豆粥,家家如此,概莫例外,形成了一种既定的风俗习惯。俗话说,“吃了五豆就糊涂”,意思是说,全年辛勤劳动,节俭过日子,到了过年时就要舍得花钱,过一个红火的年。上官村人过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面,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使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相结合,用黄花、木耳、豆腐、肉、蔬菜烩成臊子,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村中就有了年味儿,这味儿是从腊八面里溢出来的、飘出来的。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灶君的日子,家家户户都烙糖坨坨馍,敬奉灶君,取意吃了嘴甜,上天说好话,免生是非。灶君夫妇的神像,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腊月二十三祭奉完毕,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嗣后,在外的人口陆续回到家中。人们除尘、扫舍、杀牲、买菜、磨面、蒸馍、办理年货。过去穷苦人家,年关害怕逼租讨债,没有心思过年,村中也有“富人过年,穷人过难”的说法。腊月三十称为除夕,妇女们剪纸、贴窗花、洒扫庭院,男人们贴门神、刷对联、祭祖、安神。是夜烧香,黎明祭祖,敬神。合家包饺子,通夜不眠,谓之守岁。正月初一凌晨,穿新衣,放鞭炮,辞旧迎新。吃过饺子、长面,向长辈拜年,亲朋邻里互拜,长者给小孩压岁钱。人们出门相逢,恭贺新春。正月初一有百事禁忌,比如不扫地,不能向外泼水,防止元宝滚了出去;最主要的是不能祸从口出,不能说死呀、离呀、烂呀、败呀等不吉利的话,吵架、骂人、打架绝对要禁止。初二是女婿给丈人拜年的日子,尤其是结婚第一年的春节,新婚夫妇要带重礼,有名酒、大肉、糕点、大馍等。岳丈家回赠衣物鞋袜。过年村中有个顺口溜,“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看外婆,初四走表亲”。初五这一天叫“破五”,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初六之后,开始送灯和看望老亲戚。送灯,是娘家人对新婿拜年的回访,主要是女儿的姑姑、姨姨、舅母、姊妹等人前往,借机到女儿家认识亲家,以便以后联系。女儿新婚娘家要送一对大红灯、两个火罐灯,红彤彤、圆溜溜的火罐灯是人们的首选,这种灯红火,喜庆又便宜,贫富咸宜,家庭必备。家庭状况稍好的,或者添丁进口的家,就买几个别样的灯,像长命富贵灯、马马灯、老虎灯、兔娃灯、莲花灯。想转运的买个转转灯,想多生贵子的买个石榴灯。买鲤鱼灯,吉庆有余。也有大户人家买大宫灯,回去挂在大门二门两边,就气派多了。在集市上,少不了还得买些蜡烛、香表、烟花、炮仗,以及元宵、蔬菜等,这样送灯和元宵节的物品就齐备了。每年大年初一到初十,有个说道,每天固定对应一种物或庄稼:初一为鸡、初二为狗、三猫、四鼠、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根据每天天气状况,来预示这一年庄稼的丰歉和家畜、动物及人的兴衰。天气晴朗,表示的对象就兴旺;天气阴沉,表示的对象预示着衰减。这种说法,未必应验,算是民间的一种文化。每年过了正月初十,走亲戚、拜年就淡了下来,各地社火四起,昼夜不停。上官村每年的社火节目好像总是老三样——《跑竹马》《扇娥》《大头和尚》。不过人们不但不烦,而且乐此不疲、兴趣不减。正月十四、十五,各村社火进入高潮,互相演出,轮流进村。四方人流,蜂拥而至,人山人海。晚上,娃娃碰灯,放焰火,响鞭炮,火树银花,热闹非凡。(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