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夹江竹纸:中国文闱卷纸的传统制作技艺庆典

夹江竹纸:中国文闱卷纸的传统制作技艺庆典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夹江书画纸生产历史久远,清康熙二十四年版《夹江县志》已载:“竹纸精粗大小皆备……精者用作书籍”,夹江书画纸被钦定为“文闱卷纸”“贡纸”。全县文化纸、书画纸产量8000多吨,占全国纸产量的60%。11月10日,夹江县人民政府在马村乡金华村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72道工序展示庆典活动。

夹江竹纸:中国文闱卷纸的传统制作技艺庆典

文/夹江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夹江书画

四川省夹江县历来盛产白甲竹、水竹、斑竹、金竹、茨竹等10多种竹类,竹林面积10多万亩,其嫩竹加工成竹浆后即为生产书画纸等纸产品的主要原料。夹江书画纸生产历史久远,清康熙二十四年版(1685年)《夹江县志》已载:“竹纸精粗大小皆备……精者用作书籍”,夹江书画纸被钦定为“文闱卷纸”“贡纸”。夹江书画纸的主要用途,由最初的成人书写、作画、印刷刊物,发展到成人书写书法、习画书画、中小学生习字习画等方面。

抗日战争时期,夹江县成为抗日大后方的主要纸张生产地,国民政府在重庆时期的公文用纸、报刊用纸均用夹江县所产书画纸,这带动了夹江县书画纸产业的发展。县境内马村、中兴、漹江、迎江、木城、永兴、南安、龙沱、华头、歇马、麻柳等乡的书画纸造纸农户发展到5000多户(其中马村、中兴为全县造纸户最多的乡),全县造纸农户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全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全县文化纸、书画纸产量8000多吨,占全国纸产量的60%。

古法手工造纸

1939年,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两次到夹江县马村乡,指导造纸农户改进书画纸品质后,并订购“蜀笺”书画纸2万张,以满足国内书画界人士作画之用。1950年至1985年,夹江书画纸共出口东南亚、日本、西德等国1.82万吨,为国家创造了宝贵的外汇收入。(www.daowen.com)

1982年至1985年,中国科协从夹江县选调3名技师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表演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美国《西雅图晨报》在“中国艺术家的生动表演”一文中称赞:“通过艺术家的表演,将造纸、印刷等古代文明艺术上的成就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中国艺术家使2000年历史再现,展现出这一发明对人类的推动作用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1983年11月,夹江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张大千先生对夹江书画纸生产作出的巨大贡献,命名夹江书画纸为“大千书画纸”。

1985年至1987年,夹江县人民政府在千佛岩景区建成全国第一家手工造纸博物馆“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的4个展厅中的第三展厅“古泾流风”,陈列了包括清代“文闱卷纸”“贡纸”、张大千先生“蜀笺”和“大风堂”纸、“蒋介石批文”等200多件展品,陈列有几十个夹江县手工造纸的品种,还陈列有全国著名书画家黄胄、叶浅予、何海霞、孙其峰等用夹江书画纸创作的书画作品等等。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夹江县政协主席宋秀莲等主编的《中国书画纸之乡》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11月10日,夹江县人民政府在马村乡金华村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72道工序展示庆典活动。

厚重的文化,聚成一张薄薄的纸,在这之上又衬托起了多少经典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