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爱国主义宝典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爱国主义宝典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爱国者,他们以文学作品言志或抒情,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屈原的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所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时期,许多爱国志士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写下许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其爱国精神被后人誉为“文山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古典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它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爱国主义宝典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爱国者,他们以文学作品言志或抒情,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作品流芳千古,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代中国人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生活战国后期的动荡年代,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了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渴望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使楚国强盛,对祖国深存一份执着的热爱。由于触动旧贵族的利益,后遭党人诬陷,屈原被楚怀王疏远,黜退,但仍不改爱国之志。这种情感,表现在他的《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屈原为了表达“宁为玉碎”也不改节从俗,坚定地忠于理想,深信自己的信念。他赋诗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面对国家命运危在旦夕,屈原不惜以生命来反抗黑暗,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崇高气节:“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的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所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人,不少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时刻,都以屈原精神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宋代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辽、西夏、金不断侵扰中原,1127年北宋王朝被金所灭,1279年南宋为蒙古军所亡。这一时期,许多爱国志士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写下许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岳飞是南宋家喻户晓的抗金英雄,其母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成人后岳飞统率岳家军抗金,多次重创敌军。他的《满江红》字里行间充满爱国精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名篇,是岳飞用热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抗击外强,不可欺侮的豪情壮志。几百年来,每逢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岳飞和这首《满江红》,都成为鼓舞人们坚持爱国,抵抗侵略的精神支柱。陆游出生不久,金兵大举南侵,北宋灭亡,受父辈爱国言行影响,立志要扫胡尘,清中原,为祖国统一献身。陆游一生坎坷,多年不得志,晚年罢官回归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虽身为“野老”,但仍关心国事,始终坚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壮志。弥留之际,陆游口占七绝《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临终仍念念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是十分朴素,却十分感人的。辛弃疾以词见长,也是从小受到爱国思想熏陶,素怀报国忠心,虽政治上屡遭打击,但始终不堕爱国之志。辛弃疾的词具有鲜明的特征,即抒发对中原故国的怀念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战斗激情。如他思念异族铁蹄下北方故土的词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抗敌御倭,收复中原成为他诗词的最强音:“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辛弃疾词充满豪情,气壮山河,体现了热爱祖国、疾恶如仇的思想感情,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境界。(www.daowen.com)

文天祥,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进士第一,曾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历经九死一生,囚禁中不受元军威胁利诱劝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从容就义。其爱国精神被后人誉为“文山精神”。他的《正气歌》鲜明地体现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的气节:“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正气歌》中所颂扬的坚持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所体现的浩然正气,横贯日月,万古长存。

爱国主义精神是古典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它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现代以来,无论是秋瑾的“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感愤》),梁启超的“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自励》),还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无不贯穿这一条爱国主义的主线,以至今天仍然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它是鼓舞人们为祖国的统一而奋斗的强大力量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